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的豆腐“健康”嗎?
編者按
泔水油、垃圾豬、毒大米、劣質奶粉……不知從何時起,我們的
食品安全出現了前所未有、十分嚴峻的問題。是作惡造假者見利忘義、
泯滅良心、鋌而走險,還是政府監管部門執法不力、執法不嚴?是消
費者自我防范意識不強、消費觀念落后,還是我們整個社會至今未形
成全民防假、打假的良好氛圍?這一切,都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食品安全事關千家萬戶,大家應齊心協力,共同營造一個健康、
安全、綠色的食品消費環境至關重要。從本期開始,本版將連續刊發
來自西安豆腐市場的系列調查,將從消費、生產、管理多個環節著手,
分析、探討豆腐這一日常食品現階段出現的種種問題,追根溯源,總
結經驗,汲取教訓,促成這一問題得到盡快解決,還豆腐本來的清白
面目。
俗話說“有肉不吃豆腐”,但是對大多數市民來說,豆腐仍是家
常不可缺少的菜肴。據統計,西安市目前人均豆腐類產品需求為27.8
公斤/人/年,按西安現有城區人口400萬計,西安市場豆腐類產品需
求為91200噸/年,每天豆腐等豆制品需求量約為490噸,可以說,豆
腐在百姓菜籃子中長期占據一席之地,78%的消費者表示每日采購一
次豆腐。但是你若知道西安市場上80%以上的豆腐都來自無證照、臟
亂差的小作坊,你還吃得放心嗎?
“黑豆腐”市場唱主角
為了讓市民能吃上放心豆腐,西安市相關部門聯合出臺政策,要
求從今年6月開始,禁止豆腐裸賣。該制度實施已經一個多月,市場
里依然是我行我素,無遮蓋裸賣豆腐現象隨處可見。
7月10日早8時半,建國門內早市。
只容一人通過的狹窄小道,自行車與行人艱難錯身,地上污水混
著油膩、菜葉與偶爾飄飛的塑料袋,旁邊賣肉的腥味引來蚊蠅亂飛,
關著現宰雞鴨的鐵籠不時散發著陣陣惡臭,不到百十平方米的小集貿
市場,有5家豆腐攤,白豆腐放在黃褐的案板上,不時有蒼蠅飛過。
攤主熟練地為購買者切豆腐、過稱、裝袋,剛切過豆腐的手,又抓出
一把零錢找給購買者。攤上擺的四板豆腐,都只剩小半塊。問這些豆
腐的銷量如何,攤主笑著說好的很,早上一會就賣完了。另一個豆腐
攤,掛著某豆腐特約經銷點的牌子,裝豆腐的盤子是不銹鋼的,豆腐
上凹印著“永師傅”和“永健”的字樣,旁邊的盒裝內脂豆腐也用塑
封標著品牌,只是封口不太規整、塑封字跡模糊。這種品牌豆腐是2
元/公斤,比其他1.6-1.8元/公斤的普通豆腐略高,購買的人也并不
很多。問到豆腐來源,攤主們有說自己做的,有說不知道從哪里來的。
據了解,西安目前約有豆制品加工點800余家,經豆制品協會檢
查合格的僅有40多家。由此可見,進入市場銷售的大多數都是黑作坊
的黑豆腐。據豆制品協會調查,84.5%的消費者會選擇在菜市場購買
豆腐,而正規大廠生產的豆腐所占市場比例不足10%,西安市場一天
所銷的大部分豆腐來自小作坊,這些黑豆腐最終通過市場進入市民的
餐桌。同時,西安市登記在冊的133個集貿市場、豆制品銷售點中,
衛生許可證、營業執照、質量檢驗報告單等俱全的都不多。源頭、銷
售運輸中二次污染讓豆腐的衛生安全狀況令人擔憂。
“正規豆腐”進退兩難
7月5日,西安雁塔路家世界超市三樓豆制品柜臺前,櫥柜里西
安金蘋果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的牌子上面放著名為“永健”和“永
5”牌豆腐,但卻鮮有人問津,與菜市場里小豆腐攤火熱場面形成鮮
明的對比。
記者電話采訪生產“永健”豆腐的勝雪兒食品公司,該公司有關
負責人說,正規品牌豆腐因成本價格高于小作坊生產的豆腐,銷量一
般。“永健”豆腐給西安很多家廠商提供代理權,條件是這些代理商
的信譽度要高,必須有衛生部門頒發的相關經營許可證。但對菜市場
中出現假冒“永健”豆腐他們既氣憤又無奈,希望有關部門能趕快出
臺相關政策,保證正規豆腐生產廠商的合法權益。
家世界三樓豆腐制品專柜一位負責人說,平均每天的營業額也就
幾百元,超市豆腐相對菜市場是貴些但質量絕對放心,很多顧客只圖
一時便宜,完全忘記了這些劣質豆腐帶來的健康問題。超市面對菜市
場的挑戰,真的是進退兩難。超市里的豆腐都是從持有衛生部門頒發
檢驗許可后的正規豆腐加工銷售廠進的貨,在質量上絕對放心。但因
價格因素,小攤販的豆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超市豆腐的銷量和銷售
額。
百姓消費觀念待更新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受傳統消費習慣影響,市民最關心的是豆制
品的新鮮和便宜。家住樂居場常到建國路菜市場買菜的張大爺說,這
里的豆腐價格比附近超市的便宜,賣豆腐的說都是從正規廠商那里進
的貨,經常在這里賣,質量應該沒有問題,再說,誰能保證超市比別
的地方的豆腐干凈。而家住建國路東11道巷的王大媽說,菜市場上的
豆腐價格便宜,平時自己圖個方便省事,就在附近的豆腐攤上隨便一
買了事。
西安豆制品協會的一位負責人說,我們和消費者都在呼喚健康豆
腐和健康豆腐市場!在有關法規沒有出臺之前,消費者在小攤位和路
邊等地方購買豆腐時,一定要看其是否出自正規廠家,有無衛生許可
證等等。有些攤位所謂外觀好、口感好的豆腐其實很多是私人豆腐作
坊生產的,是放入添加劑、色素和石灰粉來迷惑消費者的眼睛。因此,
市民的食品消費習慣還必須同步引入質量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