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行善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人生境界。
慈悲放生,本為善舉,然而卻有這么一群人,打著善良的幌子,卻做著“為人不齒”之事。
放生在當下的輿論環境中,已經走向了某種“詭異”氛圍和讓人難以理解的方向。
而這,基于這兩年接二連三出現的“放生亂象”和“奇葩”的放生行為。
1
放生還是殺生?
2024年9月8日,上海蘇州河42公里岸線貫通后,吸引了不少個人和民間組織專程跑來放生。
而錯誤的放生讓蘇州河多次因大量死魚登上熱搜,今年還創下了1天撈出一噸死魚的“新紀錄”。
來源:瀟湘晨報
由于大規模放生不適應在此生存的魚類,早在2022年,蘇州河就撈出了約6.82噸死魚,今年已撈出7.5噸,預計到年底將超過去年的7.9噸。
更離譜的是2024年8月,河北廊坊和吉林松原,都出現有人在小區內放生大量蟑螂,而事發后物業對周邊進行了全面消殺;
來源:微博@百姓關注
2023年8月3日,廣東東莞,有人在河邊“放生”魚豆腐;
來源:微博@西部決策
2023年7月23日,山東青島,有多人圍聚嶗山水庫,搬運礦泉水往水庫里倒;
放生蟑螂、礦泉水、魚豆腐,甚至放生餅干、水果和大米,這種“活久見”的事,竟然有人為之。
還有人放生巴西龜、“清道夫”等外來入侵物種,給當地動物生態帶來威脅……
在放生者眼里,不管是蟑螂或是其他,皆是生命,都可以被放生并由此獲得福報。
一方面是出于方便考慮,二是放生者認為,菜市場的動物是最容易被人吃掉的生命,因而放生它們更有功德,放生動物往往是去農貿市場、商戶小販或生鮮市場買的。
鯉魚、鯽魚、泥鰍等水生動物因價格低廉、易于購買,成為放生者的首選。
此外,寵物市場也是放生動物的來源之一,龜、蛇、鳥等寵物被一些人購買后被放生或棄養。
事實上,放生的初衷再好,但盲目放生等于放死。
來源:小紅書@長尾山雀
第一,從菜市場或養殖場買來的魚等人工養殖的動物,并不適合放生,被放生后不一定能適應野生環境。
蘇州橋成噸死亡的放生魚,正是無法適應野生環境,再碰到夏天的高溫、暴雨等極端天氣,氣溫高,水體含氧量低,這就導致放生等于殺生。
還有靈隱寺旁溪水內放生的寵物龜,根本無法抵御降雨、降溫以及晝夜溫差大的氣溫變化,放生的寵物龜大量死亡后,還會影響水質,靈隱寺只能無奈安排專人日夜巡查打撈。
第二,此類魚養殖的目的就是供人食用,一般經過基因改造或是外來物種,平時全靠人工投放藥物控制疫病。
如果把這些魚放到野生環境里,會對原生魚類造成基因污染或危及原生魚類的生存環境,還可能會把疫病傳染給其他魚類。
第三,由于缺乏科學知識和對生態系統的了解,不當放生行為不僅導致了動物的死亡,甚至還會破壞當地的生態平衡。
比如巴西龜等外來物種放生到本地水域,可能導致本地物種的滅絕,
或將淡水魚放生到海水中,往海里放泥鰍、黃鱔、草龜、錦鯉等淡水魚則會導致其死亡。
來源:小紅書截圖
第四,每次放生進行冗長的放生儀式,簡單的放生儀軌就稱名(各大佛和菩薩名號)—懺悔—皈依—念佛—放生—回向,幾分鐘就能做完。
而有些放生團體的儀軌,可能要進行一個多小時,實際上,長時間的放生儀式是讓放生動物死亡的原因之一。
來源:騰訊新聞評論區
第五,放生催發的捕捉、運輸、售賣的產業鏈,帶來更多動物死亡。
以鳥類放生為例,放生人群從鳥市或其他地方購買的鳥類,其實是來自野外捕捉的,背后往往隱藏著一個殘酷的真相:大量的同類在捕捉、運輸的過程中死亡。
捕捉使用的鳥網、粘網等工具,會導致許多鳥類受傷乃至死亡。同時,被捕獲的鳥類會有強烈的應激反應,擠在缺乏食物和水且環境衛生條件差又狹小的籠子里,長時間運輸就更容易生病死亡。
來源:法治在線
這導致許多鳥類在到達目的地之前就已經死亡,而為了保證市場供應,鳥販子則會捕獲大量的鳥類,以彌補運輸過程中的損失。
但放生群體內有一個說法,“只要不是你(直接)造成的死亡就不算你殺生”,這種在運輸途中死去或放生后死去的情況,是動物自己的因果。
2
善良還是偽善?
