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這個渣場搬來以后,我們就沒有好日子過了。”其實農民家園成為城市垃圾的報廢地決不是古同村一個地方,事實上農民的環境保衛戰在全國各地都有發生。正如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環保局副局長陳萬志所說的:“中國城市的環境,從某種程度上說,是以犧牲農村的環境為代價的。城鎮以下,大多沒有垃圾填埋場,垃圾圍鎮、垃圾圍村。”他還說:“環境不公,正在加劇社會不公。環境污染對農民造成的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特別是對農民健康的損害,已成為農民最大的負擔。”
城市為了減少成本,往往除一時痛快,把垃圾運到城市不遠的鄉村堆放,也不作填埋,進行污染處理,讓垃圾風吹日曬,讓污水滲透地下水。我妹夫老家是個風景秀美的小山村,可自從村后的小山成了縣城垃圾的堆放場,就不再秀美了。我去過一次他家就再也不敢去了,去他家簡直就是一個“蒼蠅的世界”,密密麻麻的蒼蠅飛來飛去,那天我穿的上衣是白衣服,不到兩個小時,白衣服上變顏色了,黑點點到處都是。妹夫說,村里人不敢穿白衣服,因為洗干凈的衣服曬時就變黑了。早上煮稀飯,要是忘了蓋上,蒼蠅密密麻麻地鋪一層,就像打牙祭一樣。過去雞鴨鵝是放養,現在只得圈養,雞鴨牛只要去了后山的垃圾場就會死去,村里人生病的越來越多,年輕人都外出打工,連春節也不敢回家。后來垃圾作了填埋污染處理,村里的環境才得到改善。而真正引起當地政府重視的并不是農民的抗爭,而是因為污染“農村包圍了城市”,縣城附近的村莊都遭到了污染,地下水都不能喝,農民種的蔬菜、水稻有致癌物,危及到城里人身體健康。
目前我國對環境的整治仍然重城市輕農村,據報道,中國污染防治投資幾乎全部投到工業和城市,除了城市垃圾報廢場放在農村外,一些污染企業也紛紛遷往農村,城區的空氣質量改善了,環境優美了,農村污染加重了,以至農村環境惡化,水質變壞而無法飲用,如今全國農村還有3億多人喝不上干凈的水,1.5億畝耕地遭到污染,每年1.2億噸的農村垃圾露天堆放,農村的環保設施幾乎為零。雖然城市通過污染企業搬遷,通過截污,城區面貌攺觀了,水質改善了,但我認為這只是短暫的,而一旦污染“農村包圍了城市”,你城市再怎么截污、治理,也還是無濟于事。等到這時處理,不僅加大了處理的成本,而且己經損害到城里人的健康。
假如城市四周的水都被污染了,城里人還到哪里去喝干凈水?
來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