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時候起,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要依照成績來定?
沒人能說出具體是什么時候,但它一定由來已久。
久到很多人都覺得給成績差的孩子臭臉色、暴脾氣沒什么錯......
來源:微博截圖
本周,最高法曾發布的一則案例登上多平臺熱搜榜首,引發輿論嘩然。
這是個16歲女孩的故事。
因為父母離婚,她跟在父親身邊生活,父親最大愿望不是給這個可憐的孩子更多的愛,而是要她考出好成績、考上985名校。
2022年,女孩第一次高考,被一所非985高校錄取。
大失所望的父親當即要求女兒復讀,必須考上985。
毫無話語權的女孩只能妥協,高考完的那個暑假,父親一直居家教女兒學習。
但令人震驚的是,開學的日子到了,父親卻一直阻止女兒到校上課,將她限制在家中學習。
而這,也是女孩新一輪噩夢的開始。
父親把女兒首次高考落榜985的失望轉移為莫名的怒火,時不時對其進行無底線的家暴。
來源:星視頻 微博視頻號
2022年下半年,女孩奶奶發現兒子竟然把孫女頭發剪成亂七八糟的模樣、不讓孫女吃飽飯、冬天讓其洗冷水澡、不讓她與外界交流(包括奶奶)甚至威脅其不聽話就不給戶口簿、不協助高考報名等。
心疼不已的奶奶為此多番阻止,但都以失敗告終。
眼看自己溝通無果,奶奶便將求助的目光轉向當地婦聯。
隨即,婦聯聯合人民法院、公安、社區、教育局開展工作,趕赴現場調查取證。
最終,在各相關部門的幫助下,女孩終于擺脫了父親的“魔爪”。
女孩的經歷讓人唏噓,也不禁讓人發問,這究竟是家庭教育,還是一場對年輕生命的摧殘?
來源:圖怪獸
這件事情高懸于熱搜榜首,似乎離我們的生活很遠,可細看下來,我們不難發現我們周圍也上演過太多類似的事情。
如今在很多父母身上,我們都能看到一種對教育的過分重視、對升學標準的盲目崇拜。
也正是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打破了家庭教育應有的平衡,讓教育變成了控制。
繼而,一個個原本正常的家庭、一個個原本開朗的孩子都陷入病態教育的競爭中。
來源:圖怪獸
“全力以赴,只為第一”
“只要不優秀,就往死里學”
“考得好,做錯事也該被夸獎;考不好,吃口飯都是浪費”
......
在不少父母所信奉的這些“真理”下,孩子也就徹底成為病態競爭下的犧牲品。
還記得之前震驚全網的那個15歲青島女孩瑤瑤(化名)嗎?
自幼父母離異的她跟著媽媽生活,15歲那年,她考上當地相當不錯的一所高中。
學習優異的她本該有著大好前程,可一個舉動讓這一切支離破碎。
那是個周六的晚上,她說要給媽媽按摩,誰料在按摩過程中她從背后用繩子將媽媽勒死,并裝進了行李箱……
事發后,無數人為之震驚。
來源:緊急呼叫 資料視頻截圖
據了解瑤瑤的媽媽張女士畢業于省內一所知名高校,畢業后在律師行業摸爬滾打多年,斬獲榮譽眾多。
在身邊朋友看來,張女士對瑤瑤的教育頗為嚴格,甚至也算是個強勢的母親。
她希望女兒能按照自己的規劃發展,希望女兒能考入清華、北大之類的學校,之后讀研或是出國。
總之就是要成功成才、要比自己強。
可在教育這件事上,一昧的高壓督促,只會適得其反。
有媒體采訪張女士生前好友得知,造成這場悲劇的根源,很可能是孩子的學習成績。
原來,在一次考試中,瑤瑤成績退步排到了年級十幾名,這個結果讓張女士很不高興。
而瑤瑤同學也提到,瑤瑤曾在學校開玩笑似的說過:“家里什么都好,就這個媽不好。”
可能長期的高壓的學習已經讓她喘不上氣來,可能媽媽這次的不悅對她而言就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悲劇發生了。
縱觀這起事件,無論是媽媽還是女兒其實都是受害者。
媽媽注重女兒學習沒有錯,只是用錯了方法;女兒排斥媽媽高壓的管教沒有錯,但不該走上極端。
可不管怎樣講,已發生的悲劇都無可挽回,而我們能做的也唯有從中吸取教訓。
文首被家暴的16歲女孩和15歲瑤瑤的事件都在呼喚著世人要對我們的教育進行深刻的反思。
要知道任何時候教育都應該是一種培養和引導,而絕非是對個體的壓迫。
來源:圖怪獸
為人父母都期望孩子未來明媚生活幸福,既然如此,就更不該事事圍著成績轉。
我們要做的是更加關注他們的成長過程,尊重他們的個性和選擇,不要把他們塑造成符合某種標準的“學霸”。
“學霸”之稱雖然鮮亮,但如果要逼著孩子犧牲年少時一切的快樂,壓抑少年時諸多的天性,才能得到一個“學霸”的稱謂,那我們的孩子真的會幸福嗎?
來源:圖怪獸
家長圈里有句話叫“學霸孩子都是來報恩的,學渣都是來報仇的”。
在他們眼中,學霸孩子聰明睿智、讓人省心也給家長“長臉”,而學渣孩子愚笨不堪,生來就是給父母添堵的。
于是,不少所謂“學渣”的家長開始逼迫孩子學習,向他發泄自己的怒火甚至出現仇恨心理。
而這些被嫌棄的孩子,也自動將自己歸為外人眼中的廢物、父母心中的恥辱。
可事實上,他們真的是廢物、是恥辱嗎?
自然不是,人人都想當第一,但第一只有一個;人人都想躋身名校,但名校錄取名額也只有那些。
考取第一、榜上有名的孩子固然優秀,但沒有當第一、被錄取的孩子也有自己閃閃發光的地方,也有他人無可取代的價值。
來源:圖怪獸
我們的孩子帶著善意奔赴而來,無論我們什么模樣他們都不曾嫌棄,我們又怎能因為不夠出彩的成績而將他們逼上絕路。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里的阿衍,也是個成績平平的孩子。
但他有愛心,會將流浪的小貓帶回家中用心照顧;
有禮貌,待人接物永遠彬彬有禮;
也很懂事,會安慰離婚的媽媽“你還有我啊”,會在媽媽需要時主動陪伴左右,會把媽媽的付出全記到心里......
后來,媽媽也不再用成績打壓阿衍,而是接受他在學習上的平凡,支持他跟著舅舅學習電器修理,從事這方面工作。
得到支持的阿衍,也不再偽裝成“學霸”,他只想做一個負責任的員工,一個愛媽媽的兒子。
這樣的阿衍、這樣的人生,怎么不算一種成功;
這樣的母子、這樣的家庭,又怎么不算一種美滿。
文章轉載自公益中國網:http://www.gzjgpet.cn/special/show.php?itemid=236
圖片已注明出處,版權類圖片獲得正規授權,如有疑問請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