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松翠柏伴忠骨,無盡哀思悼英魂。又到一年清明時節(jié),淅淅瀝瀝的小雨中,梅立新開始了一天的工作。1987年,20歲的梅立新來到南昌烈士陵園工作,成為英烈堂的管理員,一待就是32年。這里,也曾是他父親守護了近半個世紀的地方。
-
76名烈士的骨灰盒和216名烈士的墓地安葬在陵園內(nèi)。梅立新每天都要擦拭一遍骨灰盒,再將墓區(qū)的落葉雜草清理干凈。每一位烈士的姓名、個人信息、安葬地點、骨灰編號都印在梅立新的腦海里。
-
梅立新的父親是1958年來到英烈堂工作,2000年退休。小的時候,梅立新經(jīng)常跟隨父親來到陵園,聽父親講烈士的英勇事跡,內(nèi)心十分敬仰。梅立新說,從事這份工作他感到很自豪,希望能將烈士的故事和精神繼續(xù)傳承下去。如今,90歲的父親臥病在床,還常惦念著陵園,囑咐梅立新一定把工作做好。
-
在烈士陵園工作期間,梅立新發(fā)現(xiàn),因為年代久遠,大多數(shù)烈士犧牲時的資料比較簡單,只有寥寥幾筆,有的甚至連出生日期都不齊全。為了豐富烈士事跡,梅立新花了兩年時間,通過走訪烈士生前單位,詢問家屬,自制并發(fā)放烈士事跡調(diào)查問卷等方式,收集烈士的有關信息,完成了近400份烈士事跡資料,給烈士建立檔案。很多烈士骨灰盒里存放的,都是梅立新手寫的事跡材料。
-
“有一位烈士家屬是武漢的,每一年都是開車過來,到的時候一般都晚上八九點了。他們提前給我打電話,我就在這里等著。”三十余年的守護,梅立新和烈士家屬都漸漸熟識了。了解到不少家屬是外省的,來一趟不容易,梅立新就把自己的電話貼在門上,家屬一個電話,他就隨叫隨到。
-
存放骨灰的英烈堂,他每天都要上上下下走幾遍,逐一打掃擦拭。家屬在祭掃完離開時,都會對梅立新表示感謝。
-
陵園內(nèi)松柏青翠,莊嚴肅穆,從1958年到現(xiàn)在,梅立新和父親接力守護了60余年。雖然在一般人看來,陵園內(nèi)單調(diào)又寂寞,但梅立新從來沒有過放棄的念頭。梅立新覺得,這份工作意義重大,他也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烈士故事,傳承烈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