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僅登記在冊的古樹名木就有842棵,他們均在百歲以上,其中最大的一棵甚至已有895歲高齡!如今,這些寶貝的大樹王們開始有了自己的電子保健醫生——在市政園林局信息系統管理大廳里,只要點擊一下鼠標,就可以清楚地在電子地圖上查看到它們的各種健康資料,記者昨天從廣州市市政園林局獲悉,作為“數字市政”的一個子系統,“數字綠化系統”第一期工程日前完工。
142棵“大樹王”聚首沙面島
在位于市政園林局頂樓的信息系統管理大廳里,記者從面積約10平方米的超大電子屏幕上看到,在整幅的廣州市電子地圖上可見到一個個綠色傘狀的標志。市政園林局公園綠化處處長助理阮琳告訴記者,這就是該局新開發數字綠化系統,圖上一個個綠色傘狀的標志,就是全市目前登記在冊的古樹名木,數量共有842棵。
記者隨便選擇了一棵位于沙面公園內靠近白天鵝賓館的一棵綠樹,據系統顯示:這是一棵1768年栽種的樟樹,國家統一編號為01040172,屬于二級古樹名木保護范圍,1985年被列為廣州市第一批古樹名木保護范圍。電子信息還附帶有這棵老樟樹的3張近期照片,包括1張全身照、1張樹干半身照和1張根部特寫照。據檢索,在沙面島0.8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共有樹齡在百歲以上的古樹名木142棵,其中最老的一棵樟樹是1685年栽種的。
據阮琳介紹,在廣州市范圍內,目前現存的樹齡在100歲以上的古樹名木數量約有好幾萬棵,其中登記在冊的僅有842棵,主要樹種包括木棉、樟樹、大葉榕、細葉榕等。這些登記在冊的大樹王主要分布在老城區,其中荔灣區和越秀區分別以265棵和208棵占據各區之首。
每年都有三五棵古樹死掉
記者了解到,廣州每年都會有3~5棵登記在冊的“大樹王”死掉。截至今年,在1985年~2003年分4批公布的917棵古樹名木中,如今存活下來的只有842棵。其中,1985年首批公布的209棵“大樹王”里,已有59棵“不在人世”了。
專家分析說,古樹在長期的生命歷程中,飽經滄桑,其生命力逐漸減弱,加之受到自然力和人為的多方面破壞,因而很容易導致死亡。其中主要的原因大致有6個方面。首先是古樹周邊往往缺少綠地,樹干及樹根被水泥地覆蓋,土壤透氣性和透水性都比較差,無法施肥導致長期營養不良,加之樹身周圍的空間被垃圾或建筑物侵占嚴重,嚴重影響了古樹的生存環境。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市區約有14%的在冊古樹名木,存在生長空間被周邊建筑物侵占的問題。其次,病蟲害也是古樹名木的重要殺手之一。統計數據表明,目前廣州市內古樹名木約有18%正在遭受白蟻的侵害。
此外,因空洞切口封補不及時導致的樹干中空,受附近建筑物壓迫造成的樹冠不平衡、臺風雷電等自然界外力摧殘以及道路施工和開挖管線等人為因素形成的破壞等,也是造成古樹名木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原因。
每年投入100多萬保護古樹
市政園林局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保護這些綠色古董,政府部門做了大量的工作。1985年,廣州頒布了《廣州地區古樹名木保護條例》,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了古樹受保護的地位。近年來,廣州每年都撥款100萬元對古樹進行保護。
從今年開始,市園林科研所全面啟動了“數字園林綠化”項目建設。他們結合GPS系統,將經過重新編修過的古樹名木信息,放進電子地圖中,圖文并茂地提供包括古樹名木名稱、年齡、所在詳細地理位置、健康狀況(含以往病史)、鑒定單位、管理責任單位等在內的共計53種信息資料。這樣一來,園林綠化決策管理部門只要一點擊電腦鼠標,就可以迅速而清晰地掌握各“大樹王”的全面資料,為必要時開展醫療救治工作贏得時間。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