捫心自問,你快樂么?
在我家理財也算混了很久了,雖然不是個愛發言的人,但偶爾也會發表些帖子和大家分享。有一種想法從很早以前就一直縈繞在我心頭,今天想拿出來和大家一起
分析一下:
我們努力賺錢,到底是為了什么???
“努力賺錢”這一生活理念、人生追求恐怕已經和解放初期的“發展新中國、解放全人類,實現社會主義!”的人生目標一樣深入全中國老百姓的心中了吧!大街上隨便拉過一個小孩子,問他學習是為了什么?大多數恐怕都會說賺大錢、當大官吧?連教師都可以肆無忌憚地喊出“讀書就是為了賺錢當官”的口號,學生們潛移默化接受這一社會普遍目標應該也不是什么太離譜的事情吧!
但我們的人生難道就真的只是為了賺錢么?
從一千到一萬,從一萬到十萬,從十萬到百萬,從百萬到千萬上億!錢是賺不完的,原來我們是要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賺錢事業當中去啊!
我突然覺得前途一片黑暗,如果我未來的人生就是不斷地積累金錢,那我的人生就是單一色調的。記得小時候還曾經有過夢想:做一個像手塚治蟲筆下LACKJACK一樣醫術高超、治病救人的大夫;做一個像鄧稼先、錢學森一樣為國家強大、中華民族昂揚默默奉獻一生的科學家;做一個像袁隆平一樣憑自己的研究解決全中國吃飯問題的生物學家;作一名像雷鋒同志一樣以別人的快樂為快樂的助人為樂者。
但現在我心中的夢想還剩下些什么?只有企盼明天的基金能再漲一毛錢的算盤、黃金再漲幾塊錢的祈禱、油價不要再上漲的擔憂和對未來徹底茫然無望的空白。
我們現在的生活明明比20年前好了許多,工具更加便捷、收入更加豐厚、飲食更加豐富、視野更加開闊,可我們的心卻在一點一點的死去,我們的眼睛也在逐漸向只能分辨“金”色的色盲癥發展。
我真的害怕自己變成一個只會追逐金錢,而徹底忘卻內心深處快樂的“逐利者”。
畢竟我對生活的要求并不高,甚至可以稱得上很低。衣食住行,都是居家水平的那一層次的我就心滿意足了!平時看看史書,上網聊聊心情,陪老婆孩子爸爸媽媽拉拉家常,有時間機會的時候做一些社會公益活動,這是我最欣賞的生活方式。
但我真的很害怕,怕即使這么簡單的生活方式都難以實現。做為一個個體的人,受社會的影響實在太大,我真怕那天自己變得迷失了自己,找不到自己真正的快樂!
其實大多數時候理智的人還是能夠抓住自己心中的夢想的!
但是隨著社會向金錢社會逐漸蛻變,越來越多的理性人只會將自己的才智用于思索怎樣攫取更多的金錢,而丟棄了思考自己生存的意義和快樂的源泉。
我確信金錢絕對是給自己帶來快樂的便捷工具、非常好的工具。
但是我們不能用追逐工具、獲得工具這一目標替代原本的追逐幸福生活的根本目標吧?
也許看到這里您會說,誰這么傻啊!竟會忘了了本來的目的!
但事實就是有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將追逐金錢做為生存的第一目的和唯一目的了,什么親情、友情、尊嚴、榮譽,一切人類美好的東西都開始不得不給攫取金錢的行為讓路。
我們這樣做,真的值得么????
我是個普通的人,也沒有什么喚醒整個社會良知的宏偉目標和巨大決心,只想通過我家理財這一個渠道,抒發自己的心情,尋找可以相互扶助的朋友,在這個越來越拜金的社會泥沼的跋涉過程中,有可以相互以言語安慰和施以援手的心靈上的伙伴!
邊際效益遞減規律,經濟學中一個被普遍承認的規律。
簡單的解釋就是:比如一個人三四天沒吃飯,肚子餓得都快不行了的時候,讓你吃一個餅,那種滿足的幸福感無與倫比。要是再吃一個,雖然感覺也很好,但就沒有吃第一個時那么爽了。要是再接著吃第三個、第四個,舒適滿足的幸福感就會越來越低,最后甚至會變成撐的難受的不幸感覺了。
為什么同樣是“吃餅”這一舉動,第一張就幸福感十足,隨后幸福感就逐漸減退呢?
再舉另外一個例子:古時候小偷偷東西,被人抓住了往往會被暴打一頓,第一個巴掌抽在臉上的時候,眼淚都能疼出來,但是隨著巴掌抽的越來越多,每一下所能給小偷帶來的痛苦卻逐漸減少,到最后臉被打木了,這小偷再怎么打也是死豬不怕開水燙了。
其實很多事情都會面臨這么一個邊際效益遞減的現象。
幸福感如此!
快樂的感覺同樣如此!
用比較通俗的話來詮釋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通過怎樣的途徑才能令自己不墮入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不利境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