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四季,又逢歲晚;
小雪已至,天地初寒。
但在這個寒冬里,有這樣一群人在悄悄溫暖人心,傳遞著愛與溫情……
6年前的夏天,安徽霍山14歲少年小林以760分的優異成績考入了重點高中并獲得了獎學金,但天不遂人愿,正當全家人沉浸在即將入學的喜悅之中的時候,小林卻被確診急性白血病。
一家人的生活被突如其來的疾病強行摁下了暫停鍵,開啟了漫長的治病歷程。小林的媽媽失去了原本穩定的工作,開始一邊照顧小林,一邊擺地攤打零工賺錢,爸爸也在跑外賣賺錢。
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面對長期且高額的醫療費用,早已入不敷出。
無奈之下,小林的媽媽胡奇卉決定發起眾籌,向全社會尋求幫助。前后一共有28689位愛心網友共捐助了589092元,幫助這個家庭渡過了難關。
來源:水滴籌
今年冬天,少年小林終于康復重返校園,一家人的生活逐步進入正軌,為子眾籌的媽媽胡奇卉找親戚朋友借了21.3萬,退還全部眾籌捐款58萬余元。
她說:“我們已經度過了最艱難的日子,如果不退款的話,心中總感覺有件事情放不下”。
對于退款,小林也非常支持,他說明年就可以上大學了,可以勤工儉學幫家里還債,這也給了媽媽很大的底氣。
前幾天,眾籌平臺已將超58萬的愛心款項退還給捐助人。
不僅如此,面對好心人的幫助,小林的爸爸媽媽雙雙都申請了人體器官捐獻,希望也能為社會做點貢獻。
這是一場愛心的延續,小林一家表示:“這份人間大愛,我們一家人永遠都不會忘。在今后,我們會力所能及地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把大家這份愛心傳遞下去”。
來源:抖音@胡奇卉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6年前的愛心,而今得到了回響。
當青蔥希望遇上眾人助力,所有的努力都有了重量,所有的愛心也有了回響。
2021年8月21日,一則標題為《3565位好心人都在問:捐款為什么被退回了?》的新聞刷爆大家的朋友圈,一經發出,全網為之點贊。
來源:微信公眾號
原來是一位兩年前曾因病眾籌求助的新疆女孩苗彥彥,通過在朋友圈銷售新疆農產品,辛苦攢下12萬元,申請退還給眾籌平臺上曾幫助過她的3565位好心人。
來源:苗彥彥朋友圈
苗彥彥從小就是個堅強的孩子,16歲被確診為重癥肌無力,高二時病情加重無奈休學。面對困境,她并未一蹶不振,20歲時開起網店銷售自家紅棗。
2019年5月,苗彥彥外出治療返家途中,在南昌火車站轉車時突發支氣管感染,呼吸衰竭,被送進醫院,昏迷了10多天。
多年求醫問藥所費不菲,此時家中已拿不出足夠的治療費。當地一位好心人了解情況后,幫她發起了網上眾籌。
痊愈歸來的第四天,由于疾病導致聲帶閉合困難,苗彥彥逐漸喪失說話能力,與人交流只能靠打字,但為了盡快還上好心人的善款,苗彥彥在朋友圈里賣起了哈密瓜。
秋天,她賣庫爾勒香梨、阿克蘇冰糖心蘋果和自家大棗;冬天,她又賣起沙棘。
來源:光明日報
代理代發一件可以掙3元,零售一件能賺18元,而這12萬多元就是她兩年來這樣一筆筆攢下來的。
只要有人詢問,不管什么時候,她都第一時間回復。雖然無法語音交流,但優質的農產品和周到的服務,為她贏得大批回頭客。
苗彥彥說:“我遇到困難時,3000多人伸出援手,我渡過難關并努力攢夠錢后,當然要還,并且必須要還。”

來源:封面新聞
其實,剛攢夠12萬元時,苗彥彥就想還錢,可父母擔心還錢后再病了,無法救女,并不理解她的做法。
直到病情好轉,苗彥彥立即謀劃還錢,“我不怕攢不夠錢,我怕的是用時太久,無法保證所有錢原路退還。”
雖然還了錢,但苗彥彥覺得3565位捐助人和1366位轉發者的恩情永遠還不清,只有將愛的能量繼續傳遞下去。
當一個普通家庭突患重病陷入經濟困難,及時通過眾籌求助,度過困難后一旦經濟情況有所好轉,又將這份感恩慷慨回饋社會、贈與他人,這才是中國人互幫互助精神的一種體現。
將種子播撒于大地,大地會泛出綠色的生機。
云朵依偎在天空中,天空會帶來雨水的青睞。
萬物把萌發的心愿交給世界,世界便呈現給它們盎然與蓬勃……
同樣的,你把愛拿出來,一定也會得到愛的饋贈;你把福交給別人,一定也會得到福的蔭庇。
愛出者,才能愛返;福往者,方能福來。

來源:圖怪獸
愛是生命的緣起,也是完美的歸宿。人生從愛出發,并能一路與愛相伴,生命就會獲得本質的快樂。
生活中,有時也會聽人抱怨,好人沒有好報,不如去做個惡人,可我們從來不是為了回報,善良只是善良的人遵從內心做出的選擇而已。
善良是有回聲的,為善如春天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
惡意是悄無聲的,作惡如磨刀之石,不見其缺,日有所損。

來源:圖怪獸
有時候,愛不馬上報答你,是想讓你在等待中,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有時候,福也會變換一種方式降臨,是想讓你感受它的博大與豐盈。
今日小雪,落雪為安,盼歲月無恙,人間安暖,有愛常伴,笑迎風雪。
公益中國,從我心做起。
公益中國網長期以來一直關注大公益范疇各類公益事件,歡迎提供新聞線索。
公益網站:http://www.gzjgpet.cn/ E-mail:pubchn@mmia.com
文章轉載自公益中國網:http://www.gzjgpet.cn/special/show.php?itemid=422