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技巧讓前任重回你身邊”“手把手教你10天復合”“學會這種能力讓TA離不開你”......
經常5G沖浪的朋友可能都刷到過這類視頻/直播,視頻/直播中的人物總是打著“情感導師”的頭銜,講述一連串情感修復的話題。
他們稱自己在這方面頗有經驗,可以為感情受挫的人指點迷津。
語言誘導下,很多人向他們尋求“幫助”。
來源:抖音評論區
而最近,一篇刊登在《工人日報》中的報道徹底揭開了這場以情感為名的騙局。
報道中提到一名受騙女孩崔雯(化名),她的經歷在一眾受害者頗有代表性。
今年28歲的她,因與相戀兩年的男友分手,陷入惆悵與焦慮。
一次刷短視頻時刷到一個關于情感挽回的直播,主播言辭懇切的告訴觀眾:分手并不意味著結束,只需要找到正確的方法,愛情就能回到身邊......
正處于迷茫中的崔雯,聽到這些自然是招架不住。
于是,她加入該直播間的粉絲群,期待主播能幫她挽回愛情。
來源:圖怪獸
不久后,有工作人員同她聯系,稱需要付費才可獲得咨詢服務。
雖然直播間和粉絲群都未提及付費事宜,但為了愛情,崔雯還是選擇了繼續,她先后支付了99元、2980元購買一對一溝通課程和專業顧問指導方案。
之后,一位自稱專業顧問的咨詢師給她發來3份資料讓其自學,資料分別為《愛的五種能力》《讀懂愛的本質,掌握愛的五種語言》和《幻滅期:為什么完美的戀人突然變了》。
本就毫無價值可言的資料自然幫不到崔雯,而在她有疑問進行咨詢時,對方的回答也是極具PUA屬性:
“你只要改變一點點,可能就會得到他的關注。”
“傻丫頭,你一點都不懂男友說話真正背后的底層邏輯。”
......
一段時間后,崔雯終于清醒過來,意識到被騙的她要求對方退款,但毫無意外遭到了拒絕——“我們的退款政策已在協議中說明,提供咨詢后無法退款。”
這時,崔雯才知道之前所簽的合同,部分約定存在“霸王條款”。
無奈之下,崔雯向警方求助,在警方的幫助下,部分損失得以追回。
崔雯的遭遇告一段落,但“情感導師騙局”一事并沒有結束。
來源:央視《經濟半小時》
近年來,隨著各類社交平臺的興起,很多感情受挫的年輕人喜歡在網絡上尋求幫助,這也就使得情感咨詢類內容頗受關注。
但為了獲利更大化,有人利用起失戀者受傷的心理,開啟了“重歸于好”等情感修復業務。
在他們的圍獵下,像崔雯一樣的受騙者不在少數。
受騙者中有人沉醉在“情感導師”勾畫的復合藍圖中,花費著一張又一張鈔票,認為“錢可以慢慢賺,但感情不能等”;
有人按照“導師”的要求一步步改變自己,卻因此陷入了更大的焦慮;
有人發覺被騙也不敢聲張,因為被對方威脅,會利用已知信息徹底搞壞其與前任關系......
來源:網友截圖
上述種種,都將這類服務中誘導高額付費、合同暗設霸王條款、服務完成度難以界定、威脅恐嚇等問題暴露無遺。
問題之下,情感咨詢所屬機構及從業者的資質也值得推敲。
就拿崔雯所簽合同的那家公司來說,經檢索發現該公司國標行業為“工業與專業設計及其他專業技術服務”,可以說與情感咨詢毫無關系。
機構既如此,從業人員自是更甚。
有調查發現這些這類人群不僅沒有專業的心理學背景或資質認證,甚至來自各行各業。
武漢警方曾披露過一起詐騙案件,相關信息顯示,涉案的多名“情感導師”年齡僅20余歲,他們此前的職業是廚師、汽修工,有的還在校讀書。
來源:圖怪獸
情感導師的騙局被曝出后,很多網友憤憤發問:“一眼假的招數,這么多年了竟還存在!”
是啊,情感導師之風從初現苗頭至今,已有不短年頭,每年都有人看穿離開,但同時也有更多人深信加入。
它偽裝在偌大的互聯網中,變得越來越“專業”。
近兩年更是形成了以“戀愛復合”為主,“婚姻家庭”為輔的灰黑產業鏈,如搭訕藝術、小三勸退、婚姻掌控等等。
在他們的說辭里,只要錢到位,就沒有他們運作不好的情感/婚姻關系。
可即便如此,他們仍覺還不夠,當下他們開始借助網絡人設收割流量,試圖通過劇本等內容輸出扭曲更多人的婚戀觀。
從詐騙錢財到侵蝕觀念...種種信號無不在向我們發出警示,這些在法律和倫理邊緣瘋狂試探的“毒瘤”,亟需重視清理。
但值得注意的是,重視清理不是說動用所有力量將情感咨詢類內容徹底圍剿。
要知道情感咨詢本身是一個極具價值的行業,它是通過科學的理論方法疏解人們精神壓力和情感問題,所以我們要思考的是怎樣讓情感咨詢市場真正規范起來,怎樣把隱藏其中的“蛀蟲”趕出去。
來源:圖怪獸
問題的解決無疑是一場多方的聯動。
一方面,它需要外部力量的護航。
相關部門應對這一市場主動亮劍,建立健全行業監管機制,加強執法力度,對涉嫌詐騙的情感導師和機構重拳出擊。
網絡平臺更要將責任落實到位,加強對平臺內容及廣告的審核,及時處理發現的違規內容和行為,并配合執法機關調查,全力以赴扎緊平臺籬笆。
來源:圖怪獸
另一方面,它也需要當事人的內心“修煉”。
感情的事,說到底是一場自我修復。
當感情受挫時,我們要學會從自身出發,通過反思、調整等方式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只寄希望于別人帶你擺脫現狀。
尤其在復雜紛雜的網絡時代,我們更得多分清醒和理智,只有讓自己從“情感受傷者”的狹隘視角中走出來,才不會掉入“病急亂投醫”的怪圈。
來源:圖怪獸
待我們每個人都能擁有正確的愛情觀,都能在情感中保持理智,那些處于灰黑地帶的情感產業自然不復存在。
到那時,我們也會發現,最佳的情感導師,其實就是自己。
公益中國,從我心做起。
公益中國網長期以來一直關注大公益范疇各類公益事件,歡迎提供新聞線索。
公益網站:http://www.gzjgpet.cn/ E-mail:pubchn@mmia.com
文章轉載自公益中國網:http://www.gzjgpet.cn/special/show.php?itemid=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