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從心死亡到安樂死
2006-04-10
從心死亡,到腦死亡,再到安樂死,在這一個死亡形式不斷變化的過程中,現代人的生死觀正在發生巨大變化

  清明節前,歐洲發生了一場事關生死問題的爭吵。荷蘭準備要立法允許對重病新生嬰兒實施安樂死,而意大利一位部長斥之為如同希特勒納粹的殺人政策。荷蘭人大發雷霆。

  荷蘭是世界上第一個立法承認安樂死的國家。在承認成人安樂死合法之后,接著承認新生嬰兒安樂死合法,不應該過于令人意外,這是一個遲早會到來的后續行為。因為,雖然新生嬰兒不能表達自己的意愿,要由家長和醫生代為做主,并有反對者擔心這一法律遭到濫用,但是,那些身患絕癥的新生嬰兒承受的巨大痛苦,實在與成人患者沒有根本區別。

  在現代世界,我們正在經歷從心死亡,到腦死亡,再到安樂死,這樣一個死亡形式不斷產生變化的過程,現代人的生死觀也隨之發生巨大變化。

  最初的起點是心死亡。心臟停止跳動一直是人類公認的死亡標準,也是中國現行法律承認的死亡標準。只要一個人心臟還在跳動,呼吸沒有停止,那么,他就是有生命的,就不能拋棄他,更不能傷害他,否則就是犯罪。這個標準很簡單,不需要什么高深的專業知識,普通人也可以對此作出清楚判斷,進行準確檢驗??梢哉f,心死亡是最不容易讓人產生歧義的死亡標準。

  到20世紀60年代,死亡標準第一次出現了變化,這就是腦死亡標準的出現。醫學專家們定義說,腦死亡須符合這樣六個條件:嚴重昏迷,瞳孔放大、固定,腦干反應能力消失,腦電波無起伏,呼吸停頓。采用腦死亡標準,意味著在某些情形下,一些心臟還在跳動的人,過去認為還“活著”的人,將被判定為死亡。

  由于現代醫學的進步,在腦死亡之后,在沒有中樞神經系統調節的情況下,患者的呼吸和心跳都能維持相當一段時間。而當心臟停止跳動24小時之后,無論采取什么措施,人體全部細胞都將死亡,一種徹底的生理上的死亡。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在判定一個人是否死亡時,腦死亡的標準比心死亡更寬松了一步。

  采用腦死亡標準的理由,有人說是為了節約醫藥資源,有人說是為了器官移植的需要,有人說它是一個科學的事實。由于腦死亡的判定需要復雜的專業知識,因此,一個人是生是死,就變成了由專家們判定和宣布的事情,而與普通人有了某種距離。

  死亡的第三個標準誕生在1993年。這一年,荷蘭議會通過了承認安樂死的法案。這是人類死亡標準的第二次變化。有百科全書這樣定義安樂死:一種為了使患不治之癥的病人從痛苦中解脫出來的終止生命的方式。人類判定死亡標準的要素由心臟、腦部變成了非器質性的或由器質性而引起的痛苦,由唯一的生理因素變成了生理與心理因素的混合。這顯然比以前的判定標準變得更寬松了一步。

  對此,有人表示擔憂:身患絕癥、身心處于極度痛苦中的人,比如癌癥、艾滋病和尿毒癥患者,可以合法施行安樂死;那么,將來有一天,所有無法治愈的、有身心痛苦的疾病患者,比如嚴重的糖尿病、支氣管炎、癡呆癥以及精神病患者,等等,是否都有可能以解除痛苦的名義來施行安樂死呢?

  從心死亡,到腦死亡,再到安樂死,在這判定死亡標準的不斷變化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現代人對生命的感覺越來越敏感,對生存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而越來越不愿在痛苦與茍且中延續生存。可以說,現代人的死亡觀變得更高貴了;也可以說,現代人的生命觀變得更脆弱了。

  也許,在這一生死觀變化的過程中,人類將更深刻地反省生命的意義。的確,在某些時候、某些狀態下,人類生命會處于一種無“用”的狀態,比如一個身患絕癥的人,一個喪失了勞動能力的人,一個植物人,一個腦死亡靠呼吸機維持生命的人,他們已經沒有什么“用”處了,很大程度上成為了一種負擔,一種冗余的存在。

  但是從另一種意義上說,無用之用,卻有大用處:難道不正是在與各種疾病、痛苦與災難的頑強斗爭中,人類才不斷顯示出自己不屈的生命意志、無限的愛心與無窮的智慧嗎?

  因此,珍愛生命,不輕言放棄,才是人類生命的第一要義。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