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方日報報業集團-南方都市報】
本報訊 (南方日報記者李靜睿 胡鍵 郭珊 達嬪)“醫院到底是為了拯救患者,還是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昨日下午的全國政協醫衛組聯組會議上,衛生部部長高強指出,“看病難看病貴”主要是因醫院運行機制有問題,單純靠提高投入不能解決現存問題。
高強說,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溫總理用了一個特別的詞,即“突出抓好醫療衛生工作”,這說明醫療問題之突出、群眾反應之激烈,已超過了一般性的范圍。人生病時如因無錢而得不到救治,“這在感情上無論如何難以接受”。據他了解,腫瘤醫院病死率非常高,但醫患糾紛卻很少。如果小病花了大錢,不該死的病死了,群眾就很難接受。
有委員認為,醫改緩慢是因政府投入過少。對此,高強表示,醫改既涉及財政問題,也涉及管理問題,單純依靠增加投入不能解決問題。今后的確應該增加投入,但運行機制也得改,堅決維護醫院的公益性。
高強稱,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很復雜,光是涉及的部門就有十幾個,如勞動部、發改委、物價局、財政部、民政部、教育部、工商局等。目前已經確定的改革方向是,社區醫療要和醫院區分開來,社區醫療以預防保健為主,運營經費由政府來保障。
目前享受醫保的人太少,城市只有55%,農村最多只有20%。高強透露,將進一步擴大保障范圍,以保證誰有病都能看得起。
另外,高強透露,政府將加大對公立性質醫院的投入,反對醫生收入與出診收費掛鉤。
“不要動不動
就到大醫院”
廣東省醫院長林曙光倡議小病最好到社區醫院去看
本報訊 (記者田霜月 實習生安克偉)“小病我還是主張到社區醫院,不要動不動就到大醫院。”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人民醫院院長林曙光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高級醫師為小病疲于奔命是對醫療資源的浪費。
記者:(以下簡稱記):看病難、學費貴、樓價高,被并稱當今新“三座大山”,您怎么看看病難這個問題?
林曙光(以下簡稱林):老百姓看病難主要是因醫療資源分配不合理,老百姓的求醫路徑太長太復雜。在城市,社區醫療很不發達,老百姓不管大病小病都往大醫院跑,我們醫院去年門診病例達270多萬。小病我主張到社區醫院,不要動不動就到大醫院。這個問題要解決了,看病難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
記:社區醫院發展了,會不會影響大醫院的利益?
林:社區醫院發展了,大醫院的業務量會減少。但只有這樣,醫療資源分布才會趨于合理。不過,病人數量減少了,醫院的工作量卻不會減少,大醫院可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培訓社區醫生、支援社區醫院等方面加大力度。
記:這也是對大醫院的一種重新定位?
林:對!現在的定位不對,很多高級醫師常為一些小病疲于奔命,結果造成醫療資源嚴重浪費。有資歷有經驗的醫生,應多看些初診病人,然后由社區醫生跟蹤治療,這樣就大大節約了資源。不過,這需要大醫院與社區醫院能默契配合,目前這種體制還沒有形成。
去年,我們跟40家基層醫院簽了“雙向轉診”協議,他們那里有復雜病人可轉給我們,我們已經基本治療好的病人則轉給他們。今年,我們的目標是擴展到100家。
記:像這種轉診病人,醫院之間有沒有什么提成協議,如果沒有,你們每轉一個病人,不就少了一筆收入?
林:收取提成是不可能的。現在,這種措施還沒完全鋪開,對我們的收入影響還不明顯,但從長遠來看,影響還是比較大。
記:除了“看病難”,還有一個“看病貴”,實話實說,省醫的一些收費好像高于一些社區醫院?
林:我們這一級是三甲醫院,醫療成本會高一些,收費也就貴一點,這也是我們提倡“小病”去社區醫院的原因。但我們也在盡力壓低醫療成本,“雙向轉診”就是最好的一個辦法。今年,我們計劃建立一些成本較低的醫療公寓,一些術后等待拆線的病人可住在那里,收費比住醫院的病床要便宜。
記:那怎樣約束醫生去執行這些想法呢?
林:比如減少住院天數,醫務處給每個科室設定一個平均住院天數,你達標了就有獎勵,達不到就要受懲罰。目前,發達國家是5天,而我們是12天,今年的目標是壓縮到10天。
記:這些屬于內部監督,很難讓患者信服,外部監督體制是否健全?
林:我們歡迎外部監督,特別是社?;疬@種社會團體的監督,這樣的監督在公眾中才有信服力,但前提是得把社會保險壯大起來,大多數人都參加醫保之后,社會保險基金就會積極監督醫院。因為社保基金要付錢給醫院,它必須得知道這些錢是怎么花的。遺憾的是,廣州的參保率還不足50%,希望政府能盡快讓90%%以上的人參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