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數據顯示今年江豚死亡49頭
2012年12月29日 來源:現代快報
近日,一份滾燙的民間版“2012年長江江豚死亡簿”出爐,顯示今年江豚死亡數達49頭,江蘇有5頭。
這份“死亡簿”的公布者“海翁伯”,是名長江豚類保護志愿者。他認為,長江江豚已陷入“滅絕漩渦”。中科院武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克雄也擔憂地說,如果不采取措施,江豚很有可能成為第二個白暨豚,滅絕時間為15年。
49頭死亡
長江江豚遇災年
“海翁伯”表示,今年死亡49頭江豚,遍布長江各流域,數量比去年和前年的總和還多1頭。這份“死亡簿”雖然是非官方的,但都是根據媒體報道匯總的數據。
“海翁伯”總結說,鄱陽湖和洞庭湖,是長江江豚的避難所。可是由于環境的惡劣,如今避難所成了災難區,“鄱陽湖還有江豚450頭,今年死亡5頭。洞庭湖僅有江豚約90頭,今年死亡江豚竟高達16頭。必須強調的是,這個比照只能說明洞庭湖江豚已經面臨絕境,但并不能說明鄱陽湖江豚情況有多好,只不過有關鄱陽湖江豚的死亡信息現在還不太透明,5頭死亡江豚或許只是冰山一角。”
專家:
死亡數只多不少
受農業部的委托,中科院武漢水生生物研究所每年都會對江豚死亡數進行總結。王克雄說,今年江豚的死亡數,還沒有正式統計出來。
王克雄說,民間江豚死亡簿反映了大家對江豚的關心。相比“@海翁伯”的途徑,王克雄他們了解的江豚死亡數,來自官方。“我們一般是漁政部門上報,看到江豚死亡標本的才算。”今年,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對一些死亡江豚進行了解剖,發現大部分的江豚已經腐爛,找不到具體的原因。
對于49頭,王克雄說,應該是只多不少。一些長江干流,活動的人少,江豚死亡了,沒有被人發現,也沒有人上報,就成了“無頭案”。
再不采取措施15年后就會滅絕
12月24日下午,我國首次大規模長江江豚科考活動結束。科考隊搜尋3400公里,通過目視僅發現江豚380頭次,聲學考察發現江豚172頭次。
科考隊發布消息稱,江豚種群數量銳減,建議將其列入“極危”級動物加以保護。“如果再不采取措施,15年之后,江豚將步白豚的后塵,功能性滅絕。”科考隊副總指揮王克雄說。
與2006年中外聯合科考相比,此次發現的江豚種群數量下降了近一半,分布的區域更集中,且日益斑點化,江豚生存狀況愈發令人擔憂。
這也就是說,長江江豚已經陷入保護生物學中所謂的“滅絕漩渦”。
江蘇江豚死亡錄
一號冤魂來自南京:今年,1月7日中午,漁民在長江邊發現有一頭幼豚在原地打轉,嘴巴不停地出血,大家想盡辦法搶救,但還是死了。
母豚死在螺旋槳下:鎮江是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8月3日,保護區下游11公里處發現一頭母江豚死亡,有被螺旋槳擊中的傷痕。
夭折幼豚胃是空的:5月21日,南京下關金陵船廠的碼頭上,幾名工作人員發現了一頭漂在江面上的死江豚,只有1個月大。南京師范大學生科院學生解剖發現,小江豚的胃只有半個拳頭大,里面是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