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是環保的第一責任主體
2012年05月07日
環保工作能不能做好,關鍵在于落實。各級政府是環境保護的第一責任主體,務必把環保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對環保工作的領導,做到認識、責任、措施、投入、工作“五到位”。要按照“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要求,真正把環保責任落實到具體環節和有關責任人。
和誰對話?
曹勇,1965年生,安徽省舒城人,研究生學歷。先后擔任淮北市政府黨組副書記、副市長,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安徽省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廳黨組成員;現任淮南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黨組書記。
為什么對話?
作為中國新型能源基地、安徽省重要工業城市,淮南蘊藏著寶貴的資源,尤其是煤炭資源極為豐富,但其能源消耗、污染減排和環境保護壓力也越來越大。我們想知道,淮南市面臨著哪些環境保護壓力?如何應對?“十二五”淮南環保工作如何開展?
對話人 曹勇 安徽省淮南市市長
采訪人 中國環境報記者 潘騫 通訊員 陳進
■點擊一
如何應對環境保護壓力
□關鍵思路
把環境保護作為轉型發展、結構優化、民生改善的匯聚點,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
記者:環境保護工作在政府“一把手”心中的位置,不僅決定著一座城市的環保工作水平,也決定著一個城市的發展方向。作為一市之長,您如何評價淮南市的環境保護工作?
曹勇:保護環境是關系當前與長遠、國計與民生、和諧與發展的大事,關系黨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近年來,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省環保廳的大力支持下,污染減排取得重大進展,生態建設邁出嶄新步伐,環境質量實現穩步提升。
淮南市堅持把環境保護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生態線、生命線和高壓線,堅持低碳發展、轉型發展、綠色發展并重,實現經濟發展、社會建設和生態保護有機統一。“十一五”時期,主要污染物減排完成省下達目標的120%,城鄉環保一體化“淮南經驗”得到了環境保護部、安徽省環保廳的高度評價。2011年,COD、二氧化硫、氨氮分別削減1.5%、3.3%、1.5%,氮氧化物排放總量控制在省下達指標內;淮河淮南段Ⅲ類以上水質達93%;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占總天數的95.07%;榮獲中國區環境規劃示范城市優秀案例獎、國家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市、全國環保系統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被市政府記集體二等功。
記者:淮南是一座重要的能源城市,在環境保護上面臨著哪些壓力?
曹勇:壓力不可忽視。淮南市是國家首個建成投產的億噸級煤電基地、安徽現代煤化工基地、皖電東送的主戰場。隨著國家能源戰略的實施、“四煤”發展和“三化”進程的加速推進,以及“兩型”城市的建設,能源消耗、污染減排和環境保護壓力也越來越大。根據安徽省下達的目標,到2015年,淮南市COD、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總量較2010年分別減少6.3%、6.5%、20.8%和50.7%,特別是氨氮、二氧化硫削減分別占全省的47.1%、20.6%,加之國家將全面實施PM2.5監測,增長型、結構型、復合型環保壓力前所未有,減排空間在縮小、考核壓力在增大,面臨著消化增量、削減存量、控制總量的多重考驗。
記者:面對這些壓力,淮南市是如何認識的?
曹勇:在思想上不可輕視。法國人道主義代表人物雨果曾說過:“大自然是慈善的母親,也是冷酷的屠夫。”人創造環境,環境也塑造人。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第七次全國環保大會上指出,不保護環境,經濟就會陷入“增長的極限”;通過保護環境優化發展,經濟則會有“無限的增長”。
從全球看,世界正面臨能源與環境兩大潛在危機,低碳經濟、碳關稅、碳足跡等成為新要求,綠色經濟、低碳技術成為搶占發展制高點的新平臺。從全國看,生態文明建設已經成為國家六位一體建設之一,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成為發展的內在要求,轉方式、調結構成為當前的戰略任務,生態、宜居成為群眾的普遍追求。從全省看,安徽省第九次黨代會描繪了“三個強省、六條新路、美好安徽”的新畫卷,省第七次環保大會李斌省長明確了“守住青山綠水,確保生態安瀾”的新要求。從淮南看,五彩淮南和“兩型”城市建設蘊含環保優先的戰略取向,“四煤”發展和“四宜”建設凸顯綠色發展的戰略路徑,天藍景美和山清水秀彰顯生態宜居的戰略目標。希望各級各部門把環境保護作為轉型發展、結構優化、民生改善的匯聚點,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資源環境效益的多贏。
■點擊二
“十二五”淮南環保工作如何開展
□關鍵思路
必須在轉變發展方式上下功夫,在調整經濟結構上求突破,在改進消費模式上促變革,推動發展進入轉型軌道
記者:“十二五”期間,淮南環保是如何定調的?
