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如梭,時間更迭下,滄海桑田
兒時栽種于前院的幼苗長成了參天大樹
曾經稚嫩的少年早已扛起行囊征戰遠方
那年少年寫下的誓言雖已泛黃,但仍在生命時空里熠熠發光
我們尋著那張寫有誓言的紙條,發現了一個又一個熱血昂揚的序章
來源:微博截圖
她,是浙江大學計算機專業1999級學生;
她,是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院2024級學生。
雖為同校,但她們的相識,要從一張紙條說起。
今年4月初,因原宿舍裝修,能源工程學院2024級博士生薛同學搬到新寢室。
住進宿舍的第一晚,就發現貼于上鋪床板下的一張紙條,上面寫有經水筆反復描畫填充的八個大字: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自發現之日起,這八個字也被薛同學記在心中繼而自我激勵。
來源:CC98@城市找豬
最近,她突然發現紙條右下角還有兩行小字,分別是:“方琴”和“2001年1月21日”。
2001年至今,已有23年時間,這一下子讓薛同學激動起來。
“我看到這張紙已經留了23年多了,覺得非常神奇,我是1999年出生的,這張紙比我小兩歲,有種穿越時空隧道的奇妙感。”
后來,薛同學將此事發到了論壇上,帖子很快就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有校友根據名字和年份找到了寫下紙條的“方琴”。
她是浙大1999級計算機專業學生,當得知自己23年前寫下的紙條如今還完好保存時十分驚喜。
在接受相關媒體采訪時,她表示2001年自己正讀大二,剛從之江校區搬到玉泉校區,而這個位置的變動對當時的她來說無疑進城了。
來到新校區后,她被這個城市深深吸引,總想著有時間了就多外出實踐,可到了學期末發現自己專注力不夠,于是乎就寫下了這張紙條。
而寫這張紙條時的心境,方琴至今都清晰記得。
“我拿著普通的水筆,像寫黑板報那樣先給字打上一個輪廓,再不停地把字描黑、描粗,用膠帶把紙條粘在自己上鋪的床板上,這樣躺在床上醒來就能監督自己專心學習了。”
畢業時,方琴沒有撕下這張紙條,也沒想到這張紙條一留就是23年。
如今的方琴早已實現了想成為一名企業家的夢想,杭州某科技公司創始人、杭州第19屆亞運會火炬手、浙江大學校友會副會長都是她閃閃發光的標簽。
回頭看那張紙條,像極了茫茫海際的明燈,把路的前方照亮,待看清前路的方向,就有了闊步前行的力量。
而這些年間,被這張紙條照亮的又何止它的原作者方琴。
23年來,一屆屆浙大學子入住這間宿舍、憩于這張床榻,宿舍的模樣變了一次又一次,入住的人兒換了一波又一波。
但紙條依舊,它不僅沒有被撕除,也沒有出現任何破損殘缺,還是如20多年前一樣,完好的、靜靜地貼于床板之下。
我們不知道有多少學生在初次發現這張紙條時驚訝歡喜,也不知道這張紙條為多少學生的追夢路助力。
但通過紙條泛黃而完好的模樣,可以肯定它在一批批學生心中的分量。
薛同學將帖子發出后,在大家的幫助下,薛同學于方琴學姐也取得了聯系,看著她們曬出的聊天記錄,驚喜與感動之余,我們愈加感受到一種關于傳承的力量。
清代詩人唐賦有言:學者有自立之志,當拔出流俗,不可泛泛與世浮沉。
這話放到當下大學學子身上再合適不過,經濟高速發展下,無論生活還是學習,節奏都在加快。
匆匆忙忙間,太多年輕人迷離無措,曾經關于理想的初心在浮世中出現波動。
但浙大這張歷經23年仍完好無缺的紙條告訴我們,迷惘之下莘莘學子因對知識的熱愛守住了理想的初心,繼而成為詩詞中“不泛泛與世浮沉”的人。
而學生們在從紙條中獲得指引激勵的同時,也將自己對知識的熱愛留存于其中。
正如方琴所說,是每一位浙大學子對知識的熱愛給了這張紙條如此長久而鮮活的生命力。
而在這種生命力下,我們發現它還在釋放著一種更為盛大的光輝,那便是青年人勇于追夢精神的傳承。
來源:圖怪獸
青年追夢,本就是一個熱血沸騰的話題。
悠悠歷史中,青年人以鴻鵠之志書寫傳奇的故事眾多,
戰爭年代,為保家衛國奔走吶喊是青年逐夢,為心中信仰拋灑熱是青年逐夢;和平年代,腳踏實地深造學習是青年逐夢,勇攀高峰敢于突破是青年逐夢......
可不論年代如何變換,青年人逐夢的精神其實一直未變,所以浙大學姐方琴手寫的小紙條是青年逐夢,浙大學妹23年來呵護紙條也是青年逐夢。
若問這里所說的青年逐夢精神究竟為何,我想應該是青年人要有騏驥一躍之志,愿為實現夢想乘長風破萬浪。
來源:圖怪獸
方琴寫下的紙條,貼于浙大27舍。
方琴是第一批入住此宿舍的學生,發帖的薛同學則是這間宿舍的最后一批。
溫暖的故事里,似乎總有很多巧合的細節,在這些細節的加持下,我們捕捉著屬于這張紙條的番外故事。
而據最新消息,由于該宿舍床鋪馬上要捐出,貼于床板23年的紙條也已被取下交于浙大檔案館保存。
此后,宿舍的床板不再有這張紙條。
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信念追求,一直都會在。
文章轉載自公益中國網:http://www.gzjgpet.cn/special/show.php?itemid=307
圖片已注明出處,如有疑問請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