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傷人數飆升暴露安全教育不足
鳳凰網 2010年02月15日 07:16新京報
除夕之夜,滿城絢麗的煙花和清脆的鞭炮聲讓北京顯得格外喜慶,但喜慶氛圍之中,也隱藏著悲劇,據報道,昨天凌晨1點,北京市煙花辦主任周正宇對外通報說,從除夕零點到初一凌晨,全市因燃放煙花爆竹引起火情38起,比去年下降24%,因燃放致傷52人,比去年的36人上升44%。而昨天早晨,記者從北京市急救中心獲悉,從前天早上8時截至昨天上午9時,120調度中心共派出救護車621次,其中各類外傷86例,共接送爆竹炸傷患者27例。而去年除夕至初六期間7天總接警數量僅為7例。也就是說,除夕夜被爆竹炸傷接警數量幾乎是去年整個春節期間的4倍(2月14日《法制晚報》)。
據以上數據,今年春節,北京煙花燃放炸傷人數出現驚人的飆升,雖然暫無重大死傷事故,但結局依然令人痛心,這些事故背后,不知有多少人的人生因事故而急轉直下;有多少家庭,因事故蒙上長期的陰影;有多少年幼的孩子,從此活在煙花的噩夢中……
對于燃放炸傷人數飆升,如果分析一下,原因應不外乎這幾個:個人燃放非法煙花(如禮花彈)、劣質煙花,對此,媒體幾年來曾多有報道;燃放者缺乏安全燃放的必要知識,據報道,許多小傷者都是家人放花時,躲閃不及被崩傷的;燃放者缺乏基本的素質,明知危險,卻輕率而為,傷及自己和他人,春節期間,這種不負責任的燃放者,大街小巷常能見到。
不難發現,減少燃放傷亡事故,提高個人的覺悟非常重要,而覺悟的提高,必須靠有效的安全燃放宣教,從而讓市民遠離非法煙花,學會保護自己,體恤他人。得承認,禁改限這幾年來,政府有關部門并未忽視安全燃放的宣教,采取了一些措施,可嚴峻的現實說明,已有的宣教措施顯然還遠遠不夠,不僅普及力度不足,形式上也過于老套,缺乏創新。
例如,引導安全燃放,依然以口號化、標語化的形式居多,缺乏更鮮活,深中人心的形式。到目前為止,無論是在電視、廣播、還是在報紙、網絡上,關于安全燃放的公益廣告不僅數量嚴重不足,而且幾乎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試舉幾例,既然燃放炸傷者往往以兒童居多,那么為什么不以動畫的形式,制作一系列活潑的安全燃放公益廣告,在節前播放,如此,既教會孩子自我保護,也通過孩子的覺悟約束家長;除夕夜,是煙花燃放的最高峰,可這時候,安全燃放廣告卻未出現發布的高峰,媒體、網絡、手機多被拜年等信息淹沒,能接收到的相關安全提醒信息很少;明星等公眾人物對于公眾行為往往能起引導作用,現在許多公益活動都請明星做代言人,安全燃放宣教,或可效仿之;北京上千個花炮零售點,除用于銷售之外,完全可以通過圖文等形式,同時承擔安全燃放宣教的功能。
可以相信,只要政府有關方面積極去想、去做,有效而可行的宣教措施肯定遠不止以上幾個。當然,這樣做也意味著不菲的人力、物力的投入,但與保障公民生命安全相比,這算不了什么,哪怕是為減少一兩例傷亡,也是值得的。我們常說,對于安全,怎么強調也不過分,所謂“強調”,不僅要體現在口頭上,更要反映在豐富多彩的創意和實實在在的行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