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廣州動物園鐵籠變“別墅”
2011-08-23

廣州動物園鐵籠變“別墅”

2011年08月23日      來源:廣州日報

  廣州動物園首次完成生態籠舍升級改造

  動物活動量增加胃口大開繁殖欲望更強
  
  細心的市民會發現,廣州動物園最近完成了一系列升級改造,園內的動物居所“大變身”,不僅拋棄了傳統常見的鐵枝鐵籠、改用開放式的動物籠舍,還用各種氣候帶植物群落、沙地、石頭、假山布置動物原棲息地特征和氣候環境,讓動物安享原有的天然生活。在生態環境里,市民和動物的距離大大拉近了,動物的生活也更加舒適,活動量、食量和繁殖量明顯提高。
  
  文/記者全杰 通訊員林杏容、鐘淑筠 圖/記者王燕
  
  森林氣候沙漠風情 動物別墅原汁原味
  
  “哇,小熊貓好可愛啊!”在小熊貓居所,來自東風西路小學的小瑩迫不及待地要媽媽拍下小熊貓有趣的模樣。“之前小熊貓關在鐵籠里,設施很簡陋,小熊貓無精打采的,好可憐。”現在小熊貓住上了“豪華別墅”,有大大的花園,還有各種樹木讓它們攀爬。小熊貓的“豪華別墅”是一個占地約2000平方米的小型動物散養區,主要飼養著小熊貓和浣熊。散養區內沒有鐵枝鐵籠,取而代之的是一面齊腰高的圍欄。小熊貓和浣熊都喜歡在樹上活動,散養區內種植了大量樟樹、白蘭、鳳凰木、紫荊等植物;針對小熊貓和浣熊喜歡在洞穴棲息和繁殖的習性,散養區設置了很多樹洞、仿樹洞穴和一些木箱;浣熊在進食前喜歡將食物在水中浣洗,散養區還挖掘了一條小水溝。
  
  在散養區里,可以看到小熊貓在樹上睡覺、往樹上爬、在灌木叢中游走、在洞穴口張望,動物的各種自然習性全面展現。
  
  “由于這兩種動物都比較怕熱,我們還設置了降溫噴霧系統以及茅草遮陰棚,并種植了很多灌木。”廣州動物園動物養殖專家告訴記者,在新環境里,動物們的生育繁殖欲望更加強烈,目前浣熊已經成功進行繁殖。
  
  除了小熊貓和浣熊籠舍變身“豪華別墅”,廣州動物園內斑馬、長鬛蜥、鳴禽、鷺鳥、黃麂、黑猩猩、斑鼻羚、旋角羚、金錢豹、大熊貓等多種動物的居所都按照原棲息地特征和氣候環境進行了全面的改造升級。
  
  在長鬛蜥的居所里,記者感受到了濃濃的野外樹林氣息。居所內,用森林背景畫、樹枝樹干植物群落、小水池、小假山、石頭、沙地等營造出野外棲息地的環境,讓長鬛蜥可匿藏在樹枝樹干上,并根據環境變換膚色。“籠舍里設置了人工鳥巢,放置鵪鶉蛋供長鬛蜥覓食,為更加接近自然環境,鳥巢的位置常常更換,讓長鬛蜥需要出動四處覓食。”動物養殖專家說,籠舍里還設有鉆有小孔竹筒裝入蟋蟀、面包蟲等,昆蟲能自由出入,長鬛蜥需要伺機捕食。
  
  斑鼻羚和旋角羚來自于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區,因此園方在散養區內廣植枯樹干,樹干底下種植劍麻、龍骨樹和仙人掌,水源改造為石頭下的泉眼,體現沙漠綠洲的特色。原來的大食槽改為分散的精料槽,并以杉木制造,體現原生態的特點,也減少浪費和免受糞便污染。“所有食槽、草料臺架均靠近游客參觀區,便于游客觀賞。新搭建的草棚充分展示動物在酷熱、雨天和陰冷天氣內的行為。”園方介紹。
  
  記者看到,在黑猩猩的開放式生態散養區,用木頭、繩網、輪胎等搭建了攀爬設施,還設計了鳥籠狀的覓食籠,懸掛在木架上,增加黑猩猩覓食的難度。“看到食物得來不易,黑猩猩更有覓食的欲望,搶到食物后吃得更歡了。”專家說。

  采食難度增 動物本領強 飼養成本降
  
  “進行生態化開放式籠舍豐容改造后,不僅大大拉近了游客和動物之間的距離,還讓動物享受到原有的生活棲息生態條件。” 動物園動物養殖專家說。
  
  改造升級后,動物的飼養、喂食更加有效、衛生。過去將草料散放在地面上,吃剩下的草料約30%~40%,草料容易與動物的排泄物、泥土等混為一體,引起寄生蟲感染和傳播。改造升級后,投喂架位置前移,游客能以最佳的角度觀賞動物的采食、嬉戲等自然行為。
  
  改造后,動物采食難度有所增加,使其采食時間延長,表現出更多的自然行為。園方表示:“改造前斑馬的采食時間約為40分鐘,改造后飼養員不定時投放草料于草料架上,斑馬一天的采食時間達4小時以上。鳥禽在設置取食器后,覓食時間由原來的每天30分鐘增加到接近180分鐘;仿真鳥巢、假藤等設施也增加了鳥類的活動范圍和時間。”
  
  同時,動物們的飼料置于架子上,不會和排泄物等混在一起,比較安全衛生。飼料投喂架以竹木結構制作,可靈活移動,減少動物對飼料的踩踏,飼料利用率提高30%~40%。
  
  此外,身處接近于原生態的環境中,動物們的天然本領得到鍛煉強化。金錢豹通常把獵物拖上樹慢慢吃,以防豺或狼、老虎來搶奪,于是園方做了棲架,改變投喂方式,從高處投喂,金錢豹需要爬高才能覓食,游客看起來更過癮。
  
  在大熊貓籠舍記者看到,園方用木頭搭建棲架,在棲架上設置可抽放竹葉和竹竿等食物的小型食槽,訓練大熊貓的覓食能力。
  
  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改造前,斑馬進食有打斗爭食現象,改造后斑馬變得溫順、沒那么敏感,對飼養、獸醫等工作有很大幫助。
  
  改造后,動物表達天然的采食行為也更多了。在旋角羚散養區,以前的顆粒料與青草均投喂于地下,旋角羚僅單調地取食咀嚼,在生態化豐容升級后,通過掛放干草球、在竹筒上插放青草等方式,旋角羚表現出了抬頭、低頭、撕咬、舔食、 采摘、挑撥食物等動作。
  
  提醒:圍欄低市民小心觀賞
  
  籠舍改造后,大鐵籠被開放式圍欄所取代,游客可更加接近動物。但由于開放式圍欄高度一般只有一米多,如果稍不小心就會失去重心掉進動物籠舍里,因此游客在觀賞時不要太過靠近圍欄。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