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情緒價值”一詞挺火
尤其在兩性情感關系中,這詞逐漸成為一種衡量關系狀態的標準,人們通過它來判斷所處的某段關系是否愉悅、健康。
久而久之,我們也似乎把情緒價值與兩性情感關系當成了固定搭配。
可就在最近,我們在一段親子關系里看到了這種情緒價值的具象化。
來源:微博
事情發生在安徽省的某個小村莊里。
那天傍晚,一位爸爸將滿滿一車的西瓜拉到家門口,還沒來得及卸貨,家里孩子走來,一個不小心將車后門把手打開。
一時間,滿車的西瓜接連掉落,滾得到處都是。
可看著滿地摔爛的西瓜,小朋友的爸媽并沒有急于責怪孩子,反而指著地上的西瓜笑哈哈地說:“這瓜真好,紅瓤黑籽。”
在他們風趣的調侃中,被落瓜有點嚇到的孩子也不再“懵圈”。
他好像從爸爸媽媽輕快的聲音和爽朗的笑聲里捕捉到了什么,于是上前和他們一起將西瓜撿起并清理現場。
來源:AHTV第一時間
記錄這段故事的監控視頻被分享到網絡后,引發討論無數。
有網友說,雖然知道了事情的結果,但再看視頻,看到那么多摔爛的西瓜時還是會下意識害怕,害怕爸爸一嗓子吼來,害怕媽媽指著鼻子的埋怨......
這一表述,似乎說到了很多人心里,大家強烈共鳴著。
的確,無論是我們小時候還是現在孩子,做錯事情哪怕是不小心,被教訓也都是常態。
但這里的父母選擇了原諒,從他們的原諒里,我們看到了其正向生活態度對孩子的傳遞。
而這種無形間的傳遞,也讓我們切實捕捉到了親子關系中稀缺的情緒價值。
來源:圖怪獸
近年來,家庭教育中關于家長自身情緒的提醒時有發出。
但給予孩子情緒價值,依舊是很多父母所不具備的能力。
他們有火必發、有氣必出,他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喜歡高高在上的“指點江山”,比如;
孩子說最近學習壓力好大,他們會立馬駁斥:“那去掃大街,壓力更大!”
孩子不小心弄丟了東西,他們會怒火中燒:“這都能弄丟,以后還能干點啥!”
孩子吃壞東西身體不舒服,他們會喋喋不休:“讓你不聽我的,非吃非吃怎么就這么饞!”
......
在孩子傷心難過時撒把“鹽”,是他們自認為高明的常規操作。
而當被折磨得更加難受孩子不愿繼續溝通,變得委曲求全時,他們則認為孩子已被自己管教的“死死的”,屬實教育有方。
來源:圖怪獸
殊不知孩子的未來根本不在被自己拿捏的狀態里,而是深藏于父母的情緒里。
他們總覺得情緒沒有什么實際用處,總覺得過多注重情緒只會影響自己教育的成效。
可無數鮮活的例子已經告訴我們,在一個家庭中父母的情緒將影響孩子一生。
著名漫畫家蔡志忠曾在一次采訪中講述了自己成長的故事,并坦言自己如今的成績與父母的溫潤平和密不可分。
他說直到今天還記得當年跟父親說想放棄學業,專心學漫畫時的忐忑心情。
但在說完后,父親并沒有暴躁質問,而是鄭重地問他是否想好,如果想好了就去做。
在專心學漫畫后,他也遇到了很多挫折,但每當他受挫時,無論多忙,母親都會第一時間走到他身邊,耐心傾聽繼而悉心療愈。
他的自傳中有這樣一句話:
“每當想起家,腦海里的第一個畫面絕對是父母慈祥的笑容。”
回過頭看,正是父母如春風化雨般的言行,給予了他無限生長的力量,才讓他闊步馳騁于自己人生的曠野。
不難看出,蔡志忠的父母就是能給孩子提供情緒價值的父母,而在能為為孩子提供情緒價值的父母身上,我們往往能發現他們都有以下幾個特質:
? 對于孩子的想法,他們善于傾聽也善于回應;
? 他們會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會努力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 他們對孩子充滿了包容、關注、支持和安撫。既能看到孩子的痛苦,也能幫他們排解情緒。
在這種父母陪伴下長大的孩子,他們自信陽光明媚灑脫,即使面對痛苦,也具備樂觀看待各種負面情緒繼而正確處理這些情緒的能力。
來源:圖怪獸
主流心理學說,父母凝視過孩子,孩子才能凝視萬物。
所以真正的愛,是父母用好情緒為孩子提供優質的成長沃土,賦予他們獲得幸福的能力。
由此,他們才能成為真正的他們。
文章轉載自公益中國網:http://www.gzjgpet.cn/special/show.php?itemid=324
圖片已注明出處,如有疑問請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