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部分農村初中生厭學人數出現增長趨勢,湖北一些政協委員呼吁:
要重視非因貧學生流失現象
近年來,部分農村初中學生厭學人數出現增長趨勢,顯性和隱形輟學率平均超過30%。在剛剛閉幕的湖北省政協第九屆第五次會議上,有委員建議要高度重視農村非因貧學生流失嚴重現象。
對湖北大冶、陽新、紅安、新洲等市縣區(qū)的調查顯示,農村初中生輟學的主要原因包括,首先是農民對教育信心下降,“學習無用論”抬頭。部分家長看到,同是外出打工,高中畢業(yè)生并不比小學畢業(yè)生有明顯優(yōu)勢,甚至大學畢業(yè)生也不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在目前的就業(yè)壓力下,不少農村家庭不愿冒險投資供孩子讀書,而是認為反正升學無望、就業(yè)無門、致富無術,還不如讓孩子早打工、早掙錢、早成家。
其次是農村教育機制問題,學校教育缺乏生機、活力,導致學生厭學。一些教師教育思想滯后,知識陳舊,方法和手段老化,尤其小學辦學條件更困難,師資水平更低下,以至部分學生在升入初中階段之前就已經產生厭學情緒。課程、教材、教法與農村現實不盡適應,素質教育不到位,校園活動嚴重缺失,導致學校沒有吸引力,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越到高年級流失的學生就越多。
另外,信息閉塞,加上寄宿學習條件艱苦,讓很多學生難以忍受。除了上學路途遙遠外,很多農村的學校往往一間教室擠進七八十人,白天上課,晚上變寢室,沒有熱水洗、沒有開水喝,學生常年吃腌菜、辣醬,十分艱苦。對一部分學生來說,吃苦又看不到希望,很容易使他們選擇放棄。
對此,湖北省部分政協委員建議:一、轉變辦學觀念,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把培養(yǎng)目標從大多數農民及其子女認為“不劃算”的升學追求,轉變?yōu)橹卦谔岣咿r村人口整體素質,培養(yǎng)新農村建設發(fā)展需要的各類人才;二、提高師資水平,新進教師一律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擇優(yōu)錄用,推動城市教師和高校畢業(yè)生到農村支教,并向小學傾斜;三、積極發(fā)展農村職業(yè)教育。
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