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環保局生態處許紀存處長告訴記者,即四川生態功能區分為三個等級,首先從宏觀上以自然氣候和地理特點劃分一級區,這樣分出了4個自然生態區。然后根據生態系統類型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類型劃分二級區,分出了13個生態亞區。最后根據生態服務功能重要性、生態環境敏感性與生態環境問題劃分三級區,為共36個生態功能區。其中,36個生態功能區又分為六類。它們分別是以生物多樣性為重要服務功能的功能區12個,以水源涵養為重要服務功能的功能區10個,以土壤保持為重要服務功能的功能區14個。
“適宜發展城市的功能區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及盆地丘陵區,適宜發展農業的功能區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盆地丘陵區和安寧河流域。適宜發展牧業的功能區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山高原的沙魯里山丘原、金沙江上游及川西北高原的黃河源區和石渠高原,全省具有污染控治、營養物質保持重要服務功能的區域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及盆地丘陵區。最后,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國家級和省級以上的自然人文景觀則遍布全省36個生態功能區”,許紀存解釋道。
四川省政府認為,《四川省生態功能區劃》不僅對全省生態功能區進行了科學劃分,還提出了各功能區生態保護與建設的重點、產業發展方向與生態保護措施。因此為四川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四川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