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甩“刀片”就出來,再一甩就收回,這個看上去“人畜無害”的小玩具今年可謂俘獲了萬千孩子的心。
由于其外形酷似“蘿卜”,并且是借助自身重力實現刀體滑動,所以全稱為“重力蘿卜刀”。
孩子們喜歡拿著它甩來甩去,也就在這一甩一扣的“啪嗒”聲中,蘿卜刀風靡多國。
來源:電商平臺商品頁面截圖
起先,大家并沒意識到蘿卜刀背后的安全隱患,有的家長甚至和孩子一樣習慣性把玩。
直到一次次意外出現,人們才恍然這個玩具原來并不“簡單”。
有孩子被它劃傷,有孩子被它戳中、有孩子在跟朋友玩時被其刺傷眉頭連縫四針......
來源:抖音@心如心睿
很多家長納悶,這蘿卜刀明明是由軟塑料制造且經過去刃處理,為何還會如此鋒利?
蘿卜刀為軟塑料材質不假,但在結構上它卻是不折不扣地還原了管制刀具。
且市面上大多蘿卜刀的刀尖并沒被打磨圓潤,戳到身上痛感十分明顯。
如果孩子們把玩時不注意力道,在追逐打鬧過程中很容易傷到自己或他人的眼睛、脖頸等身體脆弱部位。
同時蘿卜刀中含有的多個零部件,若在玩耍過程中脫落,對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存在較大的誤食風險。
而除了這些實打實的傷害,其背后的行為邏輯也是讓人細思極恐。
來源:微博截圖
“看誰不爽就刀誰!”蘿卜刀的這廣告語一出,就瞬間讓人頭皮發麻。
要知道兒童時期,孩子極易受外界環境影響,一句廣告語看似玩笑,但其攻擊性信息所產生的惡劣導向是不可估量的。
這不,已經有不少家長反映孩子和同學一起玩蘿卜刀時,習慣性把“看誰不爽就刀誰”掛在嘴邊,繼而模仿起刺殺、捅殺等動作。
甚至有孩子在生氣時真的將蘿卜刀作為發泄工具,向自己的爸媽、朋友“動刀”。
雖然大多時候沒有造成嚴重傷害,但這種看誰不爽就刀誰、心里不爽就刀人的心態真的會讓孩子形成“手起刀落”的肌肉記憶。
而這種肌肉記憶的可怕之處在于,它會讓孩子內心的暴力不斷滋長。
試想如果放任下去,有天孩子手里的蘿卜刀變成了真刀,會怎樣?
來源:電商平臺商品頁面截圖
這邊,“看誰不爽就刀誰”的廣告語還沒消解。
那邊,“上學前吸一口,下課后吸一口,雙孔齊下,聞出好味道!”的廣告語又響起。
單聽這詞,第一感覺以為是某種提神醒腦的香薰,但又隱隱覺得香薰搭配“上課下課”這倆關鍵詞有些不妥。
直到繼續了解,才發現原來實物要比以為的離譜得多。
據了解,這款產品名為“鼻吸能量棒”,外形是兩只棒狀的塑料管,可以直接插進兩邊鼻孔,只需輕輕吸一口氣,氣體就會進入身體,在刺激鼻腔神經后,便能讓人感到清涼,同時精神得到明顯提升。
如此“神奇”的東西擺在校門口小賣鋪的貨架,自然少不了孩子們的青睞。
于是,這款鼻吸能量棒就成了繼蘿卜刀之后,校園玩具的又一爆款單品。
“越吸越想吸,超好用,根本停不下來。”
“越吸越上癮,吸完學習都有精神勁兒了。”
......
孩子們的評價里滿滿都是對鼻吸棒的喜愛。
那么,這小小的鼻吸棒中究竟藏著怎樣的秘密,能讓孩子們如此著迷?
據相關專家證實,鼻吸能量棒確實可以通過刺激鼻腔神經獲得特殊的愉悅感,但長期使用“鼻吸能量棒”會損傷鼻腔黏膜、嗅覺神經甚至臟器功能。
來源:微博視頻號@老爸評測
老爸評測也曾對此展開過測評。
他分別對10款市面上的鼻吸棒進行檢測,發現其中有9款含有“醛”類物質,而這其中又有5款檢出了“醛”這個大類中的“戊醛”。
另據公開資料顯示,“戊醛”是一種可能有致癌風險的物質。
換句話說,孩子使用這種鼻吸棒無異于是在吸煙。
其危害,可想而知。
而這種吸入式玩具所帶來的身體上的傷害只是一方面,心理上的損害同樣不可小覷。
年少不更事的孩子一旦習慣了鼻吸棒的使用,就會經常做吸入動作,無形中也就放松了他們對危險物品的警惕性。
目前,一些地方禁毒辦也為此發布相關提示,稱鼻吸上癮這個動作的危害超出想象,它可能會降低青少年對毒品的防范心理,使孩子們更易陷入涉毒陷阱。
來源:圖怪獸
話說回來,蘿卜刀、鼻吸能量棒雖然近日來被廣為討論,但它倆也不過是當下“毒玩具”的冰山一角。
仔細觀察孩子學校周圍的小賣鋪,就會發現很多商品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

來源:電商平臺商品頁面截圖
包含腐蝕性溶液且爆炸后有刺激性氣味的“臭屁蛋”;
來源:小紅書@熠佑教育
邊緣十分鋒利,轉動后極易劃破皮膚的“指尖陀螺”;
來源:小紅書@Ddddruyi
含有注射器和針頭的“萌寵擠痘”......
它們大量充斥在學校周邊,加上不良商家的美化和宣傳,成為孩子愛不釋手的“心頭好物”。
這些“好物”帶著滿滿惡意不斷侵蝕著孩子的身心,給孩子健康成長造成巨大威脅。
可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我們不能因為潛在的風險就斬斷他們好奇的羽翼。
所以,我們能做的便是在孩子追求新鮮事物的過程中,多一份關心和警覺,比如:
購買玩具時,不要只注重外觀精美程度,要將重心放在質量上,務必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不存在暴力傾向的且適合孩子年齡階段的玩具;
平日里多為孩子講解安全知識,讓他們對日常用品有個大概的辨別框架,知曉哪些是有風險的、哪些是絕對不能觸碰的;
關注近期校園生活動向,多與孩子溝通交流,若發現問題及時妥善處理。
當然,僅靠家長一方之力,根本無法壓制這些玩具之“毒”。
若要刮骨療毒,還得需要社會多方的共同努力:
監管部門要追查溯源,加大對其處罰力度,讓蠢蠢欲動的毒之工廠不敢“冒頭”;
商家要守住底線,不能為了眼前利益就做昧良心的生意;
學校也要加大宣傳,加強學生安全教育,禁止危險物品進校園......
只有每一方都牢牢守住其中一環,“毒玩具”才能從根本上被粉碎。
如此,市場爆款產品才能以良性態勢前進;
如此,才能還孩子一片放心快樂的凈土。
文章轉載自公益中國網:http://www.gzjgpet.cn/special/show.php?itemid=229
圖片已注明出處,版權類圖片獲得正規授權,如有疑問請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