農民自建幸福院
15年前,巫溪縣烏龍鄉農民吳顯才花8000元買下鄉里的一個廢棄酒廠,隨即又花幾萬元把破爛的房子加固,成立了“長樂幸福院”。
1997年,前來接受吳顯才贍養的老人越來越多,住房立即緊張起來,吳顯才便將敬老院的舊房屋推倒,花費10多萬元(其中巫溪縣民政部門資助1萬元)重新修建了一幢水泥樓房。由于新建的敬老院相當寬敞,孤寡老人們每人都擁有了一間獨立的臥室。
致富不忘老人
去年年底,做生意又積蓄了一些錢的吳顯才決定再次改造幸福院,讓老人們過上高質量的生活。去年12月25日,改造工程動工。
吳顯才的計劃是,要將幸福院所有的房屋內墻全部裝修一新,地上全部鑲嵌防滑地板,房屋外墻也要全部裝修。
同時,老人們的床鋪也要全部更換成新的,還要配備質量過硬的席夢思床墊。在幸福院底樓,還要配備1間電視房、1間老人活動室等,讓老人們的日常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幸福院的廚房也要裝修一新,還要配備電冰箱等。
工程下月結束
在幸福院房屋前面,230平方米的花園已經修建大半,吳顯才說,這個花園不但要栽種上百株各種樹木以及大量花草,還要修建一座中心噴泉假山,“使這里成為名副其實的花園洋房。”
幸福院的此次大規模改造,得到了巫溪縣民政部門以及社會人士的大力支持,民政部門給予了數萬元的資助,巫溪坑口電站也主動要求資助1萬元。
昨天,吳顯才告訴記者,整個改造工程計劃在4月15日結束,工程耗資約在13萬元左右。
“我要的就是實事求是”
我們在長樂幸福院采訪拍照時,有人建議吳顯才叫老人們換上新衣服,再拍照片,遭到吳顯才拒絕:你們來以前,老人們就是穿的這樣的衣服,為什么現在卻要換新衣服呢?實事求是嘛!
為了贍養這些老人,吳顯才先后耗費了30多萬元。在采訪過程中,他多次強調,除開這些錢,巫溪縣民政部門以及社會上的眾多好心人,都給予長樂幸福院大量的支持。這種強調,前后共做了10多次。
在談到老人們的生活時,吳顯才說,你們也看到了,老人們的生活質量并不高,我沒有能力讓他們過更好的生活,我也想讓他們每天都能喝牛奶啊,但我沒有這個能力,我只能保證讓他們一日三餐有飽飯吃,天冷的時候不挨凍,生病的時候有藥吃,“我只能做到這點,我也只做到了這一點。”
這就是吳顯才,一個集善良、大義和坦蕩于一身的農民,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