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6月5日,聯合國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
作為人類歷史上首次在全世界范圍內研究保護人類環境的會議,它有著太多重要意義。
“世界環境日”也是誕生于這一會議。
來源:微博截圖
如今世界環境日已走過50多個年頭,今年6月5日我們迎來第53個世界環境日。
我們也不妨借此機會,一起來聊聊環境這一話題。
我們都知道世界環境日的意義,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狀況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危害。
那地球當前的狀況、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危害,我們都了解且知道該怎么做嗎?
來源:廣而告之公益廣告
《關注生態環境,保護美好家園》完整版
說到這想起廣而告之曾拍攝的一支公益廣告——《關注生態環境,保護美好家園》。
視頻以小男孩的“聽診”聲音為切入點,講述了一個關于生態環境保護的故事:
男孩熱衷于“聽診器”這一玩具,他喜歡帶著它去觀察身邊事物。
這天,他要去聽聽大自然的聲音,可剛把“聽診器”放在樹干上,耳邊就“響”起了可怕的聲音。
有鋸齒伐樹的轟鳴、有大樹倒下的震動......
不敢相信這些聲音的男孩又趕忙將“聽診器”對準河流,隨之他聽到廢水排放的聲音逐漸取代了流水潺潺,聽到大地因缺乏干凈水源而啞嗓的嘶鳴。
這些聲音在耳邊不斷回響,男孩也真的意識到——地球生病了。
來源:廣而告之公益廣告《關注生態環境,保護美好家園》
意識到這點的男孩展開了他力所能及的行動,比如栽培植物幼苗、打撈小溪水面垃圾等等。
當他再次帶上“聽診器”聽診,耳邊盡是溪流歡暢、枝葉颯颯、鳥語爭鳴。
每次看完這支廣告,內心都感慨萬千:
小男孩從好奇心驅使下的探索到一步步發現地球病了,再到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地球“治病”,他還那么很小,卻清楚地了解地球的情況并知道自己要怎么做。
而話說回來,小孩子都能做到如此,我們成年人呢,又該怎么做?
來源:圖怪獸
隨著人類活動的擴張,環境問題愈發嚴重,全球變暖、能源短缺、淡水資源危機、森林資源銳減、土地荒漠化......帶有警報聲的詞匯不斷出現在公眾視野。
可即便警報連連、警示不斷,仍有很多成年人對此漠不關心,他們總覺得這些事與自己相距甚遠,所以當個“吃瓜群眾”就好。
可無數現實例子早已告訴我們,人不能脫離環境而存在,地球環境所面臨的危機,會作用在每個人身上,每個人都不可能獨善其身。
所以不要把自己與環境問題分離開來,也不要心存有“人定勝天”的傲慢態度。
只有承擔起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才能真正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以下一些環保小建議,我們不妨趕緊行動起來:
1. 取之有度,用之有節
杜絕“長流水”“長明燈”現象;在室內光照滿足使用條件下及時關閉不必要的燈組。
每天節約一點點,美好生活不再遠!
2. 綠色低碳,健康出行
積極踐行“3510”出行,即“3公里內步行、5公里內騎車、10公里內選擇公共出行”。
綠色出行一小步,健康文明一大步!
3. 文明餐桌,“筷筷”行動
一次性餐具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捷的同時也帶來嚴重資源浪費及污染問題,因此在外出就餐時應盡量使用消毒碗筷或自帶餐具,減少一次性餐具使用。
踐行餐桌上的環保,對一次性餐具說“No”!
4.擺脫“塑”縛,地球“減負”
塑料垃圾對環境存在長久性傷害,目前解決這一問題最有效的辦法還是應該減少塑料袋等的使用。在買菜購物時盡量自備布袋或選擇可循環使用的環保購物袋。
讓我們一起“減塑”,讓地球“減負”!
來源:圖怪獸
于人類社會而言,金山銀山固然重要,但只有保住了綠水青山,金山銀山才有長遠的未來可言。
那些無所顧忌的揮霍,只會讓地球滿地瘡痍,只會讓人類文明走向毀滅的邊緣,到那時即便有再多的金山銀山也無法將局面扭轉。
唯有心懷敬畏,與自然握手言和,地球生命的繁衍、人類文明的火種才可生生不息。
文章轉載自公益中國網:http://www.gzjgpet.cn/special/show.php?itemid=333
圖片已注明出處,如有疑問請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