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遺憾,如果沒有霸凌的話,我還是想活下去的。”
這是日本青森縣一名被霸凌男生自殺前寫在遺書里的話。
他的生命才剛剛啟程,怎么會不知道活下去的美好。
但當下的痛苦、屈辱、驚嚇......又讓他怎敢覬覦未來的美好。
所以,他離開了,帶著滿心傷痕。
他走后,人們每每看到這行文字,都頗感壓抑,畢竟單是“霸凌”二字就已足夠沉重。
來源:圖怪獸
于是這些年,人們疑惑著為何追夢的校園會變成欺凌的修羅場,也呼喚著孩子們要用正確的方式待人接物。
但很遺憾,人們的疑惑目前還沒有解開,校園霸凌的現象也從未停止。
這不就在這十月末尾,一起校園霸凌事件又讓無數人怒發沖冠。
一、霸凌事件再上熱搜
10月29日,一網名為“太陽媽媽的故事”的網友在網上爆料,其就讀于湖南省婁底市某鄉鎮小學二年級的女兒,于近日遭到同班17名女生霸凌及性霸凌。
來源:微博截圖
“二年級”“17名女生”“霸凌”“性霸凌”,這些關鍵詞疊加在一起叫人無法想象也不敢想象。
“二年級”也就7、8歲的年紀,明明那么小;
“17名女生”也就是以1敵17,多懸殊的差距;
“霸凌”“性霸凌”,真的是一群7、8歲的孩子所為嗎?!
在大家震驚之余,10月30日,聯合調查組對此發布情況說明,稱當事雙方在操場跳繩時出現爭執,發生相互打鬧約1分鐘,期間受欺凌女孩被另外幾名同學短暫圍住拍打,相關情況也還在進一步調查中。
官方的這則回應一出,網絡再次激起千層浪,網友說原來一切都是真的,女孩確實受到了她們的欺負。
也有網友說換種措辭來看這起事件確實舒緩了許多,但女孩究竟經歷了什么,可能只有她和身上的傷疤知道。
來源:@太陽媽媽的故事 抖音
在女孩媽媽公開的信息中,她提到經檢查發現女兒除四肢和腹部多處受傷外,其下體的隱私部位軟組織也有挫傷,致使女兒現在連上廁所都要強忍著。
母親的文字,句句含淚字字泣血,若所受之傷真如母親所說,那我們真的無法想象女孩當時的痛苦。
而這痛苦不僅是身體創傷的疼痛,更致命的是這些羞辱行為所帶來的精神折磨。
據女孩母親介紹,女兒被霸凌后回家并沒有告訴父母,是孩子小便時疼痛難忍痛哭起來,在自己的追問下孩子才講明情況。
得知孩子被同學如此對待,母親的心情可想而知。
但冷靜過后,她沒有做出過激的舉動,在帶女兒就醫的同時向學校老師反映了情況,讓校方召集霸凌者家長大家面對面將事情解決。
可面對面解決問題的結果并不理想,據女孩媽媽所說,溝通的整個過程校方無人對女兒表達關心,甚至溫柔呼喚霸凌者回教室上課。
來源:@太陽媽媽的故事 抖音
我們不知道這種情況是真是假,但從評論區來看,大家更期望是這位媽媽說謊了,現場不是這樣。
比如有網友說:“應該不是真的吧,如果是真的...那我真想求求他們,能否把溫柔分給受傷的小姑娘一點。”
好在此事并沒有伴隨著不理想的談話而不了了之,女孩的遭遇得到了當地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目前地政府部門、教育行政部門和公安機關都已介入。
來源:微博截圖
大家期待著進一步的調查結果,也積極在女孩媽媽的賬號里頻繁留言,希望能給女孩帶來一點陽光的能量,讓她重新振作。
二、霸凌過后,一個逃不出的噩夢
我們在翻看網友留言時,也翻看到女孩媽媽曾經發布的一些視頻,那時的女孩漂亮可愛,笑容溫婉眼里充滿光亮。
而現在,她笑容沒有了,眼睛也變了,變得恐懼無神,讓誰看了都會心疼。
這種心疼不光是心疼眼前這個小姑娘,還有那成千上萬個遭受過及正在遭受校園霸凌的孩子:
今年3月,海南臨高一13歲女生遭一群女孩狂扇耳光,并將其踹到水溝中,還要求被打女孩下跪說“對不起”;
4月,陜西寶雞一15歲男生被3名同學毆打并逼迫其下跪叫爺爺,事后,男孩獨自從教學樓高處一躍而下,結束生命;
5月,四川武勝中學13歲男生因舉報同學在學校吸煙而被毆打致死;
6月,山西襄垣縣第三中學一名女學生被多人堵在學校廁所內邊狂扇耳光邊拍攝視頻;
7月,山西介休一13歲男孩被三名未成年逼吃糞便并吞咽,受到霸凌的男孩頭部受傷,精神受刺激出現異常;
9月,山西大同大城雙語學校四年級男孩被兩名同班同學辱罵、毆打、及某些不忍啟齒的身體侮辱行為;
10月,湖南婁底7歲女孩被17名同學欺凌,就在此事件剛剛爆出后的第二天,又有一段福建僑育中學一男生被同學在廁所逼迫吃糞便的視頻流出......
