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9 09:30:23 作者:喬杉 來源:魯中網-魯中晨報
如果說現在還不會用電腦就是文盲,相信很多人都不會反對。但是如果不會理財、不了解用電常識、不懂得教育孩子,小心也會有人說你是“文盲”!日前,重慶市教委、西南大學掃盲中心編寫了《新編實用掃盲教材》,對現代人掃盲的范圍進行了新的定義。
據12月8日《長春日報》
據稱,這本教材由語文、數與算、公民生活三部分組成。書中,除了拼音、讀音、姓氏、標點符號、應用文寫作、日歷、計量、計算等涉及生活中必需的知識外,還把如何教育孩子、家庭理財、防止環境污染、婦女保健、如何看說明書等等幫助提高生活質量的知識也囊括其中。在教材里,還專門分有一個單元來講解用電常識。而理財方面的內容則主要涉及存取錢、匯款、如何計劃日常費用的支出、養老保險醫療的購買等等。
我完全同意,現代人的標準不僅僅是認識幾個字,還應該包括對社會對生活的了解,對公德的熟識及遵守。然而,這些內容更多屬于公民教育的內容,有必要列為文盲標準之中嗎?有必要因為一個人在某方面的欠缺,就將其歸入文盲行列嗎?
對于文盲,社會其實早已經形成了固定認識。《現代漢語詞典》上面清清楚楚寫著:不識字的成年人。可見,這里,主要是針對識字而言的。對于這樣的概念,我們完全不必擴大化。
就重慶市教委、西南大學掃盲中心編寫的這一教材來看,確定為現代公民教材可能更為服眾。這是因為,這些內容基本上都是現代公民的內容。我們可能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中大力推廣這些內容,但完全不必將其納入文盲內容。試想,就今天的現代公民現實來看,不少人都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如果我們把文盲的標準擴大化,那么將會發現,在我們身邊遍地都是文盲。也就是說,我們明明在掃盲,結果卻掃出了一大批文盲。據稱,聯合國新世紀的文盲理念是:不能讀書識字的人是傳統意義上的老文盲;而不能識別現代社會符號的人和不能使用計算機進行學習、交流和管理的人,被認為是功能型文盲。可見,即使這里,也沒有把包括道德在內的現代公民上的缺陷歸之為文盲的范疇。由此可見,重慶市教委、西南大學掃盲中心編寫的教材,在對文盲的定義上有著擴大化的傾向。文盲標準一旦擴大化,則會讓人無所適從,并不利于現代公民的培養,也無利民族自信心的培養。
識字的歸識字,公民的歸公民,我們不能將兩者混為一談,更不能試圖以一種取代另一種。誠然,今天我們急需提升國民的現代公民意識,但不能因為其心切切,就采取恨鐵不成鋼的做法,輕易給人扣上文盲的大帽子。這不是一種理性的做法,這無論對于掃盲,還是提升現代公民素養,都有不小的副作用。
來源:魯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