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西行
------有感千僧齋
佛歷2550年4月8日、公元2006年5月5日、陰歷四月初八------釋迦牟尼的誕辰日,這天一大早我們一行人五點起床,收拾得當驅車來到歷史悠久地五臺山第一大廟------顯通寺,參加一場規模盛大地法會和千僧齋大會。記得2003年我來五臺山玩時,正好趕上塔院寺方丈寂度法師圓寂,各地僧人都趕到五臺山為法師送行,那次的場面相當壯觀。想必這次也該是同樣如此吧。說到法會我倒在北京的雍和宮見過幾次,遺憾的是始終無緣真正地參與過;齋飯只知道是素食,但想象不出是什么樣子,也不知道其味道如何;千僧齋也聽人講過就是同時布施一千名僧侶,這次既能從頭到尾地真正參與法會、又能與僧人們一起共用齋飯,真是個見世面、長見識的好機會。
六點鐘左右,顯通寺院內就已匯集了眾多遠到而來的僧人和善男信女們。到場的僧人不分和尚、喇嘛、居士等。法會分兩場,六點半至八點、十點至十一點多,法會結束后我們跟隨眾僧人來到吃齋飯的地方,俗稱“齋堂”。“齋堂” 迎面供著一尊大肚彌勒佛,前面擺放著香案等跪拜用品,環顧四周墻壁雪白,一排排長條木桌子、長條木椅子整齊的擺放著,以香案為界限劃分了左右兩大塊(男女僧人是分開吃飯的),這所“齋堂”能容納幾百人,其余僧人要在外等候,僧人們秩序井然地從桌子的左側進入依次坐好。落座后你會發現每個人的面前都有兩個碗摞在一起倒扣在桌子上,旁邊放一雙木筷子。待所有人坐好后便開始吃齋前的儀式,繁瑣的上香、誦經后,期待已久的齋飯便開始了。每個人把面前的碗正過來,平行放在桌子的靠前方位,這時有兩個師傅各拿著一個裝有菜和米飯的桶,分別盛滿于我們的兩個碗內,菜是用大油熬出來的里面有白菜、粉條、扁豆、黃瓜等一類素菜(看第一眼時,讓我想起了水煮魚的底料),味道有一點點辣。可能是因為第一次吃齋飯,也可能是因為起得過早又經歷了幾個小時的法會,感覺味道好極了。還讓師傅添加了一回菜。添加菜飯也是有規矩的,一定要把碗放到桌子靠前的位置,放在桌子的中央是不會給你加菜飯的。加菜后你一定要全部吃下,不允許有半點浪費。吃飯時一定要端著飯碗,而不能趴在桌子上吃,盛菜的碗要放在靠近自己的位置。值班的師傅會來回巡視,如果發現吃完飯的碗內有剩飯剩菜會不留情面的讓你全部吃掉,即使是掉在桌子上的米飯粒,也要揀起來吃下。大家在吃飯時屋內只聽到碗筷相互碰撞發出地聲音,而沒有一點說話的聲音。對于我們這些俗家人也是有同樣的要求,不能交頭接耳,大聲喧嘩。飯后要靜坐不能隨意亂動,聽值班師傅的口令,再跟隨大家有秩序地從桌子的右側依次而出。因為不懂僧人們吃飯的規矩怕被師傅呵斥,所以總是小心翼翼地,待出得齋堂的大門,感覺渾身一下子輕松了很多,對于平時懶散慣了的我們、對于平時在餐桌上不經意的一點浪費已熟視無睹的我們。這次在僧規戒律面前上了一堂生動地教育課,體驗到了寺院生活的嚴格。想想每次請客戶吃飯時,飯桌上大量的剩菜剩飯真是罪過。與出家人相比,我們這些俗人多了很多自由(精神與生活上的自由),少了很多約束(出家人的“五戒十善”等條款)、少了種種清規戒律的制約。在越來越浮華虛榮的今天,我們對節儉樸素的生活已不再提倡,但這又正是佛教中所要求的品德之一。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爭相拜佛祈禱,這些善男信女中又有多少人能悟出佛學中的真正寓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