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世上最難破譯的密碼是至今仍未被破譯的世界級密碼;
有人說,世上最難辨認的字跡是醫生手寫的處方單;
而在網上到處發帖求助的人說,世上最難分辨的是親人最后手書的「遺言」。
來源:微博@馬達的加斯加
1
小紅書上,有這樣一群“畫風突變”的求助者,他們求助的內容不是這件衣服該怎么搭配,也不是周邊哪里好玩,而是求助網友幫忙辨認親人最后的字跡——
一位求助帖主的父親在今年10月去世,生命的最后一刻,父親把想說的話用水性筆寫在了帖主的胳膊上,但因手已無力,字寫得歪歪扭扭,難以辨認。
很快,這篇帖子得到了眾多關注。有練過書法的網友根據每個字的重筆拆分了字的筆畫,解出了這些零散的筆畫,推測寫的是:「人走了,別一直想著」。
高達9萬的點贊和5000多條評論,多為親人離世的最后一抹溫情而感傷,同時也引發了網友大規模的共情。
另一位網友在帖子中寫道:“爸爸走了,從此我再也當不了孩子。
臨終前爸爸拉著媽媽的手說話,媽媽聽不懂,讓他寫出來,寫了一行,媽媽說看不懂,又寫了一行。
這是爸爸最后留下的只言片語了。有姐妹可以認出來嗎?”
來源:小紅書@吧啦吧啦
上萬網友點贊了一個答案:「不要難過,我想你堅強」。
來源:小紅書評論區
“不要難過”,這是一個丈夫在萬般不舍時對妻子的交代,希望生者在得到這個答案后也能如釋重負。
還有一位網友求辨認外婆臨走前寫的字,有網友回答:「老應死,無須傷心的」……
即使是字跡再難辨認的“天書”,也有人辨識出來,至少給出了一個相當接近原意的提示。
你看見的凌亂與無解,在逝者的筆下,卻曾經是異常清晰的一個愿望、一句關照。
我們以為的看不懂,總有人看得懂;我們以為的人間不值得,其實人間值得。
2
類似的求助貼不在少數,甚至在豆瓣上一個名為「史上寫字最爛小組」中,就聚集了很多求助者,有些人一看就是為辨認字跡才特意注冊的新賬號。
來源:豆瓣
幾乎每個在網上尋求幫助辨識字跡的帖子下面,都會有網友建議帖主去這個小組試試。
這些帖子中,有些得到了幾百條回復,在網友的拼湊下成功解出了答案,也有些石沉大海,慢慢被遺忘。

來源:豆瓣
親人離世之際,他們用盡力氣寫下最后的囑托以及遺憾。而如何辨認這些字跡,并保留這一痕跡,便成為了在世親人的執念。
其實,「史上寫字最爛小組」建立之初,本來只是個爛字聚集地,希望給每一個因爛字備受打擊、飽經嘲笑的“爛字書法家們”提供一個烏托邦,沒想到2022年8月的一個帖子,卻讓小組延伸出了辨識字跡這種功能。
“想請大家幫忙看看外公臨終前的日記寫的是什么,這是外公去世前一天在養老院寫的日記,家里人試圖讀懂他最后的文字,但實在看不懂。”
來源:豆瓣@ momo
組員們都紛紛點進來辨認,就算認不出來的也主動幫著頂帖,組長也驚訝于小組居然還可以這么用?為了讓更多組員注意到,她直接把帖子設置成了快閃活動。
組內有很多語文老師,平常會在組里“吐槽”一些學生寫的“爛字”,用有趣的方式消解判卷的憤怒與疲憊。
在接觸了形形色色的爛字后,這群老師早就有了能甄別字跡的能力。他們在那篇帖子下面逐字分析,拼湊出了爺爺日記的碎片——
“第五天,照樣起床洗臉吃早點,休息;第六天,照樣起床洗臉;第六天什么眼,睡覺”
“第七天右眼瞼老什么什么”
“第七天,園長為?眼瞼(曉?)學習(也可能是 養老 二字)”
“倒數第三段:伶仃在此藉老,因為倒數第二段:?舉?未開始堅持,因為又最后一段:?只要日子~好足以”
因為最后外公寫這些文字的時候已經意識不清,組員們也辨別不出后面的文字,但大家的幫頂和分析使帖子收到了近300條回復。
有人在評論區說,“這可能是我在爛字組看到的最有價值的一篇文章了”,甚至有人表示自己是專門為了回復這個帖子才進組的,而帖主則表示,“其實大家的回答都對我更有意義”。
3
這些到處找人破譯親人最后留下「天書」的人,每天面對著親人的遺言冥思苦想而終不得解,抓著這根跨越生死的線,松一點怕散,緊一點怕斷,只能被悲慟纏繞。
不過,幸虧有了這樣一群幫忙破譯“天書”的陌生網友,他們是人間最有愛、最溫暖的“譯者”,也讓我們明白互聯網最初存在的意義——互助共享快樂。如果沒有了他們,那些人不知何時才能卸下心頭的巨石。
人們在破譯前進行各種解析,在破譯后淚如雨下,無數網友說自己“真的淚崩”。一群活著的人面對死亡所表現出的真誠、坦蕩,傳遞出對生命的敬畏和感激之意。
來源:小紅書評論區
所有的生命告別方式,都以遺言為重。當即將離世的人已經不能如常敘述和手書時,掙扎著寫出的只言片語,就是他們在人間最后的印跡、最后的表達。
混亂不清的筆法就像有些人一輩子都沒看懂的愛,模糊了一生,卻在最后時刻震耳欲聾。
人之將死,所有功能都在慢慢消失,唯有這些“紙短情長”的心靈間的密碼可以留下。
來源:小紅書評論區
當親人離世前竭力想說些什么,最終卻還是沒有說出來的遺憾,才會理解生者得之一字就是幸運。因為到底寫了什么已經沒那么重要了,無論如何這些字都能給自己帶來能量。
正如諸多帖子下面的一條評論所言,“它可以是任何字,在你撐不住的時候。”
悲傷也不全是面對死亡的全部意義,死亡不是終點,被遺忘才是。留在人間的人,和“走了”的人,雖然在物理意義上的天人永隔,但在精神意義上卻永不失聯。
無論是00后小伙用AI復活奶奶音容笑貌,還是電影《流浪地球2》中圖恒宇在女兒去世后,將女兒的記憶上傳至虛擬世界中“續命”的數字生命計劃,
來源:第一財經網
人生沒有彩排,沒人喊“CUT”,都是“一鏡到底”,但生命這張單程票的終極意義在于:記住愛、記住溫暖,即使永別,也要把愛的記憶延續下去。
當珍惜眼前人、懷念已故者成為共識,成為我們致敬生命、致敬真情的凝重方式,我們就能讓生命的廣度、情感的長度得以延伸。
我們帶著這份愛與記憶,更能勇敢、更堅強、更開放地面對生命中的每一個挑戰與離別,讓愛與溫暖永遠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
當珍惜眼前人、懷念已故者成為共識,成為我們致敬生命、致敬真情的凝重方式,那生命的廣度、情感的長度自然得以延伸。
屆時,我們就能帶著這份愛與記憶,更加勇敢、堅強、開放地面對生命中的每一個挑戰與離別,將愛與溫暖鋪滿前行的道路。
公益中國,從我心做起。
公益中國網長期以來一直關注大公益范疇各類公益事件,歡迎提供新聞線索。
公益網站:http://www.gzjgpet.cn/ E-mail:pubchn@mmia.com
文章轉載自公益中國網:http://www.gzjgpet.cn/special/show.php?itemid=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