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大批獼猴失蹤多只遭虐暴斃
2011年9月6日
“黑可兒”的背上有一個槍眼。
“貴州龍”的左眼被人打傷。
小猴的左腿被弄傷。
數(shù)百愛心人士自發(fā)尋猴 公園管理方被指失職
貴陽黔靈獼猴失蹤之謎
這是一個關于動物生命權的嚴肅話題,在數(shù)百貴陽愛心市民的心中成為壓倒一切的大事。
三年前,貴陽白領周扎的生活就此改變,此后的每周,不管工作怎樣忙碌,她都會安排一天時間上黔靈山喂猴。她每個月花在喂猴上的費用超過1000元,占到她月收入的一半以上。
當很多愛心市民將機靈可愛的黔靈獼猴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當作孩子一樣愛護的時候,人們卻意外地發(fā)現(xiàn),不少猴子莫名其妙地失蹤了,而更多的猴子帶著刺眼的傷痕出現(xiàn)在他們的面前。一場動物生命權保護的行動,在這些愛心市民中悄然興起。
獼猴的傷痛
黔靈公園位于貴陽市區(qū)的西北角,因素有“黔南第一山”之稱的黔靈山而得名。公園幽靜的山谷里建有動物園,有成群的靈猴和鳥類在此棲息。成立于1996年6月18日的黔靈獼猴保護委員會,當時有會員115人,屬于全國動物保護協(xié)會的下屬機構。
在30歲的周扎看來,黔靈獼猴保護委員會的成員大都是一些年紀比較大的人,“平時遇到猴子失蹤傷殘的情況,他們第一步是找公園;被公園敷衍后,去市政府為猴子請愿,請愿后又與公園方交涉。他們的能力有限,很多時候效果不大”。
于是,周扎開始將她所收集的黔靈猴受傷照片發(fā)給媒體記者。那些慘不忍睹的照片成為一種傷痛,撞擊著人們心靈深處最柔軟的那個地方。
2009年10月,“肥仔”嘴部被人砍成洞狀、“達達”嘴部出現(xiàn)利器傷。
2010年7月,“小小”頭部被人用利器砍傷、“美仔”右臀部現(xiàn)大面積捕夾傷、“麻媽”左眼被彈弓打瞎。
2010年8月,“小瞎瞎”左眼被彈弓打傷、“獨臂”嘴手受利器所傷。
2011年6月,“脆哨”左大腿出現(xiàn)捕夾傷、“圓圓”左膀受利器傷、“洋老公”左臀骨被利器打穿骨髓外流(后失蹤)、“雞蛋”左大腿有捕夾傷、“蟋蟀”背部受利器傷、“強仔”嘴部受利器傷、“空起”嘴唇被利器砍出一個洞。
……
這并不是全部。
最早發(fā)現(xiàn)獼猴受傷的時間,可以追溯到2005年。這年11月,有義工喂猴時發(fā)現(xiàn),黔靈公園內(nèi)不斷有人用電擊、麻藥、鐵夾等殘酷的方式捕捉獼猴。
《法制周報》記者了解到,退休醫(yī)生袁亞平曾在2007年7月,親眼看到4個河南人背著麻袋上山,“獼猴吃了對方投放的食品后,隨即倒地處于昏迷狀態(tài)。”在食品中,袁亞平聞到了乙醚的氣味,那4個人在回答他的質(zhì)問時辯稱,“是公園請我們來捉猴的,你管不著。”袁亞平在其身上,看到了公園的工作證。
2009年11月,獼猴“巧巧”暴斃,貴州師大動物學專家聞訊上山調(diào)查,解剖的結果顯示,“巧巧”系被人打死。喂猴人提供的數(shù)據(jù)顯示,2008年至2009年,有7只獼猴遭受外力致死。
被狼狗追咬,也是獼猴們遭遇的災禍之一。知情人告知記者,2008年10月有一只獼猴被咬死;2009年5月,有兩只獼猴被咬死。“被狼狗追咬時,從母猴背上掉下來摔死的小猴,到2009年底已有10多只。”
在周扎提供的獼猴死亡名單中,市民叫得出名字的就有五六只。如2011年1月,“桿弟”在公園里被人打死 ;7月,“小黃豆”、“鵲王崽”、“毛毛”、“小不點”被公園狼狗追咬,從高處墜落死亡。
對于獼猴為何會受傷,黔靈公園管理處書記陳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是逗猴人不小心傷害了他們。
被送往動物園圈養(yǎng)
2011年7月底的一天,周扎在電話中急切地對記者說,又有一些猴子莫名其妙失蹤了,其中還包括市民取了名字的幾只猴王。周扎說,自己已記不清是第幾次遇到這種情況了。
同樣為失蹤獼猴命運而揪心的愛心市民,開始陸續(xù)到貴陽附近展開調(diào)查。
8月1日晚上,周扎興奮地給記者打來電話,說失蹤的猴子找到了,就在離貴陽幾十公里外的扎佐野生動物園。
最先發(fā)現(xiàn)猴蹤的是義務喂猴人任崇敏,地點在扎佐野生動物園靠近貴畢高速的一排小平房里,大鐵籠子里關了近期失蹤的30余只猴子,其中有兩只猴王。外面長滿了高高的野草,“像是做掩蔽的”。任崇敏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迅速通報了獼猴保護委員會主任周澤琪。“猴子們看到他們非常激動,用特有的語言求助。他們離開時看到有幾只猴子在流淚……”