曹勇:堅持穩中求進與全面轉型的有機統一,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主基調。具體到淮南市的環保工作,必須在轉變發展方式上下功夫,在調整經濟結構上求突破,在改進消費模式上促變革,推動發展進入轉型軌道。
記者:淮南市“十二五”環保工作的戰略目標是什么?
曹勇:要把創模作為環保工作的戰略目標。區域競爭既有硬環境的競爭,也有軟環境的競爭。抓創模就是抓軟環境,就是抓品牌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當務之急,一要全面啟動。把創模工作與美好安徽、生態強省結合起來,與五彩淮南、“兩型”城市結合起來,與構建六大綠色體系、實施十大林業工程結合起來,抓緊制定創模工作規劃和年度計劃,細化實化目標、思路、舉措和任務。二要在對標中尋求突破。三要創新舉措。要建立健全責任分解、壓力傳遞、全市動員、社會參與的互動機制,創新綜合性、工程性和長效性措施,讓市民了解創模、理解創模、支持創模、參與創模,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景更美,人與自然更加和諧。
記者:淮南市“十二五”環保工作的重要取向是什么?
曹勇:要把城鄉環保一體化作為環保工作的重要取向。城鄉環保相輔相成,農村環境保護做不好,不僅損害農民的身心健康,而且嚴重影響市民的菜籃子、米袋子和水缸子。據統計,目前全市農業源排放的COD、氨氮分別占全市排放總量的22%、16%。各級各部門必須總結經驗、發揚成績,下好城鄉環保“一盤棋”,織好生態保護“一張網”。
抓好框架協議落實工作。以市廳共同推進城鄉環保一體化合作框架協議簽訂為契機,利用省環保廳的政策、技術、項目等優勢,全面提升城鄉環保一體化水平。
抓好環保項目建設。重點加快兩座污水處理廠、7座生態式污水處理站、20家以上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建設,抓好瓦埠湖生態環境保護試點等項目,解決農村8萬人飲水安全問題。
抓好綜合整治。大力推進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引導和鼓勵農民科學施肥施藥和合理養殖種植。以采煤塌陷區綜合治理、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清潔鄉村美化家園等為抓手,實施綜合整治,繼續創建一批國家級、省級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綠色學校等。
記者:要做好“十二五”環保工作,淮南市關鍵要把握好哪些環節?
曹勇:要把源頭控制作為環保工作的關鍵環節。解決環境問題,必須處理好預防與治理、新賬與舊賬、治標和治本的關系,關鍵環節是抓源頭控制。把好政策關。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法律法規明令禁止的建設項目,堅決不批。
把好選址關。新上項目選址、布局必須符合城鄉總體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引導企業向園區集中,實施集中治理。
把好環評關。堅持“誰環評、誰簽字、誰負責”,完善規劃環評和項目環評聯動機制,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分級審批制度。規劃環評沒完成前,園區項目一律不予受理。
把好工藝關。嚴格審核建設項目采取的工藝和技術裝備,新上項目必須有效貫徹清潔生產審核和循環經濟理念,采用先進工藝和裝備。
把好建設關。強化項目建設過程環境監管,加強項目審批后環境管理環節監督檢查,督促建設單位落實環評批復的各項環保措施,實施全過程跟蹤管理。
把好驗收關。對未落實環評批復的各項措施、治污設施運行不正常的,一律不予驗收或不通過驗收。對未落實環保三同時制度、久拖不驗、久試不驗的,一經發現,嚴肅查處。
記者:淮南市對全市“十二五”環保工作有什么硬性要求?
曹勇:要把總量削減作為環保工作的硬性要求。總量控制是減少環境污染的總閘門。國家明確要求,把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作為新改擴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的前置條件,所有新上項目污染物排放總量不能超過環保部門核定的總量控制指標。嚴格實施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規劃,對照下達的污染物排放責任書,從嚴控制新改擴建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十二五”期間,國家節能環保產業增加值將超過環保投入,展現新創產出大于治理投入的良好前景。把總量控制落實到“四煤”發展中,通過結構優化控制總量;落實到重點行業中,通過淘汰落后產能騰出容量;落實到重點領域污染治理中,通過集中處理減排增量;落實到重點企業中,依靠清潔生產削減存量。重點抓好火電行業機組脫硫脫硝、污水處理廠、機動車減排同級監測考核體系等建設,確保今年實現省減排目標超額完成獎“三連冠”,確保到“十二五”末電廠脫硫率穩定在100%、城市平均污水處理率達85%、重點鄉鎮平均污水處理率達75%。
記者:怎樣才能為環保工作提供堅實保障?
