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遇到困難時,是你幫助了我;在我孤獨無助時,是你陪伴了我......老師,不,媽媽,有你真好!”
最近一篇名為《有你真好》的文章感動無數網友。
文章的作者是一名叫小懿(化名)的五年級學生,在他的筆下,我們看到了“不幸但也幸運”的具象化表達。
來源:錢江晚報
一、我失去了爸媽,班主任帶我回家
關于小懿的故事,要從2020年說起。
那年3月,家中遭遇變故,父母撒手而去,留下20歲出頭的姐姐和正在讀一年級的小懿。
在發現小懿沒來上課且聯系不到其家人后,班主任郭愛君老師火速趕往小懿家中。
可抵達小懿家后,她怔住了。
突如其來的悲劇、弱小無助的孩子......眼前的一切讓她心如刀絞。
她不知道此刻自己該怎么做,只是拉著小懿和姐姐的手,不斷囑咐:“以后有任何事都可以找郭老師。”
來源:圖怪獸
父母已去,照顧小懿的重擔一下全落在姐姐身上,為了賺錢養家,姐姐不得不選擇更辛苦的工作。
但經常忙到半夜兩三點才回家的現實,讓她很難保證弟弟規律的生活。
而這些,都被經常來家訪的郭愛君看到眼里。
“小懿一個人在家不敢睡,大部分時間都是玩手機、看電視,等姐姐回家,吃飯也不規律……這孩子需要有個家。”
看著忙成一團的姐姐、日益沉默的小懿,郭愛君做出來一個大膽的決定——把小懿帶回家照顧。
緊接著,這一決定遭到了郭愛君女兒的反對,女兒覺得媽媽再過幾年就能退休享受生活了,再照顧孩子未免過于勞累。
隨后,部分親友也站出來勸郭愛君打消這個念頭。
但這些反對都未如愿,在郭愛君的堅持下,小懿來到了她身邊生活,她自己則正式當起了孩子的郭媽媽。
來源:錢江晚報
從小懿剛來家那年到如今,已有五個年頭。
這五年,郭愛君騎電動車載著小懿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工作日,她載著小懿上學放學;周末,她載著小懿往返于少年宮及興趣班。
這五年,每天放學,郭愛君除了細心輔導小懿功課,也會在廚房展開忙碌,變著花樣為小懿做好吃的。
這五年,郭愛君夫婦利用假期時間帶小懿去了很多地方,紹興魯迅故里,橫店影視城......
郭愛君希望他感受到家的溫暖和關愛,也能發現外面世界的精彩與美好。
來源:公眾號@文明金東
當然除了郭愛君,這些年還有很多人也在愛著這個孩子。
在郭愛君的影響下,原本反對的女兒和親友也改變了態度,對小懿疼愛有加;
小懿所在學校不僅減免了他的餐費,還免除了春秋兩季研學費用;
小懿所在班級的家長曾想為其捐款,在被郭愛君拒絕后,他們便織就了另一張愛心大網,比如誰家烙了餅,包了餃子,都會給郭愛君家送些......
也正是這些愛小懿走出了年幼喪雙親的悲痛,不僅在學習上連攀高峰,還成為一個不吝嗇表達愛的孩子。
來源:公眾號@文明金東
愛改變了小懿,而被愛改變的又何止小懿一人。
小懿姐姐不再為照顧弟弟分心后,工作有了極大起色,目前在衢州某店擔任店長,她和小懿一樣深愛著郭愛君:
“最開始郭老師說要把我弟弟接回家,我難以置信,世界上哪里會有這樣好心的人,沒想到郭老師卻管了弟弟這么多年,就連我也被郭老師當女兒一樣寵著。”
來源:錢江晚報
二、唯有愛,會將曲折變成曲徑通幽
時間會撫平一切創傷嗎?
對于這一問題,看完小懿的故事,我想我們心里都有了答案。
時間無法撫平創傷,沒有一種昏暗的過去可以隨時間推移而消失。
有些以不幸開局的人,多年后臉上也會“云淡風輕”,但這并非放下,只是不敢回憶。
只有將不好的過去刻意屏蔽,才能維持表面的“正常”,而“正常”之下,是終其一生的帶傷蹣跚。
在撫平創傷的故事里,小懿和姐姐無疑是幸運的,他們遇到了愛,感受到了愛。
這份愛,于他們而言,不僅是一種情感。
更像是一種能量,一種能夠滲透他們生活、撫平他們創傷的能量。
我們看著他們的變化,也愈加相信那些時間不能治愈的傷痛,愛可以。
來源:圖怪獸
人類社會猶如一幅波瀾浩瀚的畫卷,其中潛藏的不幸千種萬種。
當千種萬種的不幸降臨,承受這份痛苦的又何止千人萬人。
如若我們有幸沒被痛苦所累,也請不要沾沾自喜。
要知道在這個過程中,生命同樣對幸運者提出了要求,這個要求就如楊絳先生所言:
“幸運者只有關愛不幸者的責任,沒有歧視不幸者的理由。”
既然有些不幸需要有人承受,既然有些生命其痛楚無法避免,那就讓我們相互依靠,為彼此做點什么。
不要覺得自己能做的事微小綿薄拿不出手,你可知道即便是不經意間流露的愛意,也可能將一個人的命運、一個人的人生軌跡徹底改寫。
來源:圖怪獸
那些由愛而生的溫暖,會讓單薄的生命充滿份量,會把曲折的前路變成曲徑通幽處;
那些由愛而生的力量,會成為戰勝苦難的法寶,會像星星之火一樣,沖破暗夜詛咒。
屆時,貧瘠的土壤會盛放出燦爛的花朵,受傷的人兒會告別昨日,擁抱新生。
而這一切,就像郭愛君所說:
“有些故事的開頭可能是灰暗的,但我相信用溫暖和愛會改寫出不一樣的結局。”
文章轉載自公益中國網:http://www.gzjgpet.cn/special/show.php?itemid=359
圖片已注明出處,如有疑問請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