來源:微博截圖
而這,只是今年我們所聽聞到的事件,同時也只是校園暴力中的冰山一角。
在我們看不到的角落,不知道有多少暴力正在上演、多少孩子正在受傷。
當無數人憎恨校園霸凌,心疼被霸凌的孩子時,也總有一小部分人為霸凌者撐起“保護傘”:
他們說孩子還小,長大自然就不會傷人了。
回想每起校園霸凌事件,好像都有這種聲音在為霸凌者開脫,因為他是未成年人,他還小,所以就連做錯事后的教育都要小心翼翼。
可被霸凌的孩子,他們也沒有成年,也還很小,也需要溫暖的呵護及公平的對待啊。
至于“現在不懂事等長大就會變好”這個說法更是荒唐至極,
從兒時就不知善惡、以欺辱他人為樂的孩子,等他長大自動切換成善良人的概率有多大?
他們也會說就算這孩子壞了點,但孩子的惡能有多惡。
東野圭吾在小說《惡意》中有一幕是施暴者被問到為什么只欺負這個孩子時,他們說:“沒什么原因,就是看他不爽而已。”
放眼現實生活中,許多霸凌者也在用類似的話叫囂著,如“就看他不爽”“打他不需要原因”。
來源:圖怪獸
可見,孩子的惡是很少掩飾的,有時只是一個莫名其妙的念頭。
但這種念頭對被霸凌的孩子來說卻是碾壓性絕望。
即便被霸凌者經過重重努力,感覺沖出了年少時的陰影,但那些負面的、破碎的影響不會消失。
《奇葩說》中的臺灣辯手黃執中,很難想象自信灑脫的外表下也有其久久不能治愈的心結,因為兒時被欺凌導致他極度厭煩孩子,也不敢有自己的孩子。
孩子的惡能有多惡?有時這份惡足以超乎成年人的想象。
成年人的沖突大多時候是有限度的,但孩子不同,他們心中沒有那么多顧忌,一旦開始霸凌,往往沒有下限。
另據相關資料顯示,未成年人犯罪在當代社會并不是一個罕見的現象,且在某種程度上,其甚至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正是在一句句“他還小”“惡能有多惡”的無理開脫下,霸凌者更像脫韁的野馬,肆無忌憚揮舞起自己的拳頭。
也正有了這些所謂的庇護,校園霸凌才如野草般燒也燒不盡。
三、如何保護年少的TA?
而面對校園霸凌,父母永遠都要做孩子最鋒利的那道防線。
1. 不要忽視孩子發出的“求救信號”
知乎上有個年少時被霸凌的網友說自己在第一次被欺負時,告訴了爸媽,但父母覺得同學間打鬧很正常,沒有放心上。
之后他被霸凌的次數越來越多,但也不知道該怎么和父母講,就說了不想上學了。
但不明情況的爸媽以為他小小年紀不學好,為了玩都不愿意上學,把他兇得更狠了。
當求救信號被一次次拒接,他也放棄了掙扎,任由被欺負被辱罵,一直到他長大。
父母作為孩子最親近的身邊人,要學會在孩子身上“察言觀色”,有時他一個看似不經意的反常,可能就是“被威脅”之下,用盡全力向我們發射的求救信號。
來源:圖怪獸
同時和孩子的交流不要只圍繞學習話題,可以聊聊同學間的日常,學校里的新鮮事,與孩子成為交心的朋友,就能及時明晰他的情緒動向,更好地守護他們成長。
2. 用心喚醒孩子的善良
老話說人之初性本善,我們相信每個孩子在生命之初都是美好純真的模樣,但心痛的是有些孩子因為這樣那樣的因素在后期成長中出現了偏差。
在校園霸凌中,無論我們的孩子是霸凌者還是旁觀者,面對這些負面角色,我們都要高度重視,及時制止并喚醒他們那暫時沉睡的善良。
不要把孩子在學校的霸凌行為當成“叱咤風云”的本領,也不要因為孩子只是圍觀“吃瓜”沒受欺負就不加理會。
要知道良善缺失的背后是一個個萬丈深淵,霸凌的孩子終會被霸凌反噬,終不得人間的愛與被愛;“吃瓜”的孩子也終會走向兩個極端,成為下一個霸凌者或被霸凌者......
