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專題介紹

“乖~聽話,不然爸爸媽媽不喜歡你了哦”
 
“你家孩子真乖啊,不像我家的一點也不聽話”
 
“你在學校乖不乖啊”......
 
生活中這樣的話語似乎總是縈繞在我們的耳邊,不知從何時起,“乖巧、聽話、懂事”等等標簽成為了評價一個孩子是否優秀的標準之一。
 
快推易kt1.com云圖_乖巧聽話懂事
 
來源:快推易
 
慢慢地,孩子開始壓抑自己的天性,滿足家長或老師的需求,順應父母長輩的安排,做個大家眼里乖巧、懂事、安靜、聽話的“好”孩子。
 
可是這些事,真的是他們想做的嗎?他們真的快樂嗎?小心翼翼地做出“乖巧”模樣的孩子真的很讓人心疼。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小時候越懂事聽話的孩子,長大后心理問題越多。”
 
所以,孩子,你絕對不可以學壞,但一定不要太乖!
 

 
湖南一鋼琴老師因為家長想讓最近要考級的孩子來練琴,她出于信任,將家里門密碼告知教了6年的學生,方便她來練琴。
 
前幾周還好好的,誰知前兩天中元節晚上回到家,卻看到一片狼藉的場景——
 
物品都散落在地上,之前獲獎的獎杯被砸了,禮服被從柜子里拿出來扯壞扔到地上,一些禮品盒、手作裝飾也全都被破壞后扔到了地上,家里全部被學生給砸了。
 

 
來源:視頻截圖
 
在她調取家中監控后,發現這名學生在砸她家時,還是那種高興的狀態,這讓她有些害怕,同時也不理解。
 
她想不明白,自己從女孩五歲學琴開始,6年來付出了那么多心血和感情,而且平時又乖巧又懂事的孩子,為什么會出現做出這種事?
 
每一個孩子的行為背后都是有動機的。
 
1、有可能孩子表現出來的喜歡鋼琴,是被媽媽逼迫的無奈選擇。
 
從她的真實意愿來說,她是不喜歡鋼琴的,但是年紀小又無法反抗。
 
直到現在考級的高壓之下,厭惡情緒達到了巔峰,再也無法壓抑,就把老師家給砸了,借此表示以后都不想學琴了。
 
搜狗截圖24年08月21日1616_1
 
來源:視頻評論區截圖
 
2、有可能孩子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尋求她人的關注。
 
就像嬰兒想要喝奶,但是不會說話,只能通過哭的方式來獲取;
 
同理,她是想吸引父母及老師的目光,但不會正確的表達,只能通過砸鋼琴老師家來博得。
 
3、也有可能是她不喜歡這位老師平時上課對她的對待方式,對老師本人有意見,并且懷恨在心……
 
當然還有其他的可能,歡迎大家補充。

雖然家長也帶著孩子登門道歉和賠償,但正如老師所說,留給家長乃至這個家庭都是一個長期的問題。
 
b151f8198618367a01468069c6d60bdab11ce5e8(1)_看圖王(1)
 
來源:視頻截圖
 

 
做一個“乖孩子”,看似得到了表揚,實則失去了更多。

當看街邊看到喜歡的玩具,TA會悄悄把目光移開,假裝沒有看到。
 
當別的小朋友爭奪那唯一的一塊蛋糕時,TA會偷偷咽下口水,假裝自己不想吃。
 
當看到別的小朋友被父母帶著去游樂園玩時,TA會默默轉過身,假裝自己不喜歡玩。
 
當父母問可不可以把心愛之物送給別的小朋友時,TA會暗暗低下頭,假裝自己很大方……
 
圖怪獸_未命名_看圖王
 
來源:圖怪獸
 
盡管渴望是那么的波濤洶涌,卻都被一句“孩子,乖~你要懂事”掩蓋的無聲無息。
 
本該無憂無慮的年紀,卻學會戴上了名為人情世故和察言觀色的面具,迎合父母的想法,壓制內心的需求。久而久之,逐漸忽視了真正的自己,失去了表達自己真實情感的能力。
 
圖片 1
 
來源:《請回答1988》
 
這樣的成長環境培養出來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出現“討好型人格”。而這種隱藏自己的情緒,不懂拒絕別人,并且過于看重別人的看法的性格,會伴隨TA走上學校、工作、婚姻與生活。
 
