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棒骨啃出一雙靴子,我媽還給我刷干凈了。”
這是前兩天被無數(shù)人瘋狂點贊的一篇帖子,講的是作者某天吃飯時啃了兩塊棒骨,吃完飯后啃完的骨頭也沒來得及清理就出門去了。
可當忙完回家后,發(fā)現(xiàn)自己啃的那兩塊骨頭被媽媽刷洗干凈擺放著,儼然一對“小靴子”的模樣。
不僅如此,媽媽還特意為這雙“小靴子”織了一雙鞋套。
覺得媽媽此舉甚是可愛的作者,便將此事分享至網(wǎng)絡,隨即引發(fā)大量網(wǎng)友圍觀。
洶涌的評論中,除了對這雙“小靴子”造型的夸獎,更多的是感慨:
“我媽會覺得這很沒用,甚至占地兒。”
“想知道擁有這樣的媽媽是種怎樣的體驗。”
“我不敢想象如果我爸媽也如此,我該是個多陽光的女孩。”
......
從中不難看出,不同于作者的幸福明媚,很多人都曾有過被父母各種掃興的經(jīng)歷。
有人說掃興的父母太多了,多到讓人恍惚間覺得這就是中國式父母的“基本盤”。
言語雖有夸大的意思,但父母愈加掃興的操作也確實值得重視。
對于這類父母而言,無論所處多么快樂的場景中,他們也都能從中“挑出刺”來,讓氛圍一下子降至冰點,將孩子的快樂火花迅速澆滅。
事后,他們也極少后悔,甚至還會找出種種理由,以道理之名展開瘋狂說教。
可他們不知道的是,如此掃興澆滅的不只是孩子當下的好心情,還有其對于生活的健康心態(tài)。
來源:抖音@都市快報橙市互動 截圖
還記得那個給媽媽買花結果被罵的男孩嗎?
男孩正讀初中,那天恰逢節(jié)日,心思細膩的他給媽媽買了一束鮮花,原以為媽媽收到后會很開心。
不曾想,媽媽卻因此勃然大怒甚至逼他回去退掉。
最后,男孩哭了,可媽媽看到兒子落淚后,反而更加不理解,說道:“這小孩送給媽媽的禮物,送的人開心,收的人更開心,這才是真正的好禮物。”
看著男孩坐在書桌前默默流淚的模樣,我想他一定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
以后,他可能不會再買花,也可能不會再將愛意放在陽光下表達。
一場本該充滿溫馨的反哺之舉,硬生生演變?yōu)橐粓鲷[劇。
而放眼廣闊的世界,這個男孩的故事不過因父母掃興而受傷的一個小小縮影。
如今,仍有大批孩子被困在這團陰影中。
來源:小紅書網(wǎng)友 截圖
比如拿到三等獎學金后跟父母報喜,卻被質問“怎么不是一等”;
比如給爸媽發(fā)了張和同學在外面吃飯的照片,卻被埋怨“我們天天想辦法省錢,你倒好就會吃”;
比如丟了東西后想尋求安慰,卻被質疑“這都能丟,以后還能干成啥大事”......
在這種“掃興”的拉扯中,受傷的孩子慢慢悟出一個道理,那就是和父母分享快樂,快樂就會消失,和父母講述痛苦,痛苦就會加倍。
來源:圖怪獸
于是,他們閉上了嘴巴,收起了行動,將自己的心扉鎖起,與父母漸行漸遠。
如此場面,難道不是為人父母最大的悲哀?
但走遠的孩子并非放下心事瀟灑生活,他會在看到別人的幸福時,像個小偷偷窺他沒有的東西。
也會在無數(shù)個深夜,在網(wǎng)絡上匿名發(fā)問:“真的會有父母見不得孩子好嗎?”
其實,父母掃興的原因有很多,絕大多情況下是因為他們不懂得表達愛。
他們總以為自己這么做是為了孩子好。
孩子進步了,怕夸獎會讓他沾沾自喜,成績就會后退;孩子買了件心儀物件,怕贊美會讓他迷失方向,花錢更大手大腳;孩子有了個極好的創(chuàng)意,怕認同會讓他得意忘形,不再把精力放在“正事”上。
在他們眼中,夸獎就是成功的絆腳石,而掃興才是進取的動力,就如有家長所說:“誰不希望孩子過得好啊,我們話雖難聽了些但句句在理,小孩成長路上就得有人來唱紅臉,他才能成才。”
殊不知現(xiàn)實是沒有任何一個孩子能夠從打壓中獲得成長,因為內(nèi)心的抗拒注定他們不會接受父母的意見。
而除了“為了孩子好”這一原因外,父母之所以掃興也可能是他們本身就不快樂。
心理學家阿德勒在《兒童成長心理學》里寫道:在童年時期缺乏關愛、被虐待的那些人,他們成年之后,可能更容易嫉妒和憎恨別人,哪怕面對的是自己的孩子,他們也不能容忍孩子比自己的童年快樂。
或許父母也曾是個被掃興重傷的孩子,所以些“窒息”的經(jīng)歷讓他們形成了“肌肉記憶”,在為人父母后也學著父輩樣子教育起膝下的孩子。
要知道快樂的能力可以傳遞,不良的情感教育同樣也可以熏染延續(xù),記得網(wǎng)絡上曾火爆過這樣一則漫畫:
姥姥又指著媽媽嚷著:“沒用的東西!”
媽媽又指著自己嚷著:“廢物!”
而自己卻蹲下身來為孩子撐起一把保護傘,說道:“你真棒!”
于是,世代的創(chuàng)傷終于在這位年輕媽媽身上得以停止。
也由此可見掃興式教育也并非一條走不出的死胡同,當家長們自發(fā)覺醒,那很多事情就會柳暗花明。
來源:圖怪獸
長大后,有人常回憶過去,想著如果回到童年再做那個無憂無慮的孩子多好。
可那些曾生活在掃興之下的人們,卻一點也不想。
他們中有些人如漫畫中一般成為掃興的大人,
也有些人在奮力改變,好讓自己和自己孩子擁有快樂的能力,讓“愛自己”不再是件那么難的事......
文章轉載自公益中國網(wǎng):http://www.gzjgpet.cn/special/show.php?itemid=215
圖片已注明出處,版權類圖片獲得正規(guī)授權,如有疑問請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