曹勇:要把執法檢查作為環保工作的堅實保障。執法檢查是環境保護的剛性約束和制度要求,破壞環境必須受到嚴懲。各級環保部門要嚴格環境執法,把日常執法檢查與環保專項行動結合起來,實施聯合執法,堅決杜絕“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現象。健全執法程序,規范執法行為,建立執法責任制。積極開展環境污染損害鑒定評估,推動環境公益訴訟和法律援助,健全環境損害賠償機制。特別是對沒有依法執行環境影響評價要求、擅自開工建設的,堅決責令其停止建設;對環保設施沒有建成,未經環保竣工驗收或驗收不合格,擅自投入生產的,堅決責令其停止生產;對嚴重影響環境質量的重點排污企業實施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任務的責令其停業、關閉;對擅自停運設施、惡意排污的,給予高限處罰,并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對未完成任務的或驗收不合格的縣區,實行“區域限批”;對掛牌督辦的典型案件,要及時向社會公布責任單位、督辦部門、督辦程序及獎懲措施;對包庇、袒護違法排污企業、行政不作為、監管不到位的責任人,堅決做到查處到位、整改到位、責任追究到位。
記者:您認為,什么是檢驗環保工作成效的標準?
曹勇:要把環境安全作為環保工作的有效標準。環境安全事故一旦發生,后果十分嚴重。要牢固樹立隱患險于事故、防范勝過救災的理念,加大風險隱患排查和評估力度,把環境污染事件消滅在萌芽狀態。始終繃緊飲用水水源安全這根弦,加快引進大別山優質水源工程建設。加強對危險化學品、放射性污染源等環境敏感問題的監控處置,加強對小鍋爐、噪聲、餐飲油煙、生活垃圾、電子輻射等環境污染問題的監管處理,該搬遷的搬遷、該關閉的關閉、該廢止的廢止。要健全和完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和快速反應機制,增強處理和化解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點擊三
對全市環保工作的期望
□關鍵思路
關鍵在于落實,要落實“一崗雙責”,實現“一舉多贏”,執行“一票否決”
記者:作為市長,您對全市環保工作有何要求或者期望?
曹勇:環保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環保工作能不能做好,關鍵在于落實。
一要落實“一崗雙責”。各級政府是環境保護的第一責任主體,務必把環保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對環保工作的領導,做到認識、責任、措施、投入、工作“五到位”。按照“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要求,真正把環保責任落實到具體環節和有關責任人。主要領導要切實負起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做到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要具體抓、負直接責任。環保部門要負起牽頭、協調、落實、檢查等責任,發改等部門要嚴格執行產業政策,行業主管部門要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其他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不折不扣地落實各項職責。
二要實現“一舉多贏”。要從根本上破解資源環境難題,必須從改革上找出路、從創新上尋辦法、從投入上要保障。要健全環境保護體制機制,及時完善排污權交易、污水處理收費、脫硝電價、“以獎代補”等政策,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通過財政補助、轉移支付等方式,建立生態補償專項資金。要強化科技創新,加大環保技術裝備、核心技術等研發力度,不斷降低節能減排成本,把政府強制減排行為轉化為企業自主減排行動。要把環保作為公共財政支出的重點,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并保持合理增長幅度,鼓勵企業增加環保投入,積極引導外資和社會資金參與環保建設,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實現一舉多贏。
三要執行“一票否決”。要加強目標責任考核管理,從責任分解、責任考核、責任追究3個環節,定期對各地區進行監督檢查,建立倒逼機制。暢通公眾參與環保渠道,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充分發揮輿論宣傳作用,對環境違法行為跟蹤采訪、公開曝光。深入開展全民環境宣傳教育,形成全社會關心環境、珍惜環境、保護環境的良好氛圍。建立健全環保考核、問責和獎勵制度,對環保工作成績突出的,給予表彰獎勵;對沒有完成目標任務、沒有認真履行職責的,給予通報批評和處分;對因決策失誤、監管不力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的,要嚴肅追究相關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