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5年后PM2.5要降7%
2012年05月09日
過去5年全省環境質量有較大改善 將采取多項措施告別灰霾天
過去5年來,全省環境質量的確在不斷改善,2011年空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分別比2007年下降28.6%、3.6%和14.3%。全省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較2007年上升了10.4個百分點。
珠三角為首個公布PM2.5城市群
廣東經濟發展水平較大,隨著而來的就是巨大的環境壓力。至2007年底,全省仍有14.4%的省控斷面水質劣于類。而經過五年的努力,全省環境質量有較大改善。據初步統計,2011年空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分別比2007年下降28.6%、3.6%和14.3%。生態環境質量保持良好,2011年生態質量(EI指數)考核得80.7分,較2007年增加了1.6分,遠高于全國平均的50.3分,位居全國第4。
今年2月29日,國務院正式發布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其中新增了PM2.5和臭氧等空氣質量監測指標。3月8日,廣東率先按照國家最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發布珠三角首批17個自動監測站點的空氣質量監測數據,廣州和深圳兩市的監測結果也在同一天發布,珠三角成為全國首個公布PM2.5的城市群。
廣東將重點淘汰黃標運營車
公布了新的數據意味著達標率將大幅下降。省環保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假如按“新標準”進行評價,珠三角各城市空氣質量達標率將下降至60%~90%左右甚至更低一些。據環保部門透露,今年廣東將采取控制增量,削減存量,多措并舉減少PM2.5。
省環保廳指出,今后珠三角地區各市城區和近郊區原則上不安排可能對大氣環境造成較大影響的項目,并劃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加大小火電的淘汰力度,繼續推進火電機組二氧化硫治理工程建設,封閉或取消脫硫電廠的旁路煙道,徹底杜絕偷排。全面推動燃煤火電機組降氮脫硝改造,2012年底前,珠三角地區要完成982萬千瓦裝機容量的降氮脫硝工程改造。
同時,珠三角地區嚴格實施機動車尾氣排放工況法檢測,全省繼續全面推行機動車環保標志管理制度,加快淘汰黃標車。據悉,省環保廳制定了《加快廣東省“黃標車”更新淘汰實施方案》,根據該方案要求,中、重型載貨、大型載客“黃標車”和營運、企事業單位“黃標車”共約46萬輛是更新淘汰的重點。到2015年,實現珠三角地區基本淘汰全部“黃標車”。
與此同時,廣州方面也正在制定未來5年的空氣污染綜合防治方案,并提出通過開展十大防治行動,采取八大保障措施,落實5659項防治項目,實現一年打好基礎、三年發展提升、五年明顯控制的階段目標。到2016年底,廣州環境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要下降12%,PM2.5要降7%,二氧化硫降12%,二氧化氮降10%以上,讓灰霾、酸雨、臭氧等突出污染問題得到有效控制,明顯改善空氣質量。
行動方案還提出,廣州將進一步增加空氣質量監測站點:在目前10個國控點的基礎上,到2013年3月底前,PM2.5監測站點達到20個左右,2013年底前,在人流密集區域建成2個敏感站點,全市PM2.5監測站點達到48個左右。到2014年底前,再增加2個人流密集區域敏感點的建設,PM2.5監測站點達到50個左右。
“詩意棲居”賦予
發展真價值
練洪洋
“人,詩意地棲居”,德國古典詩人荷爾德林為后世描繪了“幸福”臻境。顯然,空氣濁了、水臟了、食物不安全了,“詩意”從何而來?“如果不能讓老百姓喝上干凈的放心水,人均GDP就是達到2萬美元,也不算科學發展。”
“如果人生純屬辛勞,人就會仰天而問:難道我所求太多以至無法生存?”是的,為GDP,為財富,我們“所求太多”,所以失去也多。到頭來我們發現,犧牲環境換取的經濟繁榮是虛假的、短暫的繁榮,經濟發展的同時給老百姓留下優美的環境,才是真繁榮、真功夫。不解決與群眾民生息息相關的環境問題,幸福廣東就無從談起,和諧社會就無法實現。
“上要對得起祖宗,下要對得起子孫”是責任;“讓群眾可以呼吸更好的空氣”是目標,GDP增長是“加法”,節能降耗是“減法”。“騰籠換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推動發展方式轉變,是看得見、摸得著、行之有效的重要抓手。以環保倒逼企業轉型,難免“陣痛”,然而雨過天睛之后,環境污染勢頭得到遏制,企業獲得更強的競爭力,方能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