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老了,頭發白了......”
國慶假期結束,返程的車上熟悉的旋律再次響起,望一眼車后的父母,送別的身影已愈加模糊。
伴著歌聲的回響,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文。
稱以前聽這首歌時,會幻想等自己老了,頭發白了是什么樣子、過著怎樣的生活。
而現在,滿腦子都是自己離家后,年事已高的父母會是什么樣子、會過怎樣生活。
這話,指的是該網友的父母,同時也是千千萬萬人的父母。
來源:圖怪獸
這些父母還有個共同的名字——空巢老人。
眼下,又是一年重陽至,伴著各類敬老愛親活動的舉行,重陽節感恩敬老的氣氛愈加濃烈,我們也不妨借此機會一起走進空巢老人的世界。
據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97億,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17億,其中空巢老人人數突破1億。
龐大的數據背后,反映的是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以及空巢老人這一社會問題的不斷加劇。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中國社會經歷了巨大的變遷,隨著優質教育的持續普及下,一批又一批孩子通過勤學苦讀去往一個又一個遙遠的地方。
空間距離的拉大,空巢也就成為常態。
前段時間,一位88歲老人獨自就醫的事情叫人唏噓不已。
據了解,老人在不慎摔倒后,由于子女不在身旁,只得自行就醫,考慮到老人摔傷行動不便,醫生希望老人能聯系家屬前來照料。
可不論醫生怎么說,老人都不愿聯系家屬。
他堅稱自己一個人可以看完病并一點點挪動身軀前往相關科室檢查。
還好路上碰到了一位熱心幫助小伙兒,等待檢查的間隙,老人向小伙兒吐露了心聲。
原來老人并非孤家寡人,他膝下有三個子女,不過都已移民澳洲。
老人說他不想告訴孩子自己的身體狀況,怕她們擔心、怕她們花錢更怕自己成為她們的負擔。
接連三個怕字,讓人聽得極不是滋味。
崔京浩在歌曲《父親》里的一句歌詞,用來形容此可以說再貼切不過——
都說養兒能防老,可山高水遠他鄉留;都說養兒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張口。
來源:圖怪獸
而放眼開來,這樣的空巢老人有太多太多,他們把傷口深深裹藏,只敢在無人時獨自舔舐。
身體上的病痛在熱心人的幫助下或許可以被治愈,但心靈上的空洞又該如何填補。
對于這個問題,不少游子也曾給出的答案,他們為父母購買智能手機,試圖通過線上視頻的方式化解陪伴難的問題。
不可否認,線上視頻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老人的思念,但隔著隔著屏幕的陪伴終歸“治標不治本”。
掛掉視頻,寂寥再次席卷,無助的老人只得學著年輕人的樣子刷起手機,希望在各類短視頻中獲得陪伴和情感支持。
長此以往,上網似乎成了空巢老人的最佳拍檔,網絡上也陸續出現了專屬于他們的稱呼,比如“被手機綁架的老人”“困在手機里的老年人”等等。
社交平臺上會經常發起對他們的聲討,責怪他們一把年紀了還管不住自己,卻不知他們“網癮大發”的背后其實是份沉甸甸的思念。
所以,與其指責他們,不如反思下身為子女的自己:
有沒有及時了解父母的身體狀況,有沒有對他們嘮叨多一點耐心,有沒有在他們需要的時候出現......
他們沒有我們想象得那么強大,陪伴也沒有我們自以為得那么簡單。
要知道每年因子女這些自以為而發生意外的空巢老人數不勝數。
他們有的被不法分子利用上當受騙,有的因身體原因在外走失,有的甚至慘死家中無人知曉。
我們明白父母與子女間很大程度上是場漸行漸遠的旅程,可窮盡一生托舉孩子的他們,在最需要家人的時刻卻無人問津、老無所依......豈不是是滑天下之大稽。
來源:圖怪獸
既然有些事不能等待,有些遺憾無法彌補,那么問題就應該得到重視并解決。
其實這些年在空巢老人養老問題上,社會方面也在不斷努力。
比如政府指導空巢老人及其家屬了解并申請當地的補貼政策,確保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
比如社區安排定期家訪,檢查老人家中的安全設施,及時反饋并解決存在的問題;
比如醫院組織免費體檢,檢查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對于需要長期護理的老人,提供護理補貼和支持。
外部力量都如此持續跟進,身為子女的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現身”。
或許有人會說自己也是生活所迫,實在沒辦法常伴父母左右。
為生活奔波可以理解,但孝心是無法外包的存在,縱使外界有再多的關注,也代替不了孩子在父母心中的位置。
所以,即便再忙,也請常回家看看。
陪他們談談心遛遛彎,檢查檢查身體、制定制定營養計劃......
也要與社區、鄰居等建立聯系搞好關系,告知他們聯系方式以防緊急需要。
不在家的時間,多主動給他們打個電話開下視頻,觀察他們的精神狀態,給他們講述近來開心事,鼓勵他們無聊時多參加社區的老年活動......
忙,從來不是忽略老人的借口,等,從來不是老人該盡的義務。
這世間,很多事都可以等忙完了再做,唯獨孝不行。
來源:圖怪獸
當前,假期全面收官,一切又回到原來的軌道。
我們可能在工作抑或朋友相聚中,再次將他們淡忘。
但他們,在這場熱鬧過后,又開啟新一輪無盡頭的等待。
來源:圖怪獸
文末,想從父母和孩子的角度各說一句:
對父母而言,晚年的幸福不是坐擁多少財產、擁有多高地位,而是身邊有個知冷知熱的孩子。
對兒女來說,最大的福氣不是擁有多光鮮的工作、賺取多豐厚的報酬,而是父母尚在、我們尚能陪伴。
公益中國,從我心做起。
公益中國網長期以來一直關注大公益范疇各類公益事件,歡迎提供新聞線索。
公益網站:http://www.gzjgpet.cn/ E-mail:pubchn@mmia.com
文章轉載自公益中國網:http://www.gzjgpet.cn/special/show.php?itemid=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