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的攝食行為和體力活動都與情緒有關,所以情緒因素在肥胖的發生過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人們有時通過多吃、頻吃所獲得的飽足感來補償情緒上的不滿意,久而久之,這種情緒行為模式便固定下來,形成對食物的依賴,以致只有多食才能使心情平靜,而多食就導致了肥胖。
打破食物依賴
把社會支持、行為治療、情緒調節等方法有機結合,制訂出全面綜合的心理行為治療方案,有可能達到減肥的目的。當肥胖者有不良情緒反應時,要針對主要情緒問題進行調節。集體心理治療方法是通過心理醫生深入淺出的講解,使肥胖者認識到肥胖的發生、發展與人的情緒有關。
音樂療法
音樂療法也能調節肥胖者情緒。當肥胖者產生饑餓感和想進食的時候,常常有焦慮不安等情緒反應,音樂療法通過對情緒的調節,可降低他們的食欲。具體方法是:在感到饑餓或在就餐前,聽幾分鐘能使人興奮的音樂,如蘇沙的《星條旗永不落》、羅西尼的《威廉·退爾序曲》、威爾第的《凱旋進行曲》、貝多芬的《歡樂頌》,或者選聽能使其激動的流行音樂和歌曲,因為情緒的興奮能使胃液分泌放慢,食欲受抑制。另外,在兩頓飯之間播放一些輕松愉快的音樂,如吉他曲《愛情的故事》、勃拉姆斯的《搖籃曲》、中國名曲《春江花月夜》等,用以消除肥胖者想吃零食的那種緊張和煩躁的情緒,從而達到控制進食的目的。
自我調試
對于肥胖不很嚴重的人,可在家中采用自我控制療法進行治療。此方法包括對環境的控制和對個人行為的調節兩部分。對環境的控制,就是限制各種能產生吃的暗示的情景發生,如改變就餐時間、地點;不要因怕浪費而吃;限制食物數量;避免高熱量食物出現;慢嚼、慢咽;取體積大、熱量低的食物來改變軀體對進食的感受和暗示;改變社會性暗示,與有節制進食者一同就餐;注意調節由饑餓引起的情緒反應。個人行為調節又分自我監督和自我獎懲。自我監督的做法是每天傍晚將體重稱一下,并用日記的形式將當天的進食情況和體重記錄下來,形成一張行為監督表。自我獎懲是指在體重減輕或飲食控制成功時,給自己以物質或精神的獎勵,如看電影、聽音樂、買一件物品等,從內心上得到安撫;當進食過量或體重增加時,給予自我處罰,如減少一次購物機會,嘗一點黃連等。自我控制要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要求,在體重基本恢復正常后,仍應對進食有所控制。
(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