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女孩徐興雯骨髓移植成功了!昨天,是她出院的日子,快報派了專車,將她護送回家。曾經被醫生判定只有一個月,甚至一個星期生命的她,如今重獲新生,她像一只歡快的小鳥,一路上情不自禁地哼起了歌。坐在一旁的母親,擦了擦欣喜的眼淚,感慨地說:“謝謝快報,謝謝快報的讀者,是你們救了我女兒,給了她第二次生命。”
走出醫院大門,興雯迎來了新的生命
出院了!興雯一路哼著歌
5月1日清晨,記者剛走進南京市第一醫院血液科住院部病房,興雯便從床上跳了下來,拎著早已收拾好的行李,拉上記者,急著要回家。
“別急。”母親孫小春把興雯的拉鏈往上拉了一下,生怕她著涼。興雯朝媽媽做了一個手勢,告訴媽媽:“我身體已經很棒了。”
也許是太久沒接觸大自然,或許重獲新生太興奮了,一路上,興雯像一只歡快的小鳥,唧唧喳喳,說個不停。“這樹怎么這么綠呀?”她像一個孩子似的,好奇地問記者。與去年11月4日,白血病發、捐獻了遺體等待死亡降臨的那個興雯相比,眼前的她,給記者的感覺,就兩個字———“鮮活”。
“她十分頑強!”主治醫師張秀群說,興雯在5個療程的大化療中,尤其在今年的骨髓移植過程中,吃了不少苦。“她是3月31日接受骨髓移植的,僅僅18天,整整瘦了8斤。”張秀群說,在這一段日子,她吃不下食物,喝水都吐,躺在床上沒有一點力氣。母親在外面心疼得直落淚,有一天,她實在忍不住,最后穿上隔離服,進去陪了女兒一天。那一天,興雯反倒勸母親:“我沒事,我肯定沒事。”
感激熱心讀者給了她第二次生命
“興雯能活著出院,多虧了快報,多虧了快報的熱心讀者。”看著健康的興雯,母親孫小春說,是大家的愛心給了女兒第二次生命。興雯也感嘆:“真不敢相信,我能活著回家。”
的確,去年12月,在快報報道了這個不幸女孩的故事后,被全國100多家網站和媒體轉載,全國各地越來越多的人共同為一個名字———徐興雯牽腸掛肚,祝福和鼓勵的話語數不勝數,要求捐助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千千萬萬關心興雯的讀者、網友,紛紛表示要留住這位善良、不幸而又堅強的女孩,一筆又一筆的匯款,打進了快報為興雯建立的愛心賬戶中。我們的努力,大家的愛心,輕輕地牽起了興雯的手,走向生命的奇跡。
興雯生病至今,每天都有熱心讀者撥打記者手機,詢問她的病情。還有不少讀者經常去醫院看望她。前天下午,有一位名叫陳余春的讀者,就在興雯的病房內呆了整整7個小時,陪她聊天,還表示待興雯休息一段時間后,邀請興雯及母親一起到他的家鄉連云港玩。
“他真像爸爸。”興雯這樣形容她對陳余春的感覺。興雯住院以來,陳余春每兩個星期會看望興雯一次。大劑量的化療,導致興雯一頭青絲脫落得一根不剩。陳余春逛了10幾家商店,挑了一頂紅帽子,送給了興雯。“就是我頭上這頂。”興雯告訴記者。
繼父買來鞭炮 迎接興雯回家
興雯的親生父親三年前因患肝腹水去世。母親早在她9歲時,就帶著妹妹改嫁了。興雯這一次出院,將安身何處呢?記者難免擔心。
“今后再也不讓她離開我了。”興雯的母親說,這一次她要把興雯帶到江寧區陸郎鎮曹上村第二任丈夫家中,一家四口,團團圓圓過日子。
繼父周榮貴是個老實巴交的莊稼漢子。他沒有親生子女,他把興雯當成親閨女。當記者一行剛走到村口,就聽到“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原來,這是繼父早早準備的。
不僅如此,在興雯住院期間,繼父就收拾了一個房間,留給興雯。興雯的妹妹為了迎接興雯,扎好了一千只紙鶴掛在了姐姐的床頭,她說扎一千只紙鶴,能實現一個心愿,她的心愿是希望姐姐興雯永遠健康下去。
生命是大家給的 要回報社會
興雯出院了。她的主治醫師張秀群說,這次骨髓移植手術非常成功。不過,對于將來會不會再次復發,張秀群表示:“很難說。”不過,他又告訴記者,不用悲觀,也許興雯的病情永遠不會復發了,這種奇跡不是沒有可能。在今后的一段時間里,興雯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只要定期到醫院檢查一下,就可以了。
“不管將來如何,我都很樂觀,我能活到今天,能活著出院,已經是一個奇跡了。”興雯說,她活一天,就會開心一天。她打算調養一段時間之后,找一個地方開一間小書屋。這是她長久以來的心愿。她只念過小學,但她愛看書,她也希望通過開書屋,自食其力,讓生活充實起來。
她告訴記者,大學生袁標已經畢業了,而且已經找到工作,對她還是一如既往的好,但她只希望永遠和他做一個普通朋友。“他是家中的獨子,如果我答應做他的女朋友,他的壓力一定很大,他的家人也會跟著一起受煎熬。”興雯不打算結婚生孩子。
“我的生命是大家給的,我應該回報這個社會。”興雯說,她會在開書屋的同時,鼓勵更多的病友像她一樣,與病魔作斗爭,讓生命像花一樣綻放。
來源:星辰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