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時是坐著拖拉機,到25公里外的莒南縣城參加高考。1977年恢復高考時,我剛剛高中畢業一年。回村當了一年初中教師。當時,我是在村里大隊部的《人民日報》上,看到了恢復高考的消息。當時跟幾個高中同學奔走相告,積極備考,但村里面最后考上的就我一個。我也是這個村有史以來第一個大學生。”
王修信,臨沂人,1960年生,博士生導師。1977年考入華東水利學院(現河海大學)。1995年馬德里理工大學博士后出站。承擔三峽工程部分項目設計。現任東南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6月7日,王修信應邀來山東大學組織博士生答辯,其間接受了記者采訪。
“我讀高中是兩年,當時學制短,小學、初中、高中全部讀下來才9年。參加高考是第一次,到縣城也是第一次。那時的縣城盡管簡陋,但在我看來,相比農村已是很繁華。親戚安排我住在單位的招待所樓上,因為是第一次住樓房,住下的當晚怎么也睡不著。第二天早晨腦袋有點昏,但上了考場只知道答題,其他啥也忘了。我后來有了經驗,前一個晚上睡不好,不會影響第二天的發揮。”他笑著說。
“現在想來,有點戲劇性的是,當時還在‘批孔’,我接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是在村里的簡易舞臺上,當時我扮演‘不辨菽麥’的孔子,正逗得村里人大笑。”
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