微信圖片_20240822110002
 
來源:羅翔老師
 
而且,已經失去真實自我的“乖小孩”,小時候越乖,長大后越難以獨立。
 
父母真正撒手不管的時候,也就是孩子災難的開始。因為他一直以來,都只是在接受別人的安排,從未自己安排過自己。
 

 
阿勒德曾經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這些孩子們都在父母要求下以所謂的“懂事乖巧”模樣長大。這過程中,所有的委屈,不甘的情緒全都化為委曲求全的隱忍。
 
當有一天,這些隱忍足夠多,TA撐不住時,不在沉默中爆發,就會在沉默中滅亡。
 
不知你是否聽過心理學上使用率很高的一個定律——踢貓效應。
 
這個定律大概講的是,上司因為心情不好,在單位訓斥了一名員工,這位員工回家后,看到孩子在沙發上蹦蹦跳跳,心里莫名煩躁,就對著孩子一通訓斥。
 
孩子感到委屈,這時家里的貓跑了出來,他便發泄情緒地踹了貓咪兩腳。
 
微信圖片_20240822104815
 
來源:網絡
 
貓受到驚嚇跑了出去,孩子去追貓,正巧遇到一輛車路過,司機為了躲開小貓,卻不慎撞到了路邊的孩子。
 
這就是一個人的情緒波動和發泄方式,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這樣的情況在家庭關系中,也十分常見——
 
如父親角色的長期缺位,造成家庭付出的不對等,從而導致母親承擔過多壓力,讓其心中積攢了一系列壞情緒。
 
當壞情緒堆積到一定程度時,便需要一個宣泄口傾倒。
 
而這份“情緒垃圾”的最終接受者,往往正是家里最弱小的存在:孩子。
 

 
來源:網絡
 
或是過度焦慮的父母眼中孩子的成功遠比一切都重要,卻不曾想過度焦慮,會給孩子帶來過大壓力。
 
而孩子并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排解負面情緒,所以當負面情緒越積越多時,總會在沉默中爆發——
 
就像前面提到的學琴6年的女孩一樣,等到脫離了父母的掌控,內心真實的自己就開始顯露出來了。
 
或是像電視劇《想見你》中的陳韻如一樣,在沉默中滅亡——
 
明面上她是父母長輩眼中的乖乖女,每天照顧早出晚歸的媽媽,喊任性的弟弟起床、做出名的“校規達人”。
 
可是私底下她卻過得一點也不開心,不止一次想過去死。
 
搜狗截圖24年08月21日1738_1
 
來源:《想見你》
 
在日記里寫到拼命去發光,想要別人發現自己,最后等待的還是墜落,她決絕選擇自殺,也不愿自救。
 
這樣的家庭結構之下,孩子常年遭受著高壓,精神世界的那根繩子也會一碰就斷。正如老話說得好——
 
“父愛則母靜,母靜則子安,子安則家和,家和萬事興。
 
父懶則母苦,母苦則子懼,子懼則家衰,家衰毀三代。”
 

 
在這個急速變化的時代,“乖”不是個褒義詞。
 
這種“乖”于孩子而言,更像是一種魔咒,一種自己的想法并不重要的魔咒。
 
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乖”就會演變成一種毫無底線的討好,把所有的想法、感受都排在了自己的前面,自己反而成了最不重要的那一個。
 
一個家庭最大的遠見,就是父母不透支情緒,孩子不消耗能量,共同托舉出美好的未來,而不是培養一個只知道聽父母話的“乖孩子”。
 
真正的懂事,是同理心,是明辨是非,而不是一味的妥協退讓,壓抑自己的情感與需求,委屈自己成全他人這樣活得很累。
 
父母要想讓孩子做到真正的懂事,無非就是多些愛與愛的交流,多聽聽孩子的感受,多問問孩子的意見,多鼓勵孩子的表達。
 
知道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一味地強制要求,甚至使用暴力。
 
圖怪獸_未命名_看圖王(1)
 
來源:圖怪獸
 
培養孩子的目標有千萬種,最壞的那個就是“乖”小孩。
 
如果孩子的童年是規規矩矩地壓過固定的軌道,到達終點站,窗外的風景,再美,也與,TA無關。
 

文章轉載自公益中國網:http://www.gzjgpet.cn/special/show.php?itemid=378

圖片已注明出處,如有疑問請與我們聯系。
 
 
圖片報道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