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在《邯鄲冬至夜思家》中寫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只是用敘述的語氣來描繪遠客的懷親之情。
告訴我們人不管走得有多遠,哪怕海角天涯,也走不出家的牽掛。
而從寫下這首詩作的千年前到如今,家庭其實一直都是核心且柔軟的存在。
來源:圖怪獸
關于她,我們心中有著千言萬語,但在開口的一瞬又埋在了心里。
可能是因為缺少一個時機,也可能是因為缺乏一點儀式感,才讓一些表達難以吐露。
而今天恰逢國際家庭日,借此機會我們不妨將心里話暢快表達一番。
來源:微博
“家是什么?”這個問題每個人心里都有答案。
是溫暖的港灣、是親情的紐帶、是快樂的搖籃......就如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般千人千個。
但多樣的回答里閃爍著同樣的情感,作為人類生活基本單位的家,承載著無數人的情感與記憶。
我們都想生活在溫暖幸福的家庭中,但這種溫暖與幸福不是憑空而來的,她需要用心經營,需要所有家庭成員共同努力。
在此,家庭成員間的溝通就顯得格外重要。
心理學研究表明,有效的溝通是建立良好關系的基礎,是促進家庭成員進一步融洽的潤滑劑,對于建立和諧家庭至關重要。
那如何有效溝通,繼而提升家庭幸福指數呢?以下五個溝通小技巧,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1. 穩定情緒,平和語氣
就某事溝通前,我們要先穩定好自己的情緒,不要把工作或生活中的負面情緒遷怒到對方身上,如果是與孩子溝通,還需盡量保持平等的交流態度,放下架子,說不定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真誠贊美,委婉批評
不吝嗇對其他家庭成員的夸獎,發自內心的贊美會讓家庭關系迅速升溫;當家庭成員出錯時,也不要急于指責,可以先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分析,找到原因后再進行委婉批評與指正。
3. 主動分享,詢問意見
讓日常生活中,多與家人分享生活中的趣事,讓分享成為一種習慣,既提高了家人間溝通的頻率,也讓家庭氛圍更加親密。
4. 善用肢體,鼓勵安慰
在家庭成員情緒低落或狀態不好時,我們除了純語言式的寬慰,還可以采取擁抱、摸頭、拍肩膀等肢體語言,這些都是能快速給予對方力量的溝通方法。
5. 增加互動,培養話題
在空閑時刻,多與家人進行一些娛樂活動,比如看劇、下棋、運動等,增加彼此共同話題的同時建立更加松弛的溝通機制。
來源:圖怪獸
家
不是鋼筋混凝土
也不只是屋檐瓦舍
她是愛的總和
所以
讓我們共同努力
把家經營出她本該有的樣子

文章轉載自公益中國網:http://www.gzjgpet.cn/special/show.php?itemid=323
圖片已注明出處,如有疑問請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