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中國非常缺乏啟蒙運動
2013年07月29日 來源:綠公司
我們更需要推動企業家自我的建設,他的自律、自愛如何成為一個階層的自律、自愛,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角色。中國非常缺乏啟蒙運動,我們首先要啟蒙自己
@ 王偉(目標互動傳媒出版人):有些老板感嘆,說買房不如炒房,你如何評價這種現象?萬科會不會一直堅持只在地產領域發展?
@ 王石(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根據我做企業快30年的經驗,其實做企業沒有什么捷徑可走。走捷徑的,最后證明那條漫長的路還要走。暴利賺的錢,這個市場還會讓你吐出來。所以你要想走長遠的路,最好是一步一個腳印。
@ 王嘉良(萬達林氏投資集團董事):你做企業的終極目標是什么?
@ 王石:嚴格來講我從來沒有想過企業的終極目標是什么。大家說百年老店也好,基業常青也好,都是希望自己的企業活得時間更長。但是不是長就好呢?不一定,因為這不符合生命的規律,有死才有生命。對萬科來講,我充其量只能想到20年之后的事情。所以說百年老店對萬科來講太奢侈,太遙遠了。
@ 陳里(清科集團董事總經理):你是如何做到從容地“放下”?你難道在“放下”時沒有任何顧慮嗎?
@ 王石:從哲學層面來回答這個問題就很簡單,你放不下也得放,就像你怕死就不死了嗎?這個想通了,就很簡單。只不過是別人想不通,我把它想通了。你放不下無非覺得你比別人強,你再強,生命肯定是短暫的,所以你還得放下。
@ 鄧偉(億陽集團董事長):假如人生可以重來,你會選擇什么職業?
@ 王石:第一,我覺得人生不可能再來,這種假定沒有什么意義。從我的體會來講,人生往往是不盡如人意的,但你可以做到的是在不如意的情況下決定你的態度是什么樣的。盡管不是你想做的,但你把里面不想做的事情努力做好,我只能說我反過來再看,恰好就是這些你不想做的把它做好了,形成了豐富的人生經歷,等機會來的時候給了你成功的機會。
@ 李東(上海潤邦集團董事長):你在哈佛學習的過程中,有什么是顛覆你之前觀點的?
@ 王石:顛覆觀點的沒有。我是60歲才去的,顛覆不是那么容易的。不過哈佛設置了一個環境,第一讓你能靜下心來。第二,你平常可以接觸更多的學者和聰明人。你聽教授講課,每天還有四五十個講座,可以接觸當今世界熱點的中心人物,會跟你產生頭腦火花、碰撞,等于開了天窗。
@ 黃怒波(中坤投資集團董事長):我想第三次去登珠峰,你有沒有此打算?
@ 王石:我原來的計劃是到70歲時第三次登珠峰。但是到了哈佛后,我就把第三次登珠峰的物理山峰變成了登心目中的山峰,有形的物理山峰是8848米,這是有明確高度的,而心里要登的思想高峰是沒有明確高度的,在哈佛的一個轉折就在這里。
@ 程虹(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秘書長):特別期待你歸來后帶給中國商業環境和人群的改變。你最希望的改變是什么?
@ 王石:當然我們希望這個社會變得更好一點。回顧一下歷史,江戶時代和清末結束的時候,發生了明治維新、戊戌變法,為什么前者成功了而后者失敗了?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中國工商階層在中國扮演的角色和地位遠不如江戶時代日本工商企業扮演的角色——我們更需要推動企業家自我的建設,他的自律、自愛如何成為一個階層的自律、自愛,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角色。中國非常缺乏啟蒙運動,我們首先要啟蒙自己。(本文選自王石在正和島的微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