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比格犬,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
它是大耳朵大眼睛的萌寵,是動漫形象里史努比的原型,是捕獵時喜歡大叫的“森林之鈴”。
但除此之外,它還有一個特別的身份——國際公認實驗犬唯一犬種。
這個身份高級、專業,但也伴隨一種悲傷。
因為一旦擁有了這個身份,就注定此生要為某種使命負重前行。
來源:搜狗百科
也有人對此不解:“不是只有小白鼠小兔子是實驗動物嗎,怎么比格犬也要被實驗?”
其實,在很多藥物和治療方法的研發過程中,犬類也是不可或缺的實驗動物。
比格犬由于有著穩定的基因和近人的身體構造,毫無疑問在同類中脫穎而出成為公認的實驗犬。
而除了這點,比格犬親人的天性也是其成為實驗犬的一大原因,它們天生對人類擁有好感,即便受到再大傷害,只要人類沖它招招手,它還是會義無反顧的選擇相信。
來源:圖怪獸
那么,在成為實驗犬后它們每天的生活究竟是怎樣的呢?
這或許要從它們耳朵上那一串編號說起,它們在成為實驗犬的那一刻就被打上這串編號,由此它們的一生都將與這串編號緊密相連。
它們不能自由玩耍,只能縮在籠子里等待實驗召喚;它們不曾體驗家的溫暖,從一出生就開始適應彌漫藥水的環境;它們不知道外面世界的模樣,以為實驗室就是世界的全部。
它們每天都要進行那份痛苦的工作,抽血、解剖、縫針、試藥.....反反復復的試驗下,小小的身體用不了多久就變得千瘡百孔。
來源:萌爪醫生
部分比格犬撐過這些難熬的日子,熬到了退役那天,但它們也已不再健康,長期的試驗使其身心遭受重創,精神萎靡、虛弱無力,有的甚至缺肝少脾,連走路都十分困難。
屬于它們接下來的出路,理論上是可以被社會領養,但放眼現實,大多比格犬還沒有等到領養人,就已被安樂死或其他。
當然,也有部分幸運犬被順利領養,它們在愛與溫暖的滋養下一步步克服困難,一點點融入正常生活。
來源;抖音@霍思燕
這不就在最近,演員霍思燕發視頻稱和丈夫杜江在路邊撿到一只比格犬。
視頻顯示,在二人駕車行進途中發現一只比格犬被扔在路邊的草地上。
二人趕忙下車查看情況,比格犬看到他們朝自己走來,身體瑟瑟發抖卻仍趴在原地。
在發覺比格犬受傷后,兩人趕忙帶它去寵物醫院,經醫生檢查,這是一只耳朵帶有編號的實驗比格犬。
不僅頭上有傷口,肚子上有長疤,甚至超聲檢查沒有看到脾臟。
不知道是偷偷跑出,還是退役后被人丟棄,才流落路邊。
夜幕之下,它只是趴在草叢上一動不動,像極了孤獨等待死亡的場景。
好在,新主人比死神先到一步。
它被溫柔地抱上了車,帶去醫院檢查、治療,隨后新主人把它帶回了家,結束前半生的噩夢,它有了自己的家。
在這個家里,所有人都愛著它,它不僅有了自由、安全還有了屬于自己的名字“霍珍珠”。
來源:抖音@杜江偵察記
在最近更新的一則視頻里,我們看到珍珠趴在霍思燕懷里安心睡覺,杜江和兒子也會帶它去草坪溜達,雖然珍珠對外面的世界還是恐慌,但精神狀態與之前相比已經好了很多。
他們有信心讓珍珠成為快樂小狗,珍珠也相信這次它真的擁有了幸福。
在夫妻倆社交賬號的評論區,無數網友對他們的行為點贊叫好,也有很多人將目光投向實驗比格犬,思考著能為它們做些什么。
來源:抖音@杜江偵察記
關于每年有多少比格犬被投入實驗,目前尚無確切統計,但一些數據的披露,還是讓人震驚不已。
2021年,韓國動物綜藝《動物農場》對實驗犬數量進行了估算,結果顯示韓國每年約有13500只實驗犬,其中比格犬占90%以上。
2022年,中國新聞網探訪國家犬類實驗動物資源庫,這所從80年代起就在進行比格犬培育的實驗犬專業研究機構,目前年產量超3000只。
一只接一只的實驗犬,一只只試驗、一只只退役、一只只投入、一只只死亡......
