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從關懷動物與動物福利談起
2006-11-28

  人類總是談論幸福,追求幸福,似乎幸福從來都只屬于人類。事實上絕大多數動物也能夠感受幸福,只不過幸福對它們來說往往更簡單也更直接。例如,對于我們的寵物,幸福就是一頓美餐,一個舒適的小窩,甚至是人類不經意的愛撫。

   生理學和動物行為學早已證明,動物決不是機器,和我們人類一樣,它們不僅有血有肉,而且有復雜的神經系統,它們具備感知痛苦和快樂能力的生理基礎。幸福與痛苦總是如影隨行,如果動物表現出痛苦,那么它們的幸福自然也就無從談起。細心觀察過動物的人,都會見過它們或是痛苦或是快樂的表情,特別是那些與人類相近的哺乳動物,甚至鳥類。在疼痛時它們會表現出翻滾、面部抽動、呻吟、號叫乃至哀鳴,同時企圖逃避引起疼痛的外在來源,以及對可能重復出現疼痛所表現出的恐懼。而在感覺幸福時,動物們通常會比較放松,歡快和愉悅。雖然無法用語言與人類交流,但動物的表現和行為都可以反映它們情緒的變化。這主要是因為主管動物基本沖動、情緒和感覺的中樞——間腦相當發達,與人類的十分相似,因此它們對刺激的生理反應機制與人類也基本相同。從進化的角度,動物對疼痛的感知可能比對幸福的感知更重要,因為疼痛可以使動物避開傷害,增加它們生存的機會。所以,哺乳動物對疼痛的感知甚至比人類還要敏銳。

  動物既然和人類一樣能夠感受痛苦和幸福,人類就必須盡可能減少它們不必要的痛苦,使它們生活地更加幸福。世界性的關懷動物和動物福利運動已經成為一種現代文明。尊重生命,善待動物的理念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和尊崇。人們所關心的動物已不僅僅是那些對維護生態系統有價值的野生動物或可愛的伴侶動物(寵物),而且也包括飼養場的食用動物、實驗動物,乃至所有的動物。為家養動物提供適合它們習性的生活條件,保障它們的福利,在工業化國家已經家喻戶曉,并有各種法律加以保證。關注動物的民間組織發展迅速,全世界現在已有15000多個。如今,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動物發生重大的自然災難,就會有許多動物組織伸出援助之手;一個地區的動物遭受嚴重虐待或殺害,就會有些組織和個人發出抗議和譴責的聲音。在許多國家里,這些力量甚至會對政治、經濟、文化和國際交往產生一定的影響。在全球化的今天,國際動物產品貿易的法規中與動物福利有關的內容正在增加,在很多方面對經濟貿易產生重要的影響。如同印度的社會思想家圣雄甘地所說:“從一個國家對待動物的態度,可以判斷這個國家及其道德是否偉大與崇高。”自從1989年我國頒布了《野生動物保護法》,保護野生動物已經逐漸變成社會大眾的行動。但是,動物福利在我國還是一個相對較新的觀念,需要在我國進行宣傳教育,讓社會大眾所理解和接受。

  為什么要關懷動物?

  同情和憐憫是人性的組成部分,我們中國人對痛苦的關懷和惻隱之心,不遜于任何其他民族。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國思想家孟子就表達了對動物被屠宰的憐憫:“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這段經典名言已成為表達我們對動物同情的常見用語。

  但是,關懷動物如今已經超越了這種單純的同情和憐憫,不再是人對動物的恩賜。而是人類已經認識到,應該把動物(更準確地說是“非人類動物”)作為一個主體,平等地考慮它們的感受和利益,人道地對待它們;不虐待動物和為它們提供福利既是人類文明的體現,也是人類倫理或道德的訴求。過去人類中心的觀點認為,人是世界的主宰,動物只是沒有感覺的機器,就像鐘表一樣受機械原理的支配;它們既不能享受快樂,也不會感覺痛苦。因此,動物天生注定是人類的食物和奴役的工具。19世紀以來,達爾文的進化論用無可辯駁的證據表明,動物是人類的祖先,人類也是動物的一員,人類是由原始生物逐漸進化來的。

