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聽講座,發雞蛋
進店體驗,送面條”
......
這話不用全說完,其用意大家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可就是這么一個大家心知肚明的套路,每天還有不少老人“上鉤”。
來源:視頻號@河北衛生健康
可能一提到“上鉤”,部分老人就不認同了。
他們覺得自己心里有數,只是去看看拿個免費的雞蛋,根本不會被他們誘導消費,所以何談“上鉤”。
想法雖如此,可事實上他們真能做到嗎?
發放小禮物只不過是不法商家騙局的第一步,他們通過在某段時間內持續性發放小禮物增加老人前來的頻率。
老人來的次數越多,聽到的“洗腦”信息也就越多,經過多日“洗腦”攻勢,老人的心理防線自然也會放下。
而他們每日的“洗腦”內容無非還是那些陳詞濫調,比如:
“長期服用,百病全消”
“血糖不降,拿我命賠”
“祖傳秘方,延年益壽”
......
他們說著這些無限度夸大的詞匯,毫不怯場毫不臉紅。
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已經徹底拿捏了老人渴望健康的心理,說得越浮夸,老人消費欲望也就越迫切。
果然,在最后的“收網”階段,一個又一個老人展現出非凡的“消費能力”。
至此,一場針對老年人的圍獵完成一個循環,無良商家轉移陣地繼續行騙。
來源:圖怪獸
起初,他們所推銷的保健品無功無過,吃了沒啥用但也不會損害身體。
但最近幾年,無良商家愈發瘋狂,他們的忽悠逐漸向“要命”的趨勢發展。
這里的要命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推銷品本身就存在不合規成份;二是引導老人迷信所推銷產品繼而拒絕醫院診治。
這不就在最近,家住上海的王女士發現爸媽擅自停用了醫院開的藥物。
明明情況還不穩定為何突然停藥?
原來,王女士的爸媽最近經常去附近的一家養生館。
這家養生館可不簡單,最近一段時間可謂俘獲了諸多老人的心。
來源:微博截圖
與以往忽悠老人的案例一樣,該養生館首先通過免費送雞蛋、禮物等手段,誘導老年人前來進行一個月的健康管理儀體驗。
而這一個月的體驗哪有什么真誠可言,其本質不過是一場針對老年人的詐騙推銷罷了。
他們向老人推銷的是一款名為“項美健康管理儀”的按摩儀。
他們號稱這款按摩儀功效強大,可以疏通神經矯正骨盆、從根本上解決疾病、恢復胰腺功能預防并發癥......
不打針不吃藥,按摩儀一用就能輕輕松松把病治,這些話簡直說到了前來體驗的老人心坎里。
于是在經歷一段時間的“洗腦”后,不少老人不惜重金將該按摩儀購入。
來源:央視新聞
王女士的爸媽就是購入該按摩儀的老人之一,在買回家后,他們聽從騙子的說法,堅持使用該儀器,不再服用醫院所開藥物。
事后,王女士將這一情況向市場監管部門進行了舉報。
不查不知道,一查真的嚇一跳,據市場監管部門的調查顯示,該儀器執行標準僅為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標準。
也就是說這款號稱能治療各種老年疾病的按摩儀實際上就只是個普通家用電器,不具備任何治療疾病的功效。
然而就是這樣一款普通電器,在“健康導師”的吹噓下成了各類疾病的克星,價格也從出廠價的1880元飆升到15900元。
好在老兩口擅自停藥的事被王女士及時發現,不然后果真的難以想象。
來源:央視新聞
此事件曝光后在網絡上引發大量討論,老年人保健品詐騙問題再次占據輿論風口。
其實近年來,隨著針對老年人防騙知識的宣傳,老年群體防騙意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強。
但每當“聽講座送雞蛋”的聲音響起,每當“包治百病”的“承諾”出現,又會有許多老人將防騙知識拋于腦后,一步步走進騙子的“圍獵場”。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對他們進行溝通指正,但不可一昧指責。
現如今,騙子的狡猾往往超乎你我想象,詐騙套路雖老生常談,但只要一只腳踏入了那扇門,年輕人都未必能“全身而退”,更何況是體弱的老人。
所以這就需要監管部門加大對不法商家的打擊力度,凈化市場環境,以此保障老年人消費安全。
來源:圖怪獸
同時,老年人頻繁被騙事件的背后也反映出父母子女間陪伴缺失的問題。
為數不多的陪伴、匱乏稀缺的溝通使得老人精神世界愈加貧瘠。
而不法分子也正是利用了這樣的情感空白,通過假意關懷等方式趁虛而入。
因此子女應多給予父母一些陪伴,建立暢通的溝通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幫助他們提高信息辨別能力。
可能他們學習的速度趕不上騙局翻新的花樣,但他們會在遇到自己無法分辨的問題時,第一時間與兒女溝通。
來源:央視新聞頻道
提高老人防騙意識、斬斷各類老年騙局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全社會共同發力。
只有多方位多角度地關注才能為老年人營造一個安全健康的消費環境,才能守護好他們的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