目前,民間放生群體的規模日漸龐大,大體上分為個人放生和有組織有規模的團體放生。
個人放生,通常是出于宗教信仰、祈福等目的購買少量動物放歸自然,或出于偶爾救助個別動物,將其放生到自然環境中。
放生之人,皆有所求。有的人是為了求子,有的是為了找工作,有的是為了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有的是為了罹患絕癥的家人能康復……
對另一些人而言,放生的吸引力則在于增加財富。社交媒體上,不少人分享放生后帶來的改變——
有說自己收入增加了多少倍、天上掉餡餅的事輪到了自己,稱放生是其試過所有方法中來財最快最猛的方法……
來源:百度截圖
還有人對「放生不同的動物代表的不同寓意」做了總結——
運氣不好,放生泥鰍、黃鱔,可以轉運;
身體不好或者求長壽,放生烏龜;
小孩子要考試,放生鯉魚;
求子的放生魚籽或者懷孕的魚……
來源:小紅書
可以說,每一個被放生的動物,都承載著一個世俗的心愿。而這些心愿,“獻祭”的卻是動物的生命。
“偽善”者總能通過自以為的善舉,來安慰自己那顆無處安放的心,然后再心安理得地去“作惡”。
善意放錯了地方,就是偽善,甚至是惡意。
3
放生還是生意
不過,“偽善”的背后也可能是無知和欺騙。
真正的信仰是一種精神寄托,能使一個人充滿智慧、理智、動力,使自己的境界邁向next level。
而過度信仰可能是一個圈套,更是別人PUA的對象。
而有組織有規模的放生,資金規模大,甚至一些放生團體每年累計放生資金達百萬級。他們團體組織的大型放生活動,涉及大量動物。
深究起來,這背后往往涉及野生動物非法捕捉、買賣,放生成了一部分人的搖錢樹。
來源:鳳凰網
由此,放生群體和釣魚、捕魚群體常年在進行貓鼠游戲。往往是前腳有人放生,后腳就有人把放生的魚撈走,再進入市場循環。
這樣就產生惡性循環的地下產業鏈:放生—違法捕撈—賣給民間慈善機構放生。
如今,放生黨已經有了一道完整的產業化利益鏈:放生組織從論壇發帖編故事—找目標客戶—團售野生動物—舉行放生儀式。
有些放生組織者本身是養殖戶、水產批發商或是賣宗教用品的,這完全就是一場精心設計的騙局。
4
遠方還是身邊
佛教提倡放生,“佛子應以慈心行放生之業,因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生生世世皆由彼受生,故六道眾生悉是我父母;若見世人殺畜生時,應方便救護,解其苦難。”
古有釋迦牟尼割肉喂鷹舍身放生的故事,而今很多人卻罔顧現實,盲目放生,不僅動物的生命難以保障,還危害他人的安全,甚至看不見自身的執念和著相。
不考慮他人安全,隨意在離人們居住不遠的地方,放生毒蛇、鱷魚、鱷雀鱔、狼之類的危險動物。
來源:新快報
2022年8月17日,江蘇泰州一男童在小區水池邊玩耍,被一條來者不“鱔”的鱷雀鱔咬傷3根手指,原產北美洲的鱷雀鱔,卻出現在了小區水池,或放生帶來的生物入侵。
來源:第一時間
放生吧還有網友甚至貸款負債,也要放生……
來源:貼吧
普通人真的要做公益獻愛心,不妨從身邊做起,善待親友和每一個周圍的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關心關愛具體的人,自然會收獲福報。
與其花費大把的時間和金錢放生,去求身患重病的家人康復,不如好好治療,多多陪伴,幫助家人完成最后的心愿;
與其花費大把的時間和金錢放生,去求發財或是找工作,不如耐下心來,梳理不足,查缺補漏,重整旗鼓再次出發;
與其花費大把的時間和金錢放生,去求孩子的成績,不如多給孩子關愛,培養孩子的自驅力,幫助孩子找到方向……
放生,善舉,追求心靈的超脫都沒有錯,可存善心不作惡即為善行,何必以“善行”彰顯善心?更何況這般盲目放生,怎么算是“善行”呢?
執著自身的福報和功德,而不全心全意從眾生的福祉出發,這種放生不僅是違背科學,也違背佛學本意的。
公益中國網在此倡議:科學放生,守法放生。
首先,按照法律要求履行報批程序;其次應該選擇本地物種,且放生地點應適合動物的生存。
放生前,最好咨詢相關專業人士的意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科學放生后,進行定期回訪,了解放生動物生存狀況,并及時采取措施應對可能出現的問題。
最后我想說,其實,最好的放生,叫放過自己,讓過去就這樣過去。
正如弘一法師曾說:“不要和往事過不去,因為它已經過去,不要和現實過不去,因為你還要過下去。”
公益中國,從我心做起。
公益中國網長期以來一直關注大公益范疇各類公益事件,歡迎提供新聞線索。
公益網站:http://www.gzjgpet.cn/ E-mail:pubchn@mmia.com
文章轉載自公益中國網:http://www.gzjgpet.cn/special/show.php?itemid=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