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感動全網的麥子奶奶順利到達了云南西雙版納。
那句“種完麥子,我就往南走”也真的成了故事的開頭......
來源:景洪文旅
前段時間,在作家大冰直播連麥時,一位來自河南安陽的六旬老人講述了自己的愿望:
“種完麥子,我就要往南走”
“想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去西雙版納看看”
“我身上有五千多塊錢,年齡大了,再不出去就出不去了”
......
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帶著五千塊盤纏,騎著三輪車前往2600公里之外的西雙版納。
這事兒怎么聽,都有點天方夜譚的味道。
但主播大冰并沒有勸老人放棄,他向老人指出這一路上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并對此給出建議。
比如提供可行的旅游路線、聯系當地朋友為老人提供合適工作以保障旅行支出等。
來源:微博截圖
事后,兩人連線時的對話被網友發到網上,隨即引發網絡沸騰。
網友親切地將老人稱為“麥子奶奶”,并積極關注著她的動向,期待她早些前往西雙版納。
與此同時,大冰也調動了三組好友,全程接力護送。
可當麥子種完了,麥子奶奶卻“食言”了,她說地里的白菜不打理實在可惜,等賣完白菜攢夠路費就出發。
終于,白菜也打理好了。
麥子奶奶騎著三輪,帶著一箱手撕面包、一袋桔子、一包衣服、一個復合肥袋子縫制的背包,還有一張中國地圖啟程了。
來源:抖音@廢材
大冰的朋友廢材率先在安陽東站接到了麥子奶奶,她說自己帶了地圖,可以照著地圖騎車走,邊走邊打聽。
但考慮到老人身體和安全等問題,大冰和廢材為老人訂購了機票。
登機后,麥子奶奶不停用手機拍攝著窗外的風景,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在昆明落地,又經過兩輪接力護送后,麥子奶奶成功抵達西雙版納,入住大冰早已為其定好的酒店。

來源:極目新聞
這一路,除了大冰和朋友們的幫助,麥子奶奶還收獲了很多溫暖,比如:
每天都有很多網友向她表達關心和祝福;
告莊西雙景景區愿為其提供免費攤位賣她拿手的燴面;
景區內的酒店和民宿也向其推出合適的崗位......
愛心的接力一波又一波涌起,滋潤著麥子奶奶啟程后的每個瞬間。
來源:三言pro(流程單部分截圖)
起初,也有人不明白,大冰為什么要大費周章相助,大家又為何被老人的旅行打動。
順著這幾天的軌跡下來,一切都懂了。
就像大冰給出的解釋里說的,因為麥子奶奶是一個代表,她代表著我們已然老去的父輩們,代表著我們曾經在田間耕作過的姑姑、嬸兒、姨,甚至是媽媽。
是啊,麥子奶奶不只是一個人,她是千千萬萬農民長輩的縮影。
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幾十年如一日耕耘著家門口的幾畝田地。
他們中很多人沒有出過市、出過省,距離家二三十公里的縣城,可能就是他們去過最遠的地方。
來源:圖怪獸
如今,麥子奶奶見到了遠方的世界,可很多人,依舊被困在了他們的家鄉里。
耄耋之年,聽著別人談起外面的世界,他們眼泛星光,也會有“出去看看”的念頭劃過,但看看已然老去的自己,一切都力不從心了。
于是,將一生奉獻給田地的他們,又繼續留在了村莊。
來源:圖怪獸
他們是用雙手筑造祖國富余糧倉的人,也是走在時代后面的人。
在時代列車的呼嘯下,他們的模樣可能愈發微弱,但我們不能將他們遺忘。
那些聲音、那些心愿......那些有關于他們的點滴,都值得被更多人看見、守護。
而在麥子奶奶的影響下,近期,不少子女帶著長輩踏上了遠方的路途:
“爸媽一輩子沒坐過飛機,剛才給他們買了機票,希望辛苦了一輩子的他們能好好放松放松。”
“這周要帶爺爺去北京啦,他今年78歲,總說不想出遠門,但我知道去北京是他未說出口的心愿。”
......
來源:圖怪獸
其實,不僅是農村的老一輩,麥子奶奶的故事里還有我們自己。
年少時,我們常說要遵循內心,為熱愛而活。
但步入社會后,我們不再是無憂無慮的少年,工作、家庭把我們的生活擠得滿滿當當。
曾經的熱愛、理想被塵封在角落,積了一層又一層灰。
偶然想起它時,只能安慰自己再等等。
等還完房貸了又想等賺夠錢了,等賺夠錢了又要等孩子長大了,等孩子長大了又得等孩子成家......
如此一茬接一茬,像是那種不完的“麥子”。
而真實的人生,能種幾茬麥子呢
“人生的幾十年,就是麥子熟了十幾次”,麥子阿姨在連線時給出了答案。
所以,時間容不得我們等了又等。
來源:圖怪獸
可能有人會說,不管不顧一頭扎進自己的理想,豈不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無論麥子阿姨的故事還是上文講述,所提倡的皆是平衡好當下生活后的正向奔赴。
那些所奔赴的美好,能否直接助力物質生活是個未知,但一定會通過人精神面貌的改善間接影響生活。
可能又有人說,平衡好當下生活談何容易。
的確,生于人世,我們每個人都有要忙碌的那塊“麥田”。
但在生活的行進中,我們不難發現,相當一部分人所謂的被“麥田”所累,實際上是自己自添的枷鎖:
有人在這塊麥田里,不斷將生活杠桿抬高,偌大的經濟壓力,壓得自己無法喘息;
有人則在等的消磨中,沒了激情,覺得自己年齡大了、腦子笨了、沒有這方面經驗......在這些問題的作用下,他們習慣性將開始推倒明天。
可年齡、思維、經驗等問題與麥子奶奶相比,是更難的難題嗎?
幾十年生活的苦難、花甲的年紀、眾人的不解等等都沒有磨平她對遠方的向往。
她用行動告訴我們,很多時候離開麥地,只需要一腔“種完麥子,我就往南走”的勇氣。
來源:圖怪獸
不把明天當推辭,不把難題當借口的麥子奶奶,從豫北的村莊出發,走到了她心之所念的南方。
之后,她還會熱烈地、自由地往東走往西走,往祖國的大江南北走。
那我們呢,什么時候才能種完麥子,往南走呢?
如果答案總寄托于明天,那明天的答案大概率還是“明天”。
來源:圖怪獸
既然如此,那就借麥子奶奶的故事共祝你我:
早日種完“麥子”、收完“白菜”,去往自己心中的“南方”......
公益中國,從我心做起。
公益中國網長期以來一直關注大公益范疇各類公益事件,歡迎提供新聞線索。
公益網站:http://www.gzjgpet.cn/ E-mail:pubchn@mmia.com
文章轉載自公益中國網:http://www.gzjgpet.cn/special/show.php?itemid=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