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2年開始,上海造血干細胞資料庫用了七年時間達到了首個“1萬人”,此后用兩年達到了“2萬人”,再用一年半有了第“3萬人”,從2004年開始,每年發展“1萬人”。這些數字不僅記錄了上海造血干細胞捐獻的歷程,更展示了上海青年人的精神風貌。
青年是造血干細胞捐獻的生力軍,他們身上充滿了活力、熱情和激情,也充滿社會責任感。問題是我們用什么去激發這種激情?去年4月20日,上海第6萬名捐獻志愿者王忠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樣說:“是知識給了我勇氣,是眾多志愿者無私奉獻的精神讓我感到自己的社會責任。”
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的進步,讓更多的志愿者看到了一個事實:點滴的勇氣和付出,便能激活一個個生命,拯救一個個家庭,而自己人生的價值也在這個過程中收獲。
本報訊(記者陳青)昨天上午,在大寧國際商業廣場舉行的“點燃生命的希望——閘北青年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五四'集中行動”現場,12歲的白血病康復患兒高盈將花環獻給了上海第7萬名捐獻志愿者——青云中學衣野老師,并代表所有白血病患者“感謝志愿者們為白血病人點燃生命的希望”。上海第6萬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上海地鐵列車長王忠華則將一條愛心綬帶掛在了衣老師胸前。
據了解,目前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志愿者已近50萬人,捐獻者650名。上海市分庫志愿者數在全國率先突破7萬名,有關人士預計,本市到2010年建成一個庫容達10萬的造血干細胞庫目標有望提前實現。
在昨天活動現場,共有300多名閘北青年伸手捐出6毫升血樣,成為了上海市造血干細胞資料庫志愿者。
29歲的體育老師衣野表示:“能成為第7萬名志愿者我感到非常幸運,希望有更多青年人能用自己的熱情、活力和責任感為白血病患者送出生命的希望種子。”
據了解,自1996年本市成功實施全國第一例非血緣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以來,目前共有96名志愿者實現了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愿望,而在未來的兩周內還將有4名志愿者捐獻造血干細胞。4月26日,本市第100名志愿者將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實現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愿望。屆時,上海將成為全國30個開展造血干細胞捐獻省市中入庫人數、提供移植數量最多的省市。
來源:星辰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