幸運的實驗犬像珍珠一樣遇到了“心軟的神”,但更多的實驗犬沒有那樣幸運,它們生來痛苦、去時絕望。
來源:微博截圖
正當我們在為實驗犬凄慘的結局感慨時,一則新聞的出現更是突破了我們容忍的下限。
6月30日,一則#7噸實驗比格犬被當狗肉賣#的話題沖上各大平臺熱搜榜。
據了解,6月初志愿者在宿遷沭陽縣某地發現一非法販賣冷凍狗肉的黑窩點。
在其附帶的視頻可以看到,數不清的冷凍的比格犬堆在一起,場面極為驚悚。
來源:微博@南風窗
窩點人員稱這些狗肉12塊錢一斤,肚子里面只有心和兩個腰子,且肉質十分新鮮,距離宰殺僅有一周時間。
此情此景單是透過屏幕都已讓人血壓飆升,而更為細思極恐的是7噸之多的冷凍比格犬顯然不是普通狗販子所能做到,這起事件的背后可能隱藏著一條不為人知的黑色產業鏈。
如此行為,已不單是對實驗犬的殘忍傷害,更是對人類倫理道德的嚴重踐踏。
實驗比格犬生前為人類健康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然而在實驗后,不僅沒得到妥善的安置和關懷,竟然還被殘忍地宰殺販賣,實在荒唐。
來源:萌爪醫生
實驗犬為什么被試驗、為什么會痛苦、為什么而死亡,它們的這些奉獻犧牲為了什么又帶來了什么......作為承受者的它們并不知道。
但作為受益者的我們,一清二楚。
今天,我們為這些生命惋惜難過,并非指責動物實驗,而是心疼實驗動物的付出沒有得到應有尊重和善待。
2023年4月,《中國比較醫學雜志》刊登《我國實驗動物福利倫理審查質量評價指標系統構建研究》一文。
該文章發布了1658份問卷,調查了來自北京、上海、廣州等各地高校、科研機構、醫療衛生機構、管理機構、企業的專家學者。
數據顯示,近35%的人認為所在單位開展的實驗動物福利倫理審查工作一般甚至不太好;
72%的機構設立了實驗動物福利倫理委員會,但所在單位未獲得第三方認證或認可;
99.64%的專家與學者認為,希望能加快構建一個合理的倫理審查質量評價體系。
由此可見,不僅是實驗比格犬,諸多實驗動物都面臨著類似問題。
來源:圖怪獸
我們深知動物實驗是接觸到真相、攻克疾病的必經之路,所以在動物實驗無可避免的當下,我們更應該對每項實驗心存敬畏,對實驗動物心懷感激。
明晰有意義的動物實驗和濫用動物實驗之間的界限,感謝實驗動物為人類健康事業做出的貢獻,而不是把它們的付出看作理所應當。
每一個生命都應該被尊重,更何況還是這些無私奉獻的生命,在人們對待它們的方式里,不僅體現了人類對世界的認識,也反映著人類對生命的態度。
來源:圖怪獸
未來,還會有很多實驗動物投身科研領域,希望伴隨著人類科研事業的進步,這些小生命可以得到更好的保護與尊重。
希望到那時,實驗動物“生于實驗室,終于實驗室”的局面不復存在;
希望實驗動物在完成前半生的使命后,能被人類溫柔以待,能擁有自己的名字,能在草地上撒歡,也能在陽光下酣睡.....
文章轉載自公益中國網:http://www.gzjgpet.cn/special/show.php?itemid=350
圖片已注明出處,如有疑問請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