  除了能夠感受疼痛,動物和人類一樣還有心智。在《人類的由來》一書中,達爾文根據大量的觀察說明,哺乳動物乃至鳥類都有喜怒哀樂、恐懼、關愛和性愛。在“心理能力”方面,盡管動物與人差別較大,但存在某些共同的、程度不等的本能:各種情緒(怨恨、忌妒、同情和尊重)、好奇心、模仿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推理能力,乃至一定程度的使用工具的能力、抽象能力、自我意識、語言、審美感覺和神秘力量的信仰等。達爾文說:在低于人的動物身上可以發現,它們也有各種感覺、某些直覺、各式各樣的情緒和才能,某動物在某些方面的才能甚至相當發達。有些方面也能通過遺傳而得到一步一步的改進;把家養的狗和狼或豺比較一下,就可以看到這一點。高等動物特別是靈長類動物,不僅有恩愛情仇,甚至懂得欺騙和報復,有時還會揶揄或奚落對方。在心理方面,人和動物只有程度上的差別,而沒有種類上的根本性差別。假如只有人才有心理能力,或者人的心理能力完全不同于動物,從進化的角度,我們就無法理解或說明人類的這些高度發達的能力是從哪里來的。

  盡管如此,人們總還是尋找理由,企圖在人與動物之間劃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能否制造、使用工具和語言,曾經是區分人類與動物根本不同的重要理由。珍•古道爾等發現,黑猩猩會把細的樹枝上的葉子扯掉,用來釣蟻巢里的白蟻吃。動物園的黑猩猩還會搞惡作劇,在地面的木屑上撒尿,把它做成“雪球”樣的東西,投向參觀者。科學研究已經證明,黑猩猩是動物中利用工具的能手。它們可以學會聾啞人的手語或以語言的方式操作符號或手語,一只叫沃休的黑猩猩已經掌握了一百多個手語動作,并且能夠進行創造性的表達,其能力已經達到一個2歲嬰兒的水平。它們學會的語言已經達到人類語言的某些標準。靈長類動物的行為研究證明,它們也和人一樣,具有一套寬恕的模式,可以促使沖突的雙方重歸于好,創造和平。所以,著名的美國天文學家和作家卡爾·薩根說:“如果黑猩猩有意識,如果它們具有抽象思維的能力,難道它們就沒有至今我們稱之為“人權”的東西嗎?到底一個黑猩猩要聰明到什么程度,我們殺死它才算謀殺?”

  其實不僅哺乳動物,鳥類甚至無脊椎動物都能夠利用某些物件作為工具。例如:松鼠會朝附近的蛇投擲沙子,嚇唬它離開。海獺可以從水底撿起石頭,然后浮出水面,用石頭敲開貝殼取食。雌性胡蜂在地下挖掘管狀的長洞,把捕獲的食物藏在洞里,有時還用嘴叼來一塊小石頭把洞口夯實,并且檢查洞口是否堵嚴實了。這些動物雖然沒有類似人的發聲語言,但它們也各有相互交流的語言工具。一項實驗證明,海豚就具有驚人的理解動作和聲音語言的能力,例如它們能理解包含4個詞的句子,可以執行“沖浪板/右側/運送/圓盤”這些詞語所傳達的命令,把一個位于右側的圓盤運送到沖浪板上去。蜜蜂的交流能力是最為著名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卡爾•馮•弗利希的研究發現:工蜂在發現新的食物源后,通過一些特別的舞蹈來指明食物的位置,引導其他蜜蜂飛到那里;這種舞蹈因食物距蜂巢的遠近而有差別。所以,現代動物行為學家認為,動物和人類一樣也存在意識和思想能力。

  然而,平等和人道對待動物,并僅僅因為動物擁有思維能力,而且還因為它們與人一樣能夠感受痛苦和幸福。其實,這也是人類平等的基礎。不管是先天還是環境造成的體格或智力上的差別,人與人之間都是平等的。平等的基礎是什么呢?就是因為正常的人都能感受痛苦和幸福。因此,如果否定人類應當平等地考慮動物的利益,那么人類平等也就失去了邏輯的根據。不平等地對待動物,稱為動物歧視,或物種歧視。

