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小短劇,又雙叒叕火上熱搜。
還是一樣的劇情、一樣的腔調。
只不過,主角從腹黑小鮮肉、軟萌灰姑娘變成了中年霸總、落魄婦人。
也就是這一改變,讓短劇市場找到了另一種“流量密碼”。
來源:多部老年短劇封面
要問這種中老年短劇有多火,先來看一組數據:
據WETRUE短劇熱度榜顯示,近兩月,中老年短劇在短劇榜單中紛紛屠榜。
其中,《閃婚老伴是豪門》上線后連續五日霸榜第一,抖音話題量已超23億。
《閃婚五十歲》《老炮兒之上陣父子兵》也都位居榜單前列,抖音話題量也分別突破6億及3億。
頗高的數據,驚呆了不少“路過”的年輕網友:
“是什么讓年輕霸總變老后,播放量更猛了?”
其實,中老年短劇一路高歌的背后,是無數“上癮”的老年觀眾。
來源:微博熱搜截圖
家住廣東的林婆婆今年已有85歲高齡,因為被短劇吸引每天都會花幾個小時觀看;來自江蘇的方大爺,同時追5部短劇,手機上甚至有上百個短劇小程序......
可以說,不論性別男女、不論花甲耄耋,從一線到四線、從城市到農村,無不有蹲守在手機前刷劇的老年觀眾。
銀發族找到自己的興趣本是好事,但狂追短劇之下,問題也隨之而來。
首當其沖的便是健康問題,很多“短劇老人”從早上起床就開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沉迷小短劇”。
但超長刷劇帶來的是身體的透支,很多老人因此視力出現大幅下降,有的還引發了頸、肩、腰椎等疾病。
來源:圖怪獸
而在“勞神”之外,刷短劇還會“傷財”。
與電視劇不同,短劇每集時長控制在3分鐘內,時間雖短,但集集有爽點,只不過每集最后也就是劇情的關鍵時刻總會急剎車,必須掏錢才能解鎖下一集。
于是,在懸念的誘導下,很多老人選擇付費解鎖。
據了解,當下短劇付費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單集付費,每集收費在0.8—1元之間,另外一種是小程序的年費會員,價格在200—400元不等。
要知道一部短劇通常為90集起,有的短劇商家為賺取更多利潤,還會將每集時長再次壓縮壓......所以沉浸在劇情中的老人,不知不覺間,花了一元又一元。
而這還是沒有其他套路的情況,在一些短劇小程序中,每看完幾集,就會出現“新人福利”或“限時優惠”的彈窗。
比如“9.9元看全集”“19.9全站短劇免費看一天”等,優惠的價格很難叫人不心動。
但在支付時,套路就來了,平臺會默認勾選自動續費選項,且續費價格均以原價扣費。
不明情況的老人以為只是按優惠價購買了一次,不成想被原價自動續費了許多次。
來源:圖怪獸
這種被套路消費的老人不是個例,而是很多很多。
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布了篇媽媽為短劇每月充值6000多元的帖子,帖子下相關留言數萬條:
“奶奶說只花了9.9,但現在銀行卡余額都提示不足了。”
“我媽節約了一輩子,卻發現自己竟在短劇上花了一萬多。”
“扣款賬單打出來,我爸還不相信是自己看短劇扣的。”
......
也有少部分老人察覺到按集購買的“坑”,于是直接充值會員。以為自己避坑成功,實際上是從一個坑掉到另一個坑。
很多短劇小程序充會員前需先購買對應的虛擬貨幣,再使用虛擬貨幣進行兌換,但這里的虛擬貨只能按照指定的數額購買,不能自定義。
所以計算下來,無論包月、包季還是包年會員,購買虛擬貨幣的數額,總會大于實際會員充值需要的數額。
復雜的規則、模糊的標示......短劇充值的框架年輕人都很難理清楚,更別說上了年紀的老人。
來源:圖怪獸
“勞神+傷財”這套組合拳打下來還沒完,很多短劇還在精神上腐蝕著老年觀眾。
目前,市面上的中老年短劇幾乎都是以“不切實際”和“過度夸張”為爽點,有的甚至將“毀三觀”的低俗情節融入劇中。
背離生活常識且極具誤導色彩的內容,使得很多“短劇老人”分不清網絡與現實。
他們將精神寄托于短劇中那個荒誕虛擬的世界,也習慣將短劇中的邏輯硬套于現實生活,至于現實生活的種種他們很少覺察,也并不關心。
有子女在發現問題后,直接將老人手機設置成兒童模式。
強制戒斷下,不少老人確實脫離了短劇,但情緒變得難以受控。
當然也有部分老人真的意識到問題嚴重性,他們憑借自身意志力成功戒掉“短劇癮”,精神回歸生活后,他們像之前一樣會因為一件小事高興,也會因為一件小事而心生期待。
只不過更多時候,他們還是呆坐在門前,一天又一天......
來源:圖怪獸
至此,事情解決了又好像沒解決。
老人沉迷短劇不假,但靜心來看,這又何嘗不是網絡對老人的精準圍獵。
老年人作為互聯網環境中最弱勢的群體,他們上癮的不只短劇,還有網購團券、直播打榜等等。
但無論是短劇視頻,還是直播網購,其實都可以通過創新給予老人正向陪伴/服務,只不過缺乏管制的市場滋生了太多為利益不擇手段的平臺和商家。
在他們不良信息的刺激引導下,一個又一個老人透支了身體、掏空了錢包。
圍獵之下,老年人想要在此陣營“全身而退”并不容易,除加強自身分辨能力外,還需社會各方的協同作用。
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微短劇、直播、網購等市場的監管力度,落實監管責任,規范市場秩序,及時發現并處理違規內容及誘導消費的陷阱。
各平臺也應壓實主體責任,統一收費模式,強化告知義務,比如建立老年人防沉迷模式,涉及付費時通過醒目標識、放大字體等方式強化提醒。
來源:圖怪獸
有了監管的層層加碼,子女要做的是看到老人網癮背后的情感需求。
日常生活中多一些陪伴和溝通,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和精神狀態,如發現他們有沉迷短劇、沖動網購等情況,不要生硬干預,多一點耐心和換位思考,用實際行動填補他們的情感空白,才能逐步擺脫網絡依賴。
同時,輔助他們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或鼓勵其參加老年大學、社區/村活動等,當晚年生活充實豐富,他們自然可以健康觸網。
來源:圖怪獸
眼下,老年短劇的輿論風波還在持續,其暴露的問題還在增加。
如何為老年人提供更為優質的老齡文化產品/服務、如何讓老年人真正實現“老有所樂”......都值得各方深入思考。
公益中國,從我心做起。
公益中國網長期以來一直關注大公益范疇各類公益事件,歡迎提供新聞線索。
公益網站:http://www.gzjgpet.cn/ E-mail:pubchn@mmia.com
文章轉載自公益中國網:http://www.gzjgpet.cn/special/show.php?itemid=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