村上春樹在《海邊的卡夫卡》中說:“孩子就像一棵小樹苗,家庭就是滋養樹苗成長的水源,如果水質太差,小樹苗不僅不會長成參天大樹,還會枯死。”
所以,要想喚醒孩子的善良,父母就要成為善良的人。
身教總是大于言傳,如果父母在生活中的待人接物都充滿愛意能夠換位思考,那孩子心中那個善良的基因也會生根發芽。
但要注意,于霸凌者而言喚醒與強化他們的善良屬于長久性工作,而這種善良的呼喚并不等同于犯錯后僅采取的措施。
在發現其霸凌他人后,首先就要進行嚴厲批評和懲罰,讓他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而后父母身體力行持續性喚醒、強化他的良善。
同時,對于“吃瓜”者,我們在教育他們善良的同時也要傳授他們方式方法。
告訴他們保護別人需要建立在自己有足夠實力的基礎上,當寡不敵眾時可以開動腦筋,想想其他辦法,比如尋求老師幫助,或者回家告訴自己的父母,讓父母告訴被霸凌者家長。
來源:圖怪獸
3. 孩子軟弱時父母必須強大
哪些孩子,最容易成為校園霸凌的對象?
答案是:那些看起來很柔弱的孩子。
所以要想孩子不被霸凌,就需要讓孩子變得強大。
而孩子變強大的第一步就是父母也要變強,這里的“強”,不是強詞奪理,不是欺軟怕硬,而是“我本普通,但絕不可欺,我本善良,但有所不讓”的處事風格。
孩子在這類父母的培養下也會褪去軟弱的外衣,收獲信心和勇氣。
強大的父母更加明白孩子變強的重要性,他們會在日常生活中,用一些實例再現或正向激勵的方式教孩子自我保護知識,為孩子注入源源不斷的智慧錦囊。
同時,他們也格外關注孩子身體素質,制作營養均衡的飯菜、堅持每日陪同運動鍛煉......當孩子擁有了一個強壯的身體,也就具備了自我保護的力量條件。
若發現孩子已成為被霸凌者,那我們就要護好受傷的孩子,通過正確的渠道讓施暴者得到應有懲罰,讓事情得到公正的處理......
而我們為了孩子挺身而出的這些瞬間,都會讓孩子清楚地知道原來他的身后有著最為堅實的后盾。
而這塊后盾也會給他今后的生活帶來莫大勇氣和底氣。
被欺負時他不會再忍氣吞聲,受威脅時他也不會再默默不語,他會不負我們的期待,成長為一個不欺負別人也不被別人欺負的人。
如今校園霸凌已成為全社會亟需解決的問題,除了家庭教育,社會各方面也都應思考。
無數個鮮活的例子已經告訴我們,溫柔的處理打不疼霸凌者,如果不能用公正嚴格的手段懲治到位、教育到位、反思到位,又怎能保證類似事件不再發生?
書里有句話說:
“光照亮的地方,天使登臺,魔鬼退場。”
多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一束光,將校園霸凌滋生的土壤照亮。
到那時,就不再有毆打、辱罵,不再有威脅、強迫,也不再有受傷、哭泣......
到那時,每個孩子都心懷良善,在陽光下徜徉。
文章轉載自公益中國網:http://www.gzjgpet.cn/special/show.php?itemid=219
圖片已注明出處,版權類圖片獲得正規授權,如有疑問請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