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平臺上,有人發起了一則“說說這是個怎樣的冬天”的話題。
不少家長紛紛留言:
“這是個為生病的孩子發愁的冬天。”
“是半夜一次次帶孩子掛急診的冬天。”
“是快把醫院兒科當成‘家’的冬天。”
......
是啊,從九月份起,甲流、乙流、新冠、支原體等多種病毒就輪番登場,年幼的孩子無疑成為最容易中招的群體。
來源:大河報
伴隨著生病兒童的增多,全國多地的兒童醫院也進入就診高峰。
凌晨4點掛號,9點看病,無論是掛號、取藥還是輸液、取針,排隊都成了一種常態。
這個期間,醫生忙得團團轉,家長急得手忙腳亂,孩子的情緒自然更加糟糕,哭喊、吵鬧似乎成為候診大廳里最不缺的聲音。
可在遼寧大連一兒童醫院里,卻有個神奇的景象。
上一秒還在哇哇大哭的孩子,下一秒便“娃娃大笑”。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這家醫院里有個備受孩子喜愛的“玩具俠”叔叔。
來源:微博截圖
他叫于晶景,今年38歲,是這家兒童醫院的保安,特別的是他的身上掛滿了各式各樣的玩具。
據他自己介紹,一次巡邏時他撿到小朋友遺忘在醫院的小玩具,就順手掛在了身上,方便小失主認領。
慢慢地,他身上的玩偶越來越多,同事撿到了玩偶也會交給他,經消毒后于晶景把它們都背到身上,自己也逐漸成了醫院里“行走的失物招領處”。
可一段時間過去了,玩具的主人沒見著,反倒吸引了不少找他玩的小朋友。
來源:官方公布
小朋友們看到身上掛著玩具的于晶景,注意力一下子得到轉移,不再大哭大鬧。
孩子們煩躁的情緒得到了緩解,家長心里的擔子也輕快了不少。
面對家長的感謝,于晶景總是靦腆一笑:“不客氣,應該的,小朋友開心我就高興”
之后,于晶景經常自費購買一些玩偶和小玩具,遇見哭鬧的小朋友就送一個。
因此他也成了孩子們口中帶著“玩具披風”的“玩具俠”。
來源:官方公布
后來,兒童醫院里有個“玩具俠”的消息傳開了,有些家長帶孩子來看病時,會專門尋找“玩具俠”。
在這樣有趣的“副本”下,很多小朋友淡化了來醫院看病的恐懼。
而在為小朋友驅散恐懼的同時,于晶景也積極幫助遇到困難的家長。
有的家長對醫院科室不熟悉,有的家孩子緊張到不知所措,看到這些情況他都會主動幫忙,將孩子送到相關科室。
來源:官方公布
前不久,于晶景的孩子因為流感也來醫院就診。
恰巧看到了滿身玩偶的爸爸。
在得知爸爸是為了讓年紀小的弟弟妹妹看醫生不害怕,才準備了這么多玩偶后,孩子也當即表示要把自己的玩具拿來給弟弟妹妹。
這些日子,于晶景也不知道自己送出去了多少玩偶,但他卻十分開心:
“我也是一名父親,看見小朋友不哭了,我也挺高興的,雖然我不會治病,但也為孩子們減輕了一點痛苦。”
來源:官方公布
正面是安全,背面是安心。
今年冬季病毒雖然肆虐,但可愛的“玩具俠”遇到了可愛的孩子們,他陪著TA們,一起將病毒怪獸打敗。
而走出這家醫院,我們發現也有很多溫暖的故事在各地兒童醫院/兒科上演。
在哈爾濱市第二醫院的兒科診區,有很多五顏六色、形狀各異的貼紙。
這是治療時醫護人員與患兒互動用的,“寶寶真乖,今天表現太好啦,阿姨獎勵你一朵小紅花!”
伴隨著好看的貼紙、溫柔的鼓勵,孩子們逐漸收起哭鬧情緒,乖乖配合醫生診治。
來源:哈爾濱市第二醫院公眾號
除此之外,診區還設立了圖書角,有多種免費書籍、幼兒報刊、雜志供等候患兒閱讀。
在寧波婦兒醫院,優美的音樂響徹整個大廳,讓不少前來就診的孩子聽入了迷。
據了解,演奏者來自寧波婦兒醫院“關愛婦孺”鋼琴志愿服務隊。
該服務隊共有8人,都是自愿抽出時間進行這項工作。
來源:寧波潮爸辣媽視頻號
“都說音樂能治愈病痛,那我們想通過音樂這種形式,讓寶寶趕快康復起來。”他們說道。
也就是在這動人的旋律中,那些因疾病而產生的煩悶,因等待而產生的焦躁都漸漸消失......
兒科是承載著生命希望的科室,面對身患疾病的孩子與焦慮無措的家長,一句貼心的問候、一個鼓勵的眼神,都能成為他們戰勝疾病的強大動力。
此刻,醫院兒科診區依舊人群涌動,但看著那些被愛心撫慰的孩子,仿佛自己也被治愈一般。
這個冬天很冷,醫院消毒水的味道也并不好聞,但總有人默默地向這個世界散發溫暖,讓一切變得“不一樣”。
文章轉載自公益中國網:http://www.gzjgpet.cn/special/show.php?itemid=250
圖片已注明出處,版權類圖片獲得正規授權,如有疑問請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