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銀聯正在醞釀繼ATM跨行取款后的一項新的收費政策的調整,即跨行查詢的服務費收取。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手持A銀行卡在B銀行的ATM機上查詢,將會被收取費用了。按照慣例,這是銀聯向各銀行收取的,而銀行則會將賬單轉嫁到消費者頭上。
作為消費者,有許多人會對此表示出質疑:跨行查詢和目前普遍實行的跨行取款所占用的系統資源有著明顯的差別,前者只是利用了銀聯網絡進行信息查詢;而后者則是通過銀聯網絡實現銀行間的資金轉移,并通過銀聯進行跨行資金結算。如果銀聯僅僅憑網絡信息轉接功能對入網銀行收費,顯然背離了1993年國家實施“三金”工程和“銀行聯網”工程的初衷。
但由于ATM機總量的不足,ATM所有行對別行的跨行操作行為,收取一定的費用,以支付ATM機的運營成本,也在情理之中。根據我的小小調查,目前尚有一些小銀行在同城跨行取款上是免費的。這是是小銀行用犧牲跨行取款收費的軟性姿態,吸引銀行卡用戶。他們的這一部分成本比起大量設置ATM機所要花費的硬件成本自然要小得多。而一些大銀行不愿意被免費搭便車,就進行收費。而對于查詢業務來說,和取款業務一樣是ATM機所提供的服務之一,雖然不占用所有行的現金資源,也無需轉移和結算,但對于ATM機的使用頻度來說則是一樣的。不管你選擇取款還是查詢,ATM機擁有行同樣要付出機器的運營成本。但出于占用資源和服務手續的差別,收費金額也就不同了。
還有一個原因是06年底外資銀行的進入。在國外,跨行使用ATM機普遍是收費的。如果外資銀行進入以后,中國的制度是不收費,那么依據WTO協議,2006年年底外資銀行準入中國,可發外卡,如果查詢不對國內銀行收費,那么也要對外卡免費開放。可是中國銀聯卡到了國外卻享受不了免費待遇。銀聯又怎么會答應呢。
反正,銀聯方面聲稱,收費以后會提供更好的服務。可據我的經驗,目前同城間的跨行取款由于ATM機持有行對機器的保護處理,使得只有刷本行卡才能進入自助銀行進行操作。而對于異地取款ATM機則自動過濾而不提供跨行取款的操作。“銀聯”二字對消費者來說,常常形同虛設。我想,銀行之間,銀行和銀聯之間曠日持久的矛盾以及銀行、銀聯和消費者的三角關系,最后還是要消費者來埋單解決。我們不禁要問,收費真是“大勢所趨”么?關于銀行、銀聯之間的平衡,由消費者埋單以后,真得會得到更好的服務么?這都還要看各銀行的態度了。
對于被轉嫁成本的事實,作為消費者的我們自然沒法熟視無睹。為了方便大家比較各常用銀行卡在ATM機上取現的收費情況,我做了一個小小的調查。因為查詢的收費制度尚未出臺,相關信息留待以后豐富。
在搜集信息的過程中,有一現象令人意外:各銀行的官方網站上都沒有或很難找到ATM收費的具體細則。我原以為作為持卡用戶關心的問題,銀行至少應該在網站上作簡單說明,結果真是出乎意料啊。所以只好通過熱線服務電話一家一家去問。究其原因,可能是大多數銀行的手續費收取不具競爭力的緣故吧,因此做隱性處理。消費者只有在每一筆取款后都進行復查,并仔細留意金額的細微差別,才能發現究竟被扣掉多少手續費。對于這種做法,銀行的態度確實值得推敲!
作為消費者,我們不但不得不對這些舉措給予理解和認同,還要拿出鈔票加以“支持”。所以,我們除了要考慮銀行的收費情況,其服務質量也不可小視。對銀行來說,只有豐富了服務內容,提高了服務質量,消費者才會買我們付出的服務費用這筆帳。
附表:各銀行ATM取現手續費用對比
銀行 |
同城跨行取款 |
異地本行取款 |
異地跨行取款 |
中國工商銀行 |
2元/筆 |
1%/筆,最低1元,最高50元 |
1%+2元/筆,最高50元 |
中國農業銀行 |
2元/筆 |
1%/筆,最低1元,最高100元 |
1%+2元/筆 |
中國銀行 |
2元/筆 |
10元/筆 |
10元/筆 |
中國建設銀行 |
2元/筆 |
5‰/筆,無上限 |
1%+2元/筆,無上限 |
廣東發展銀行 |
免費 |
2.5%/筆,無上限 |
2.5%/筆,無上限 |
中國光大銀行 |
免費 |
5‰/筆,最低5元,最高50元 |
5‰/筆,最低5元,最高50 |
華夏銀行 |
免費 |
1元/筆 |
2元/筆 |
中國民生銀行 |
免費 |
5元/筆 |
5元/筆 |
深圳發展銀行 |
免費 |
5‰/筆,最低5元 |
5‰/筆,最低7元 |
招商銀行 |
免費 |
5‰/筆,最低5元 |
5‰/筆,最低7元 |
福建興業銀行 |
當月免前3筆,以后2元/筆 |
免費 |
當月免前3筆,以后2元/筆 |
上海浦發銀行 |
免費 |
免費 |
免費 |
郵政儲蓄局 |
2元/筆 |
5‰/筆,最高50元 |
5‰+2元/筆,最高5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