周澤琪等人隨后撥打110報警,當?shù)貛酌窬s到現(xiàn)場調(diào)查。聞訊而來的當?shù)孛襟w隨即展開采訪,得到的答復卻很意外:扎佐野生動物園負責人聲稱,“籠舍內(nèi)30只獼猴很久以前就來到野生動物園,其中不少獼猴是入園后繁衍的后代”。黔靈公園負責人則矢口否認這批猴子來自黔靈公園。
扎佐野生動物園負責人的說法遭到質(zhì)疑后,逼急了的負責人扔下一句“我們沒必要向你們出示任何手續(xù),這批獼猴從何而來你們管不了……”然后揚長而去。
“但扎佐野生動物園飼養(yǎng)員張某卻說,10多天前,這30只獼猴分兩批在晚上入園。”當?shù)孛襟w這樣描述,張某稱:“最開始的幾天里,這30只獼猴不習慣被關在籠舍里,將窩窩頭、胡蘿卜扔進籠舍,它們聞了幾下就走開了,就是不肯進食。實在餓得受不了,才慢慢接受現(xiàn)實,每天少量吃些窩窩頭和胡蘿卜……”
8月8日,有關部門的調(diào)查結果顯示,扎佐野生動物園內(nèi)圈養(yǎng)的31只獼猴中,有24只獼猴來自黔靈山。對此結果,市民一片嘩然,對黔靈公園的質(zhì)疑之聲四起。
對此,黔靈公園管理處書記陳光說,他擔心市民和喂猴人不滿才沒說出實情。“按照上級有關批文,允許80只黔靈獼猴送去圈養(yǎng),7月份發(fā)生黔靈猴傷人事件后,黔靈公園準備修建‘花果山’,黔靈公園管理處副處長何明會按照之前的政府批文,隨即捕捉了24只黔靈猴送往貴陽扎佐野生動物園圈養(yǎng),24只黔靈猴的飲食全部由黔靈公園負責。”
貴陽市園林綠化局紀委書記孫惟謙表示,黔靈獼猴被送往扎佐野生動物園,未征求市民和黔靈獼猴保護委員會代表的意見,黔靈公園沒有采取公開、公示等環(huán)節(jié),公園有關負責人應該對此事件負責。
大批黔靈獼猴去向成謎
8月的第一個周末,周扎帶著水果、花生等猴食來到黔靈公園。幾乎每個周末,她都會這里遇到一起為獼猴維權的吳敏,雖然兩人年紀相差大約20歲,但兩人卻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3年前,我到黔靈公園鍛煉身體時,每次都看到一位個子不高的老太太,提著又沉又多的猴食在喂猴。通過了解,我慢慢明白了吳敏執(zhí)著堅持下來的原因,一是這里的猴子沒有足夠的食物來源,二是這些猴子像人一樣通性情,令人憐愛。”
據(jù)記者了解,貴陽市民自發(fā)喂猴已形成一定的規(guī)模,成為數(shù)百只獼猴食物來源的主要渠道之一。這些市民每年花費在獼猴上的費用已有相當規(guī)模。
75歲的任崇敏,從2003年自發(fā)上山喂猴,至今已有9年時間;今年66歲的曾文芬,喂猴歷史也近十年。
曾文芬表示,十余年來,她基本上沒有間斷過上山喂猴。有時自己身體不好,背不動四五十公斤重的猴食,就會雇請民工替她背上山。她每個月的退休金1400元全部用來買猴食,不夠時她的子女還給她錢。
目前,堅持喂猴的愛心市民和委員會成員已有200多人,職業(yè)包括醫(yī)生、教師、工人、職員、學生及自由職業(yè)者,年齡從20歲至76歲不等。
2008年冰災期間,黔靈山封凍了,但惦記著猴子的十幾名喂猴人,腳綁防滑繩,手牽手上了山,為猴群送來食物。2007年,貴陽市評選“十大真情故事”,“黔靈山上喂猴人”高票位居第一。
正是這些每天堅持喂猴的愛心市民,發(fā)現(xiàn)了猴子不斷消失的現(xiàn)象。喂猴人特別提到,其中,2009年兩個月時間內(nèi)就有200多只獼猴失蹤。
近些年來,到底有多少只猴子失蹤呢?記者沒有從黔靈公園管理處得到答案,但可從專家的研究結果中窺見端倪。中科院博士后、中國靈長類專家組專家周江的調(diào)查研究結果顯示,目前黔靈獼猴種群增長規(guī)律與自然種群生長規(guī)律不符:2006年,黔靈獼猴有270多只,至2007年下半年應有350只左右,但結果只發(fā)現(xiàn)320多只;2009年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黔靈獼猴有611只,按理到2011年應該發(fā)展到1000多只,但事實上僅有380只左右。
黔靈獼猴的去向成為焦點,目前沒有權威部門就此事進行解釋,但并不妨礙坊間進行各種猜測。
有市民稱,目前獼猴的國際價格為18000美元/只,貴陽的批發(fā)價則為3000元人民幣/只。中科院博士后、中國靈長類專家組專家周江分析,“只有三種可能:一是出口國外,做醫(yī)學實驗動物;二是廣東等地還有吃猴腦的習慣;三是進入有錢人家充當寵物。”
針對黔靈獼猴失蹤的話題,記者電話聯(lián)系黔靈公園管理處負責人時得到的答復是,“不要相信那些小道消息”。
但誰來提供正規(guī)渠道的消息呢?這是所有關心此事的人都在期待的答案。(文中市民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