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偶然看到一則新聞(在地鐵里偷瞟看到的,呵呵),說的是我國在“人造太陽”方面的研究獲得了重要進展。這使我聯想到一首小學時常唱的一首歌,叫《種太陽》,歌詞是這樣的:
我有一個美麗的愿望
長大以后能播種太陽
播種一個一個就夠了
會結出許多的許多的太陽
一個送給送給南極
一個送給送給北冰洋
一個掛在掛在冬天
一個掛在晚上掛在晚上
啦啦啦種太陽
啦啦啦種太陽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種太陽
到那個時候世界每個角落
都會變得都會變得溫暖又明亮
記得小時候覺得這首歌特美好,總是能在情不自禁的情況下哼唱出來。可現在,當歌中美好的愿望可能即將變成現實的時候,仔細想想,就感覺到有些可怕了;
在南極和北冰洋“種”太陽?那溫室氣體就敞開排吧,反正寶島臺灣估計也在海平面以下了,日本之類的國家估計也剩不下多少地方了。動物園之類的還得趕緊行動,因為北極熊、企鵝之類的動物肯定得流離失所。
冬天“種”太陽?這到還好說,就是頭一年里,以前生活在溫帶地區的人普遍都得得次病——因為原來的冷暖交替都突然沒了。可是,最遭罪的還是動植物,比如,大狗熊就不能睡覺了,原來一歲一枯榮的花花草草也突然一年到頭開個不停——挺累的。
…… ……
當然了,我的“遐想”絕對是胡思亂想,或者是杞人憂天。別說“種”個大太陽了,就是在晚上弄個大探照燈也得很慎重。細心的人也許會發現,晚上居民區里或者綠化帶里的燈光都會很暗。這固然有節約能源的需要,但還有一點就是出于保護昆蟲的考慮。從這個小細節里,我們可以看出,還是有很多人考慮到了環保的因素。但是我想,這還遠遠不夠,因為還有很多想“種”太陽的人存在,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