  無可否認,人類是地球上最具智慧和潛能的生命。但人類也是動物大家庭的一員,與非人類動物同處在一棵進化樹上。我們應該與非人類動物共享這個星球,而沒有“主宰”其他動物的權利。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的進步,我們應當擴大關懷的范圍,設身處地考慮動物的處境,善待動物,尊重生命,盡量減少動物不必要的痛苦。所以,愛因斯坦說:“我們的任務是一定要解放我們自己,這需要擴大我們同情的圈子,包容所有的生靈,擁抱美妙的大自然。”著名倫理學家彼得•辛格所著的《動物解放》在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很多認識到這一點的人,已經組織起來在為反對虐待動物和爭取動物福利而行動了。

  動物福利——“五大自由”

  要讓動物獲得幸福就一定要保障它們的福利。那么什么是動物福利呢?簡單地說,就是對于依靠人生活的動物或由人飼養管理的動物,不論是寵物、動物園的觀賞動物,還是食用的經濟動物或實驗動物,都要按照它們的生理和行為的需要,滿足它們本能的生活條件,為動物提供“五項基本福利”(或稱5個“F”或“五大自由”):第一,提供適當的清潔飲水和保持健康和精力所需要的食物,使動物不受饑渴之苦。第二,提供適當的棲息場所或房舍,能夠舒適地休息和睡眠,使動物不受困頓不適之苦。第三,做好衛生防疫,預防疾病和給患病動物及時診治,使動物不受疼痛、傷病之苦。第四,保證動物擁有良好的條件和處置(包括食用動物的宰殺過程),使動物不受恐懼和精神上的痛苦。第五,提供足夠的空間、適當的設施以及與同類動物伙伴在一起,使動物能夠自由表達它們的正常的行為習性。例如,歐盟各國立法要求養雞不用籠子,在沒有完全取消籠養以前,雞所占有的籠子空間要足夠大。此外,要請獸醫給寵物貓狗做去勢或絕育手術,以避免因生育過多造成流浪動物的痛苦和社會問題,同時可以消除動物發情求偶而走失和和產生生殖器官的疾病;給因嚴重傷殘痛苦的動物進行安樂死,也是動物福利的重要內容。

  如今,動物福利研究已經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動物福利的評價方法也是建立在生理學、病理學和行為學基礎上的科學方法。在英國的劍橋大學和愛丁堡大學首創動物福利學課程以后,歐美和澳大利亞的許多大學動物或獸醫學院都相繼仿效。1991年《動物福利》學術期刊創刊,以及1995年英國為執業獸醫師首次開設動物福利學、倫理學和法學等碩士研究生課程,授予學位,都是動物福利事業上重要的事件。

  我們應當做些什么

  我國雖然是發展中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還處于較低的水平,但這決不能成為我們放棄人道對待動物,實行動物福利的理由。愛護動物,也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逐步做起:

  首先要向社會大眾進行宣傳教育,使人們建立動物福利的意識。例如教育青少年不虐待動物。反對和打擊給肉用動物注水,抵制或不使用對治病無益的熊膽或其他動物“藥品”,都是對動物和人有利而不需要花錢的事情。

  二是通過立法來保障動物福利,亟待一部動物保護法。當今不僅發達國家都有一套保護各種動物的法律系統和法律法規,而且很多發展中國家都有保護動物的法律和法規。我國雖有《野生動物保護法》,但許多人保護動物的主旨是為了更好地“利用動物資源”。這種觀念是很落后的。

  三是建立民間的動物保護組織。世界各國的民間動物組織在保護和救助動物,以及在消除流浪動物在大眾心目中的負面印象方面,已經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這些組織既是保護動物的中堅力量;英國防止虐待動物協會還承擔著有關動物虐待的社會監督和執法的角色。

  動物雖然不能和我們交流,但是他們的眼神、動作也可以向我們傳遞它們的感情。動物們也有家庭、伴侶、孩子、朋友。他們一定有幸福、對喜悅,或者對痛苦、悲傷的感受。讓我們關愛動物,讓這些可愛的生靈盡可能幸福地生活。

來源:新浪網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