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昨天,我省省直機關和合肥市公務員面試在合肥進行,幾百名入闈考生入場角逐。但有5名入闈考生先后棄考,理由是“不想到鄉(xiāng)下去”。 (2006年6月18日星期日《新安晚報》“五考生不愿‘下鄉(xiāng)’而棄考”)
按理說考生棄考,不想到鄉(xiāng)下去,這純屬個人的事,但為何媒體把這件事加以報道呢?原因就在于,這么好的工作,而且考生的成績都不錯,怎么考生得知一旦被錄取了,將要面臨一年的基層生活,竟然放棄了,著實讓人有些不理解。據(jù)悉,合肥市此次公務員招考,被錄用人員要下基層支教一年,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一個了解基層實際、與人民群眾有著深厚感情的公務員,同時又是促進新錄用公務員健康成長的一條重要措施。
這么好的一個機會,居然有人放棄,而且是不想下鄉(xiāng)。說是能說得清的,就目前的情況看農村的條件畢竟比不上城里,人總不能放著好的生活方式而不顧,人總是向好的地方流動,俗話說,人往高出走,水往低處流;說不清的,即使被錄用了,也只是一年的支教,可以積累更多的經驗,相對于公務員的職業(yè)生涯來說,一年的鍛煉又算什么,為何出現(xiàn)棄考的事呢?
雖說,從報道中得知,棄考的僅有5人,其中2人成績還相當優(yōu)秀,只是報考的一小部分,但不能代表考生的主流。大多數(shù)考生對下鄉(xiāng)支教,還是能理解的,對這一錄用公務員新的做法還是能接受的。有的參加公務員招考的考生就說,一年的基層生活可以積累更多的經驗。雖然從小生活在城市里,剛開始下去時在生活上未必適應,但是經過調整我相信自己一定行。
由此,對于棄考的事情而言,不能不說對今后招考公務員制度,在某些方面是個提示。一個只想當公務員的人,而不愿服從分配的公務員,就未必能盡心盡職地把公務員的事情干好;一個不愿吃苦的公務員如何把工作干得出色?同時,對于教育又何嘗不是個問號?上學求知,都想從事好的職業(yè),在好的環(huán)境里生活,那條件差的,需要人們改變的地方,誰去呢?盡管棄考,有N種理由,但有一點必須承認,考生的選擇空間大,公務員干不了,還可以從事其他職業(yè),還沒有到“破釜沉舟”的地步。倘如,到了這一步,你想讓他(她)棄考,未必能行得通。
為此,要想“一錘定音”把棄考的原因說得透徹,恐怕暫時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