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缺水危機恐聽天由命
2012年05月03日
缺水
方大姐的耕地,干旱少雨
老天爺不下雨,就是政府也沒什么好辦法
方海馨生活在貴州西部火鋪鎮,是一位以種地為生的農民。雖然以前也有過干旱的年份,但她從未因缺水而發過愁。這里總是雨量充沛,豐收不斷。然而像過去三年里其它許多西南省份的人們一樣,方大姐學會了節約用水,如何在干旱的條件下咬牙度日,而以前人們一提到干旱,想到更多的是中國北方平原。
過慣了風調雨順日子,現在方大姐和她的鄰里街坊必須要打井取水了。他們要挖30米(100英尺)深才能打出地下水。她在當地山頂上有一小片耕地,種植的土豆收成只是原來的三成。玉米收成多少要好點,但減產也很嚴重。
官方公布,僅去年一年,云貴高原九大湖域的水位下降了70厘米,水量流水高達三億立方米。干旱危機已到了第三個年頭,僅云南一省,就有270多條河流和410座小型水壩干枯無水。住在低海拔的居民還能依靠地下水,像以前那樣人運水種田。確實,這邊在方大姐拼命運水,好保住她的田地。而就在山下10公里處,駐外記者路過一家洗車房。一個拿著水管正在洗車的人保證,這里用水不是問題。
情況雖是這樣,但不僅是山上的農民受到了影響,云南省會昆明的居民也受到過間接性停水的困擾。城市的西部地區,嚴重的干旱情況引發過森林火災。當地茶葉、中草藥產量下降,導致這類高價農產品價格激增。水力發電量隨水位的下降而降低。官方報道去年全國水力發電環比增長9%,但地處國家南部的云南,貴州,廣東,廣西以及海南等省份,大面積干旱導致儲電量下降了47%。
這種情況威脅到了中央大規模南水北調工程。此項目規模龐大,旨在將國家南部水量充沛地區的水量引到北方干旱地區。為此國家已向南水北調工程投入1370億元人民幣(約合220億美元),而在今年還將投入640億元人民幣。這一工程旨在將揚子江流域的水以三條不同線路,通過管道和運河引向北部缺水地區。三條線路中,東線工程為首要項目,預計到2014年向北京每年輸送10億立方米水量,占首都年供水量的四分之一。
從開始規劃,這項工程就批評聲不斷,現在業已延期。對于工程開支一直有人擔憂。出始工程耗資巨大,再加上輸送如此大的水量,延展如此長的水道,花費都是驚人的。本項工程還將牽涉到管線沿途至少33萬人的移居安置問題。
云南和貴州流系在南水北調規劃工程中所涉及面并不大。但要是這兩個省份所涉及旱災原因與全球氣候變化有關,那么承擔此項工程的主要地區——雨量豐富,水量充沛的南部地區——也會經不住的。
昆明非政府組織,云南綠色環境發展基金會的劉曉康認為,此次干旱的原因非常復雜。全球氣候變化可能影響到了降雨的方式。但他的小組同樣注意到了此次云南遭干旱襲擊最為嚴重的地區都是經濟發展最快,森林退化率最高的地區。
中國國家氣候中心馬可·杰姆則表示,橫掃中國南部的干旱狀況與世界其它地區的氣候變化模式存有聯系,比如說北極的異常波動或拉尼娜洋流的異常。有證可查的記錄上看,該地區曾出現過短期干旱,但現在發生干旱的頻率卻增高了。
杰姆的同事,江同教授則提出警告,表示一旦中國南北兩方同時遭受干旱,輸水工程將遭遇困難。由于長江三峽大壩的興建將變得更為復雜。三峽大壩的修建無疑能為長江平原地區帶來巨大的水力發電潛能。但他也有擔心,如果上海需要更多的電力,而同時北京需要更多的水能,到時該怎么辦。
說到方大姐山頂上的那塊耕地,她則有不同的觀點:“政府說他們會提供幫助,但要是老天不下雨,我不知道他們能有什么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