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你這個孬子,還能在北京賺到錢......”
這里的“孬子”指的是一位在京工作的南方姑娘。
這句話的說出者也不是別人,而是她的親生母親。
社交平臺上一博主發布的這支視頻,讓很多人看完后難以平靜。
但今天還是想以這支視頻為引,去聊聊那些不曾被愛的孩子。
來源:二狗單身青年故事計劃 微博視頻號截圖
博主通過當事人自述的方式將故事徐徐展開。
視頻里的主人公儼然一副干練的職業女性模樣,她30歲有余,在北京從事自媒體行業,憑借出色的能力事業進展得有聲有色。
年紀輕輕成就如此,絕對是不少父母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但這個“別人家的孩子”在自己母親眼中卻是個討厭的“孬子”。
當母親得知她有極其可觀的收入時,說出了文章開頭那句讓人震驚的話:
當她拼命努力想贏得母親認可時,母親的眼光卻從未在她身上停留;
她說在媽媽眼中女孩什么都不是,除了跟人結婚沒有其他任何價值,所以無論自己再怎么證明自己優秀、證明自己比弟弟強,也都是徒勞;
她說在這種觀念影響下,自己很長一段時間怨恨自己是個女孩,覺得自己就是個失敗的人。
好在如今,她逃離了原生家庭,也靠自己有了屬于自己的家。
來源:圖怪獸
我聽著發生在她身上的故事,也看著淚水逐漸浸滿她的雙眼。
擱以前,我會覺得這個姑娘的做法不妥,既然擺脫了過去的夢魘,又何必在眾人前提及,揭傷疤這么殘忍將它忘了豈不更好。
卻不知,“看淡”“忘記”這種對旁觀者來說輕而易舉就能打在公屏的詞匯,對經歷者而言談何容易。
就像這個姑娘,即便她已經長大,即便已經逃離,但受過的傷始終記得分明。
沉默不代表忘卻,講述也并非重陷苦難。
正如視頻里她提到自己之所以分享這些,是因為這對于有相同經歷的女孩來說是有意義的。
她想用自己的經歷鼓勵那些沒被父母愛過的女孩不要被家庭“綁架”,要努力去過好自己的生活。
來源:圖怪獸
一口氣將視頻看了好多遍,思緒也久久沒能收回來。
總以為時代發展到今天,重男輕女的劣根、偏心不公的父母早已成為過去式。
但沒想到,這一切還在不同的年代延續。
有媒體曾發起過一個主題為“長姐”的信件征集,短時間內便收到大量來信。
信中的她們,年齡跨度很大,上至祖父母輩下至00后新生代。
雖然所處年代不同,經歷也不盡相同,但她們的處境在本質上又是那么的相似。
有人從出生就被“藏”起,成為“被超生”的姐姐;
有人整日忙于做家務,如保姆一般伺候著全家起居;
有人被迫交出存款,有人在飯桌上從沒愜意的吃過一塊肉......
她們都是不曾被愛的孩子,而關于這一點其實她們從很小就知道。
只是她們不想“認命”,以為自己再爭取下或許爸媽就會意識到錯誤,就會向她敞開溫暖的懷抱。
所以,小小的她就扮演起各種“大人”的角色,起爭執時妥協、有情緒時硬撐,做好交代的任務,多兼顧點其他.......總之,在被剝奪的同時,還要接受所強加的。
來源:圖怪獸
同為孩子,為什么弟弟永遠是弟弟,她們卻要早早長成“大人”?
這個疑問,或許她們已在心里問了自己千百遍。
可即便早早成為“大人”又能怎樣,她們也不會等來想象中的懷抱。
大多情況下,等待她們的無非是父母變本加厲的偏心和弟弟有恃無恐的欺凌。
失落雖重重,但仍不甘心的女孩計劃起“曲線救國”。
她們有的剪短了頭發、換上了男裝,試圖以男孩的模樣博得喜愛;
有的刻苦學習爭取用學業上的優異換來父母的刮目相看。
但遺憾的是,她們最后的掙扎也沒有被父母看到。
來源:圖怪獸
當希望灰飛煙滅,女孩們的故事也由此朝不同方向發展。
絕望之下,有人將性別定為這一切不公的原罪,接受了自己不配被溫柔以待的現實,自卑和懦弱成了她們生命的底色。
有人逆著眾人所指持續在學業上發力,這次不再是為了能被人喜愛,而是為了掙脫困境重建自尊,待自己有能力逃離后再慢慢舔舐這些年的傷口。
兩個方向兩條不同的路,每一條都不容易。
她們原本不該如此,但現實是她們確實如此。
世人總說,父母之愛子,天性亦本能,無論何時都不要懷疑父母對孩子的愛。
但直面這種情形時,又有聲音說這并非純粹的惡,偏愛弟弟的父親是受性別標簽下的環境影響,偏愛弟弟的母親也是個勞作一生卻不被看見的受害者。
可淋過雨的父母,不是應該更懂這份寒涼,不讓孩子重復自己的路徑嗎?
滿腔情緒在喉,可當真正去形容父母這種行為時,很多人卻吐不出一個字。
我想這就是所謂的無力感吧,她們心里明白無論自己怎樣,重男輕女的父母都不會清醒。
既然不被疼愛成為一個既定的事實,那踏上那條掙脫困境、重建自尊的路便是對自己最好的救贖。
而在這個征程上,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
親愛的女孩,首先我們要接受自己的性別,要知道生命的力量從不局限在性別的框架內。
父母偏愛是他們的選擇,但我們也擁有自己生活的選擇權,不要因為他們帶來傷害就停止了自我成長,那將會陷入一個更可怕的惡性循環。
前路很長,上半篇過于潦草了,我們就重啟一行。
其次,我們還要明白不被愛并不是自己的錯。
每個孩子生來都值得被愛,父母的愛對孩子來說雖然十分重要,但并不意味著缺少了這份愛就喪失了今后所有被愛被關心的可能。
在廣闊的人生路上,我們會遇到很多人,朋友、同學、老師、同事......他們都可能會成為我們的精神支柱,給予我們溫暖和力量。
再次,我們要在培養興趣愛好中強大內心。
發掘并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無論是唱歌跳舞、書法繪畫還是學術研究,只要有你的熱愛點就努力去追求。
這些興趣才能會在無形中讓自己感到自豪和有價值,幫助自己建立自信和自尊。
還有啊,如果在這條路上,有無法應對的情緒出現,千萬不要強迫自己逆著情緒而為,要及時尋求專業幫助。
專業人士會給予你相關的支持和指導,幫助你處理情緒問題,用最妥善的方式帶你脫離困境。
我們不知道逃離原生家庭的女孩有多少,可能在下個路口,還有千千萬萬個“她”。
但也不用過于擔心,因為在下個路口,也還有千千萬萬個好心人。
TA們會和她們站在一起,并肩前行。
來源:圖怪獸
今天,在互聯網平臺上,很多成功逃離原生家庭的女孩說出了自己的故事。
她們不是賣慘博同情、不是展示自己逆襲多成功;
只是從困境中走出來的她們,更知道怎么去拉其他女孩一把。
文章轉載自公益中國網:http://www.gzjgpet.cn/special/show.php?itemid=227
圖片已注明出處,版權類圖片獲得正規授權,如有疑問請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