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來參加政協會議時,大家都喜歡來和我合影,可能是覺得我很神秘,而且穿得又很特別吧。”79歲的全國政協委員根通法師說。他擔任各級政協委員已有40多年,參加全國政協會議也有10年。
近些年,根通法師發現來參加政協會議明顯有了一些不同。“大家在更認真地聽我說什么、怎么說。比如說,你們記者來采訪我,大多是對我的提案感興趣,問我想在大會上說點什么,而不是光給我拍照。”根通法師說。這位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今年帶來4份提案。其中只有1份和宗教直接有關,其他3份涉及更廣泛的社會問題,分別是建議出臺反邪教法、保護五臺山風景保護區和提高現行貧困標準。
作為宗教界知名人士,近年來,根通更多利用社會活動的機會,了解普通民眾關心的問題,并把他們的心聲帶到一年一度的全國政協會議上。
像根通一樣,越來越多的宗教界代表委員在關注宗教的同時,開始更多地關心民生等問題。
在今年的人代會上,藏傳佛教噶舉派的著名活佛、全國人大代表公保帶來了關于瑪尼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三江源生態保護工程和加快青藏鐵路支線建設的議案。全國人大代表、河南少林寺方丈釋永信法師則在兩會上披露:少林寺已經在國外設有6個分院及10余個相關傳播機構,有“洋弟子”300余萬人。這次人代會上,釋永信法師提出了宗教界的法律地位及自身建設的議案,并對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出了很多建議。瀏覽一下今年全國政協宗教界別委員遞交的提案,記者發現新農村建設、貧富差距、治理污水、保護環境等社會熱點問題占有很高比例。
“從此可以看出,參加兩會的宗教界的代表委員的視野更加開闊,議案和提案質量也越來越高。”長期關注宗教人士參政的媒體人魏德東表示。
目前,中國約有17萬名宗教界人士進入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政治協商會議。
在全國政協工作的王真這些年一直負責記錄宗教界政協委員的小組討論。 “以前在會議上,不少宗教界委員主要是介紹自己的宗教場所發展,要求落實宗教政策,包括歸還教產等等。而現在,他們的討論話題已遠遠超出了宗教的范圍,緊扣熱點問題。”王真說。
在今年的會議上,“如何為和諧社會作貢獻”成為各大宗教領袖暢談的主題,宗教人士們還圍繞政府工作報告里的教育、醫療以及物權法草案等暢所欲言。還有宗教界委員談到宗教如何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作貢獻。由于都搶著發言,他們的討論經常延時,有時到了下午5時多。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學誠法師在去年兩會期間開通了自己的博客。而今年兩會期間,他幾乎每天都要更新博客,“記錄會議進程,也是通過博客了解民情”。
從提出各種議案提案,到討論社會熱點問題,再到帶著博客上兩會,這些事實顯示:宗教界人士在中國政壇很是活躍,而且參政水準正在不斷提升。
盡管如此,魏德東卻指出,目前,宗教界人士從政策層面上提出有效建議,并引發政策調整的案例依然不多,不少宗教界代表委員的發言依然停留在樸素的經驗層面。“要想在兩會上提出優秀的議案提案,影響社會決策,不僅僅要有好的想法,更需要嚴肅的科學研究。而宗教界一些代表委員因為個人教育水平、社會調查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性,與其所代表的信眾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著進一步改善的空間。” 魏德東說。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現有1億多名各種宗教信眾,他們主要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等5種宗教。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